湖南大学学科英语经验帖大家好呀,我是20届众多追逐研梦的同学之一。
首先,非常感谢司南考研,其实我之前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曾不止一次想过:要是我考上了,我也一定要好好地写上一篇经验帖,不止是为了给更多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建议,也是想记录下那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时光。
好的,切入正题。
我考的是湖南大学学科英语专业,我的初试成绩总分是392,其中(333)教育综合118,(837)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二123,政治76,英语75。
回忆起自己准备考研的这一段历程,不算太艰辛,但也不容易。
很早开始就决定了考湖南大学,但是真正着手准备是在2019年2月,大概大三寒假的样子。
2-3月份这一段时间,主要是收集信息的阶段。
想跟大家说,这一个阶段也很重要,不能马虎。
考研真的拼的不止是你的努力程度,还有信息和方法。
前期,我通过知乎、百度以及各种湖南大学考研的QQ群等各种渠道收集了很多经验帖,基本上每一篇我都认认真真地看了,然后总结出这些经验帖的共同点。
是的,要总结,因为那么多经验帖,如果你把所有的方法都试一遍,未免太耗时间。
通过这种办法我得知了许多信息,像用什么书、怎么把握复习进度、各科的一些复习方法等等,接下来就是执行。
先是买参考书,湖大学科英语一共考四科,专业课包括333(教育综合)和837(英语语言文学基础二),公共课包括政治和英语二。
333参考书分别是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王道骏的《教育学》。
837是戴炜栋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刘炳善的《英国文学史》、常耀信的《美国文学史》、朱永涛的《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上下两册(有的也用的张奎武的《英美文化概况》,概况的知识很杂,建议都结合起来看),还有一本关于翻译的参考书(买了,但是感觉用处不大,翻译这一块还是靠自己平常多练)。
政治暂时买的徐涛的《核心考案》,英语买了单词红宝书和屠皓民的《屠屠讲真题》。
这段时间主要收集信息,同时看了一部分中国教育史。
4-6月份这几个月主要是拼命看书的阶段,建议大家拼了老命也要看完至少一遍参考书!能多看一遍就多看一遍。
湖大学科英语的参考书是真的真的多呀 (333)我是按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顺序来看的。
因为刚开始,看叙述类的总比抽象的理论强。
起初,我每一页都看得很认真,边看边用笔在书上划线,导致效率真的很低,到四月中旬了都没看完一本参考书。
后来,我试着先浏览各章节的各级标题,把握住各章在讲什么,像一些例子就只是一扫而过理解就行了。
这样就更快一些。
同时也加紧开始看837的书,837建议先从语言学入手,因为相对而言它还比较简单,每天看一章。
而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被我一拖再拖,拖到了五月份,因为都是几百页厚的全英文呐……那时我甚至有点想换到湖师大了,毕竟人家书没这么多。
不过后来一想: 你没背过的书,总有人能背完;你坚持不了的路,总有人能走完。
纠结了一阵,也就放下了。
后来,买了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的圣才笔记,真的强烈推荐呀!拯救我于一千多页全英文的水火之中。
因为它基本上提炼出了一些该掌握的重点知识,使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英文的汪洋大海,而是中英结合的核心知识。
结合圣才,在6月之前过完了英国文学史。
关于英语二,这段时间还在积累单词,每天记一章红宝书的单词。
6月份的时候,各种期末考试、一些学科比赛以及班级上的事情耽误了我很多时间,导致我到暑假结束之前,还有美国文学史和教育心理学还没有过完。
7-8月份这段时间真的非常非常宝贵!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分水岭。
建议暑假能够留校的一定要留校备考!由于之前落下两本参考书还没看完,我顿时就有些慌张了。
暑假的第一天,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暑假赶超计划然后按部就班地实施。
一定的规划是必须的。
不然只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从暑假起,我每天都是7点20准时起床,然后去自习室走廊读30分钟张培基的散文(因为个人习惯默记单词,而读散文我觉得可以培养关于翻译的语感,翻译的难度跟它差不多)。
上午8:30-11:30是看333教育综合,下午13:30-14:00会默写一到两个教育综合的名词解释(到后期就是每天一个简答,待会见下图),14:00-17:30看837语言学、文学,晚上18:30-22:00主要是复习政治和英语二。
各科详细的做法:教育综合:首先我花了两周的时间匆忙将教育心理学过完(所以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不然就可以提早开始二轮),然后我开始梳理四本书的框架。
这段时间看到室友在用康康学姐的资料,翻看了一下觉得真的挺不错的,就买来复习第二轮了。
康康学姐的资料很好的一点就是,它把许多重点都分颜色标记好了,而且后面还有各个学校的考点以及频率,重点一目了然。
同时,我会不断地翻阅湖大333的真题。
看着看着,好像自然就能把握住一些重点和出题方向了。
像湖大,中教史外教史喜欢出名词解释,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喜欢出简答和论述,甚至常考的章节慢慢地也摸出来了……暑假就是拿着司南的强化资料拼命记,每天两本一起,比如中教史和教育学各记一章,这样半个月就记完了两本。
再接着外教史和教育心理学,同时每天记完会选择性地默写一些重要的点,如下图,左边为名词解释,右边为简答。
语言文学基础二:文学部分,同样先花了两周赶完第一遍后,结合圣才笔记开始理清框架。
英国文学史还好,书本本来就是按各个时期和流派来编的。
