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放线工程监理细则样本

测量放线工程监理细则样本

编号
测量放线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项目名称:
编制:
总监:
XX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XX工程工程项目监理部
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依据
三、质量控制流程图
四、质量标准
五、测量工作中的检验项目和检验内容
六、测量放线施测项目主要监控措施
测量放线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高层建筑层数多, 高度高、结构复杂, 建筑物构配件的位置、标高以及竖向偏差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此, 搞好测量放线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为确保工程质量, 防止因测量放线的错误造成工程隐患和损失, 因此对工程的测量作业实施监控, 至关重要。

一、工程概况
1#安置地: 总建筑面积为: 47008.81㎡, 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46772.47㎡; 地上建筑面积为: 236.34㎡。

由1-7#楼及地下车库组成, 整个建筑地下部分连为一体。

1#楼地上33层; 2、 3、 4、 7#楼地上34层; 6#楼地上34层, 局部18层; 5#楼地上7层。

Ⅰ区地下一层, 层高为3.9m; Ⅱ区地下二层, 层高为3.7m, 地下室二层层高为4.1m, 顶板覆土深度为0.8m。

地下一层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部, 平时为汽车库; 地下二层为人防物资库, 人防二等人员掩蔽部, 人防专业掩蔽部及人防专业队装备掩蔽部。

本工程为甲类人防工程, 抗力等级为人防核5级( 防护单元A,C,E,F,G) 及核6级( 防护单元B,D) 安全等级为二级。

主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 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 采用CFG桩地基处理。

地下车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基础类型为独立基础、条基, 天然地基。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1—4、 6、 7#主楼为甲级, 其它为乙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 二级。

5#安置地: 1#号楼: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三层,一层之三层为商场,四之三十三为公寓.建筑面积为54954㎡,商场建筑面积6132㎡,公寓建筑面积48822㎡,建筑基底面积1984㎡.建筑高度为99.30m。

建筑类比为一类, 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2级.2#号楼: 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一层之三十四为住宅.建筑面积为34406.3㎡,建筑基底面积976.53㎡.建筑高度为98.90m。

建筑类比为
一类, 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2级.3#号楼: 地下二层,地上三十四层,一层之三十四为住宅.建筑面积为39741.2㎡,建筑基底面积1163㎡.建筑高度为99.10m。

建筑类比为一类, 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2级.4#、 5#号楼: 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三层,一层之三层为商场,四之三十三为公寓和住宅.建筑面积为64087㎡,商场建筑面积14971.8㎡, 其中4#号楼住宅建筑面积为22690.3㎡、 5#号楼公寓建筑面积为26424.9㎡,建筑基底面积5192.8㎡.建筑高度为99.95m。

建筑类比为一类, 耐火等级为一级。

屋面防水等级为2级.
2、结构型式: 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二、监理依据
1、业主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
2、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全套施工图及设计文件;
3、设计变更及技术核定单;
4、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
5、工程测量放线技术规程;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三、质量控制流程图(见下页)
四、质量标准
1、测量仪器、机具等须按计量检测有关规定按时送达专业校验部门定期校验, 校验合格后方可在工程上使用。

2、同期, 同楼层、同次测量作业中必须使用同一套测量仪器, 不得中途转换。

3、专业测量作业人员必须固定, 并负责测量成果的整理和验评。

4、施测前, 必须先对施测基准点进行校核。

5、建筑物定位轴线桩及其控制桩( 引桩) , 永久性水准点, 观测点( 转点) 必须妥善保护, 不能因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初次施测时, 必须进行二至三次方能确定。

6、沉降观测点须按设计要求埋设, 观测点的埋设位置和方法按图执行。

7、沉降观测时间及观测次数应按设计要求观测:
( 1) 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钢尺对第一观测对象固定测量工具和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效验仪器;
( 2) 观测时应随记气象资料, 观测次数和时间为: 每施工完一层( 含地下部分) 观测一次, 竣工后, 第一年不少于3次, 第二年不少于2次, 以后每年不少于一次, 直到下沉稳定为止, 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及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 应增加观测次数。

其它变形观测应符合相应要求, 除应满足以上要求以外, 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 1) 中途停工, 应在停工前及开工后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2-3个月观测1次; ( 2) 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 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8、建筑物沉降速度不大于0.01-0.04mm/天, 视其沉降稳定。

9、主体倾斜度观测、位移观测的精度误差不得大于1mm, 位移观测必须在建筑物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同时进行, 并应分层分段进行观测。

10、允许偏差。

测量作业中允许偏差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