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作者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为“造型·表现”领域。
当不同色彩互相搭配在一起的时候,色彩之间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或者和谐的视觉感受。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正是需要学生掌握关于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关系原理,以此运用这种关系装饰绘制画面。
贴近自然,联系生活,通过对比、欣赏、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并以此指导实际色彩的操作,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绘制画面,让画面中的色彩能更加突出主题。
学生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原色的色彩理论基础,而对比与和谐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内容。
他们对色彩的运用较为大胆,喜欢鲜明的颜色。
但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普遍千篇一律,缺乏理论指导,缺乏有意识地装饰绘制画面的思维,而对于生活自然中的对比与和谐虽有过体验却无经验总结。
但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探知欲强,其对色彩的敏锐性、模仿能力也很强。
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环节,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理解,提升他们审美水平。
教学方式、手段:
本节课将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相互结合,通过观看自然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体验中感受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美丽。
通过色彩对比色与和谐色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与生活的联系。
在学生运用色彩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身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与指导,要针对学习专业性色彩知识的活动特点,充分交流讨论,强化学生理论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表述主观情感的能力。
教师准备:互动媒体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杯、水粉笔、铅画纸、抹布、实物展台。
学生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杯、水粉笔、抹布、铅画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色彩的美感,提高对周围色彩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原理进行装饰美化。
教学难点: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进行调配与把握,使色彩表现时生动而统一。
教学设计
一、复习三原色导入
1. 屏幕:三原色。
师: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色彩的知识,那你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三原色吗?
生:记得。
师:是哪三种颜色呢?
生答,师点击出三原色的色块。
2. 三原色的调色。
师:三原色的相互调配下,又可以调出很多其他的颜色,红黄可以调配出什么呢?红蓝可以调配出什么呢?黄蓝可以调配出什么呢?依次相互调配之后,一组色相环便出现了。
3. 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在色相环中,你觉得哪些颜色看上去比较相像?请你上来把这几块颜色挑选出来好吗?
生:屏幕操作。
师:有没有其他意见,也可以上来选出你认为比较接近的颜色。
生:屏幕操作。
师:两位同学挑出了两组颜色,这两组颜色确实比较相似,比较接近。
于是,我们将颜色相貌接近的色彩称之为“和谐色”。
板书:和谐色。
师:看着这两组颜色在色相环中的位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个共同点?
生:在色相环中的位置都挨得很近。
师:挨得近的颜色会显得比较相似,我们称之为“和谐色”。
可如果挨的比较远的颜色呢,它们之间的差别如何呢?
生:差别很大。
(边说边拖拽对比色)
师:那么,我们也会将颜色差别大的色彩称之为“对比色”。
板书:对比色。
师:对比色之间差别大,和谐色比较接近相似。
如果分别用对比色与和谐色来装饰画面,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和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揭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体验对比与和谐
屏幕:用色彩填充同一棵树。
师:同学们看,一棵奇妙的树上长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还有蝴蝶,还有大大小小的爱心。
只可惜,这棵树缺少了什么呢?
生:颜色。
1. 体验对比与和谐的感受。
师:对,颜色。
老师也挑选了两组颜色,看,这一组是属于什么颜色?这一组又是什么颜色呢?(师生交流)
师生讨论:装饰后的大树画面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屏幕:赏析不同色彩画面的效果。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再来看两组画面,是否如此呢?
屏幕:小结对比色与和谐色效果。
师:由此可见,对比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由此可见,和谐色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2. 音乐过渡欣赏对比色与和谐色。
师:(“摇篮曲”)自然中那些柔美和谐的色彩,有时就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让世界似乎都变的静静的,轻轻的;(“加勒比海盗”主题曲)有时候又像是一首激昂奔放的乐章,让人心潮澎湃,强烈的色彩对比,就好像鲜明的乐曲节奏,令世界也如此明快有力。
3. 讨论生活中的对比色或和谐色。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巧妙运用,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世界,而且还能给人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在什么场合运用什么色彩,就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问题了。
我来考考大家,以下的场所,你觉得应该用什么颜色呢?
屏幕:医院、游乐场、图书馆、幼儿园。
生:自主回答。
4. (屏幕)生活中的色彩。
师:这些颜色不仅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且还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
屏幕:公共标志、色盲图、图表等。
师:除此之外,对比色与和谐色还在哪些地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色彩搭配原理
师:对比色与和谐色的运用真是无处不在,甚至一个小小的纸盒都运用上了和谐色的包装纹样。
可设计师还想在颜色上做点小小的改变,让画面的色彩再多点对比,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屏幕:小红块——大红块——粉红块。
师生讨论:影响色彩对比和谐的除了色彩差别大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生小组讨论。
板书:颜色位置、颜色面积、颜色纯度。
四、体验颜色搭配
1. 互动操作练习。
师:合理用好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的关系真的非常重要,服装中的色彩搭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你能帮助这位小朋友设计一下他的服装颜色的搭配吗?
2. 巧妙运用色彩对比的案例。
师:《辛德勒的名单》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个恐怖的年代,世界令人感到末日般的恐怖、黑暗和绝望,而红衣女孩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颜色的人,给人较强烈的关注和印象,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希望。
但这件醒目的红衣出现在尸山之中时,则给观众心里带来无比痛苦的感受。
导演通过这件红衣色彩的对比,使人们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警醒世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
师:可见一个小小的色彩对比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思考,也为电影增添了寓意。
掌握好对比与和谐的规律,巧妙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也来尝试做一个小小的色彩练习。
五、教师示范
六、学生作业
七、展示点评绘画作品
八、拓展
师:世上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有不同的相貌,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性格,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独特色彩。
因为有了我们每一个人,世界才会个五彩斑斓。
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人,都能用你自己独特的色彩去打动我们身边的人们!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绘制一幅简单图形,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画面分割,并运用对比色或者和谐色填充颜色。
作业要求:1. 构图饱满,形式美观大方;
2. 用色合理明确,能凸显对比色或者和谐色的特点;
3. 涂色均匀,色彩边缘清晰干净。
教与学的评价
小学教材中的色彩体系教学,不能陷入专业知识讲解的误区,需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元素结合,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体验中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之间的理论关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难理解,关键是学生在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的过程中,还是容易根据自身喜好进行装饰填色,缺乏理性思考和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讨论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个主要教学的措施环节,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欣赏操作。
要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让对比与和谐的理性思考与指导落实在实际操作运用中。
通过不同学生的作业对比,不断强化学生合理运用色彩的意识,使他们的色彩理论知识得以内化并形成审美与创造美的知识技能。
反思和总结
通过不同色彩体系对同一画面的装饰表现,学生得到了很直观的感受,迅速了解到色彩对比与和谐的不同效果,使教学内容在开始环节得以较好地突破。
有了直观感受之后,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色彩有个人化的倾向性,又会简单地将暖色和冷色单一化理解为对比或者是和谐。
本节课,
抓住学生的认知特征,又出示了同样色彩形成的不同的色彩感受,使学生在对对比色与和谐色的理解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推进。
针对对比与和谐,除了色相因素之外,位置大小纯度也会影响到色彩的效果。
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这些因素对色彩的影响极为重要。
教师需结合实例,直观地演示变化,给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的空间和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效果,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