美国文学就翻开目录看上去全是一堆人名,有点混乱。
所以我找了很多视频,比如范范老师的文学视频(不过他这个针对文学专业的,讲得很细,如果没有时间就别看了)等等。
结合书把视频看完,基本上也就清楚了各个时期有哪些作家,哪些作家又是重点了,整理好每个时期、每个流派都有哪些作家的框架(很耗时间,但是很有用,不然记的都是些杂乱的东西)。
然后,记圣才笔记,记住一条原则:重点作家的重点作品要记熟(可能考赏析),不太重要的作家的作品混个眼熟就可以了。
(主要是选择题、匹配题,能辨别是谁的作品就可以)。
语言学部分的话,之前已经看完一遍,第二遍也开始理框架,同时根据真题来标记重点。
说到真题,这个阶段看看真题就很重要了,因为837中语言学的分值50分是最好拿的。
仔细看看真题,在书上标出哪些地方考了名词解释、简答,然后基本就能把握住一些重点章节。
像常考的分析句子树状图,多看看书上例子,然后自己多对照着画。
尤其还要注意歧义句子的画法,湖大很喜欢考。
还有一些固定的题型,也都是很固定地出自一些章节,总之,多看看真题,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英美概况的话,这一阶段不断看朱永涛的书,同时完成书后面的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
政治:暑假开始复习政治,主要是跟着徐涛老师的课来。
同时也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来刷。
结合着《核心考案》看徐涛的视频,看一节,刷1000题中对应的章节题目。
因为肖秀荣的出题比较接近考研出题风格呀,但是徐涛的课更幽默风趣,易懂。
所以两者结合方是明智之选。
英语二:暑假开始做题。
之前积累了一定的考研词汇,现在开始每天精做两篇真题的阅读。
首先是从英语一的阅读真题开始做(因为英二真题有限呀),做完,先别急着对答案,而是先把不会的单词圈出来查完词后弄懂全文,再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需要改动。
最后再对答案,看解析,找出做错的原因。
是因为某个单词不懂?还是因为句子结构没懂?还是因为抓不到作者的逻辑?其实做多了,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考研出题也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比如:出题顺序与文章顺序一致,比如用到now,but等这些词表转折时一般都会出题,比如经常在选项中用细节信息来设置干扰等等。
七八月份的长沙,夏日炎炎,比起在在家里吹空调吃西瓜,在学校备考的日子的确难熬。
我记得当初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宿舍环境并不好,近十个人住一起,环境不说,宿舍有时候还有点吵。
伙食,食堂也是留了一个“救济窗口”,而暑假周边的饭店大概只开了两家吧,偶尔自己效率还不错的时候就会出去改善一下伙食。
不过长期下来也真的是什么都不想吃了,不过不吃会饿…说这么多其实也就是说,考研这条路其实并不轻松,但是你一旦下定决心,一定要风雨兼程!像宿舍吵,那我就每天早出晚归,尽量待在自习室;像伙食差,就偶尔出去改善一下;像学不下去,就听听歌,看看一些励志的演讲和鸡汤(那时候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司南的学姐每天在空间里分享学习方法或者心灵鸡汤,看看还是有用的)。
如果某一天实在学不下去,那就给自己放半天假。
我还记得暑假有一天学校停电,刚好我也非常烦闷,我就跑去逛湖南大学了,瞬间动力就来了……9-10月份这一段时间,随着开学后,可能又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但是也不能松懈。
教育综合:暑假过完第二轮后,现在开始第三轮。
第三轮这时候要多注意答题格式和技巧,用A4纸多练习,比如每天给自己出几个名词解释和一个简答。
答题的话,名词解释大概是四五行,简答要答到至少A4页面的一半,论述的话要答到一页半的样子(就是上面的图那样,要注意排版)。
英语语言文学基础:语言学部分继续根据真题不断看戴炜栋的书。
文学部分,不断记圣才笔记,同时开始着手准备文学赏析题。
赏析包括诗歌和小说,诗歌是书本上的作家但是是课外的作品,小说的话是书上分析过的。
赏析题我的建议是先根据真题标注出考过的作家,你会发现考过的基本都是那种比较有名的作家,之前有好几年考的都是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
把重点作家的作品抓出来记住,然后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文学术语。
概况部分,继续看朱永涛的书(之前标记的一些重点),这时候也买了张奎武老师的英美概况电子版来看看。
两门公共课:之前暑假刷完了徐涛老师的强化班,但是1000题还没有刷完,所以接着刷(直到九月底我才把1000题刷完一遍,建议大家尽量在暑假刷完,因为我九月底才刷完真的是有点心慌慌的)。
同时也找了徐涛老师的刷题班来看,总结一些选择题的小技巧。
英语方面,这时候开始做英语二的阅读、完型,琢磨答题技巧。
不得不说,做完英语一的阅读,英语二的确简单很多,慢慢地也找到了做题的感觉。
十月底的样子,安排了一天来进行一次专业课的模拟考试。
上午8:30-11:30教育综合,下午14:30-17:30语言文学基础。
做题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那种紧迫感,后面两门都有一道大题没写完。
瞬间真的感觉有点绝望的,毕竟时间也不多了。
等冷静下来后,仔细分析原因,发现最大的问题还是不够熟练。
教育综合遇到题目需要反应时间,写字速度也还需要提升。
语言文学基础的话,文学的赏析题和翻译题还是懵懵的。
所以,根据模拟考试所暴露的问题,可以为我们的复习提供进一步的方向。
两三次模拟考试是必须的,但是多了也不好,会浪费时间,而且增加焦虑感。
11-12月份冲刺时期,给政治和作文腾出了更多时间。
教育综合拿这司南的背诵资料和真题,反反复复地背,记了一遍又一遍。
有了前面的基础,后面会越记越快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圣才笔记继续记,同时把真题拿出来把历年真题的客观题都写完,总结它们的出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