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二则》
若:像。
巍巍:高大的样子。
善哉:好啊。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以为:认为。
少选:形容时间极短
足:值得。
复:再。
探讨、品味课文:
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 称伯牙的“知音”。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志在流水 , 钟子期又曰 :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深悟绝弦,体味知音
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 理? 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
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
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 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 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 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 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
文言文翻译方法
留,即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帝号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等。 换,即替换。 删,即指有的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 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不能翻译的。 补,即补充。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调,即调整语序。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鼓:弹琴。
方:正,正在。
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志:心志,情志。
学习目标
1、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 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 真挚的友情。
检查预习
看谁读的准
善哉( shàn zāi ) 巍巍( wēi wēi )乎 汤汤( shāng shāng )乎 少( shǎo )选之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课文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课后搜集表现知音、友情的诗文和名
言名句 。 3、用现代汉语改写这个故事。
22.书戴嵩 画牛苏 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
辙并称“三苏”。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
拓展阅读:
结合课文,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对你有什么启 示。150字左右。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 “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 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 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 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译文:黄筌一次画了一只飞鸟,脖子和
脚都是伸展开的。有人对他说:“飞 鸟缩起脖子才能把脚张开,把脚缩起 来才能把脖子伸出来,没有像这样两 者都张开的。”黄筌就去验证了一下, 发现果然是这样。由这件事我们知道, 如果不能仔细的观察事物,即使只是 个画师,也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更何 况是做大事的人呢?因此君子应该认 真的学习并且善于提问才是。
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
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
苏
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
读准字音:
蜀 杜处士 戴嵩 锦囊玉轴 曝 拊掌 搐 谬 婢
朗导读:指蜀中这顿/有篇呢杜课 ?处文士在,朗好读书时画,,应所该宝怎/样以停百
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 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 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牧童“拊掌大笑”是什么样子的?试着 表演读一下他的神态和他说的话。
戴嵩画的《牛》,两牛牛角冲撞, 相斗正酣,而牛尾摇摇摆摆,似很悠 闲。牧童看到此画,根据他的经验, 牛在相斗时两角发力,尾巴应该夹在 两条大腿之间,不可能摇晃起来的, 画作违背了生活实际,所以会笑;加 之他是一个天真无邪、无所顾忌的孩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他的理由是什么? 由此可见牧童的什观么点精:神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 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 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 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
研读课文:
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 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 意见的人。
本文蕴含了什么道理?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拓展延伸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 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 了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他的琴 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一起想象这样一副画面,伯牙正在鼓琴,
钟子期正在听,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 在明月、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 怎样感叹,用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伯牙鼓琴
执教:陈文丽
国籍 身份 穿着
伯牙 (楚国)晋 国
上大夫 绸缎
钟子期 楚国 樵夫 布衣
了解名作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 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名 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而《吕氏春秋集释》是许维遹yù先 生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 研治《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 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 获得学界的好评。
有一天,杜处士晒字画,有个牧童看 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 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 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 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 笑笑,认为牧童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 去问织工。”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研读课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 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 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 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 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复习文言文翻译歌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单音词语,双音替换。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 遇有省略,补充整齐。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研读课文:
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 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揣摩 一下他的心理。
杜处士“笑而然之”,是在 牧童指出《斗牛图》中的谬误之 后,他的“笑”既有化解尴尬的 意味,也包含了对牧童的赞许。
研读课文:
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 古的语道云理:?“耕当问奴,织当问 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 善哉乎
鼓琴,
!”志在
,钟子期曰 :
“善哉乎鼓琴,
!”
巩固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伯牙鼓琴( ) 2、善哉乎鼓琴( ) 3、巍巍乎若太山( ) 4、终身不复鼓琴( ) 5、少选之间( ) 6、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 生动形象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伯牙曾在 子期的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 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 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 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 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小组学习:
(1)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 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2)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 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 下来。
研读课文:小组推举代表,试着翻译全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 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 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 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