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单项选择题1.(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信念 B.信仰 C.兴趣 D.理想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的“大同”指的是一种()。

A.道德理想 B.职业理想 C.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3.()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A.人生观 B.理想信念C.爱国主义 D.道德品质4.“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

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5.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

事实上,这样的人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6.《白毛女》中黄世仁和杨白劳的理想不同,这表明理想具有()。

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灵魂和本质体现。

在这个价值体系中,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8.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这里强调说明的是()。

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的传家宝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D.科学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9.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这表明()。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须躬行C.立志做大事 D.不管大事小事,做了就能成功10.对衣食住行的构想以及爱情、婚姻方面追求的目标是人们的()。

A.道德理想 B.生活理想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11.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12.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这体现了理想具有()。

A.阶级性 B.预见性 C.时代性 D.主观性1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

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1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是()。

A.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B.确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C.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D.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复杂性16.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

A.机会 B.信念 C.条件 D.实践17.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指的是 ( )。

A.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有纪律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C.有素质、有本领、有道德、有理想D.有理想、有信念、有才华、有纪律18.实现理想会出现逆境,逆境()。

A.降低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B.不会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C.提高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D.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19.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即表示要“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毛泽东青年时期便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决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在年轻时就()。

A.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 B.完成了人生修养的过程C.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D.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20.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这是指()。

A.信念 B.理想 C.信仰 D.幻想二.多项选择题1.理想和信念联系非常紧密。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主要表现在()。

A.理想和信念都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B.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C.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D.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现在()。

A.鄙视物欲,禁绝享受,倡导苦行僧式的生活B.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地去完成各项任务C.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抵制和反对剥削阶级腐朽生活作风的侵蚀D.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专业知识4.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

对此,下列关于信念层次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B.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C.高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信仰D.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5.一个小孩正在作画,先用寥寥几笔起了个草稿,未成形且没颜色,正当小孩对画作继续加工时,围观的人七嘴八舌地嘲笑小孩,画的是鸡?是鸟?是怪物?但小孩并不气馁,最后大功告成,一只美丽的凤凰跃然纸上。

小孩最终能够画出令人惊艳的美丽凤凰的原因在于()。

A.坚定的信念 B.精湛的画艺C.持之以恒的精神 D.不畏挫折的勇气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对我们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的启示是()。

A.人们在逆境中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B.人们在逆境中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C.逆境没有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D.逆境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7.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渺小。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C.理想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D.理想只是人们的主观意志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这句话论述了理想的作用,其含义包括()。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9.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

”这说明()。

A.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B.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C.把理想转变为现实需要艰苦奋斗、勇于实践D.只要付诸行动,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能成为现实1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

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11.理想具有的特征是()A超前性 B阶级性 C科学性 D时代性12.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

社会理想在我国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理想B人们对未来道德关系.道德标准和道德人格的向往C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D人们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追求目标1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A理想源于现实 B理想高于现实C理想超脱于现实 D理想是对现实的否定14.理想是否合理、进步与科学的判断标准是()A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B是否合乎历史的发展方向C是否有益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D是否为社会的大多数谋利益15.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这表明()A.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B.凡坚定的信念都是科学的信念C. 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D.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三.简单题1.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2.阐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四.论述题1.时下有人认为:“现代社会,艰苦奋斗早就不吃香了”、“艰苦奋斗,活受罪”,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2.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3.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五.案例分析题1.在新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有科学家预言:2050年,机器人将会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2010年对冠心病和血液病的基因治疗可能会获得成功;21世纪氢氧化物可能作为汽车的能源;21世纪用需要移植的机体的健康细胞人工培植器官将得到广泛应用;未来人们可以不受衰老和病痛的摆布,积极健康地活到100岁以上……总之,未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根据材料分析:怎样将远大理想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2.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早有革命理想和信念,1911年,林觉民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

在起义爆发前,林觉民思绪万千,他早已准备为革命牺牲,于是给妻子写了绝笔信,这就是著名的《与妻书》。

在这封信中,林觉民劝慰妻子,当听到他牺牲的消息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要“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林觉民也被俘虏。

面对清政府的提审,他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纵论国际大势,宣传共和革命。

林觉民被关押数日,粒米未进,几天后被清政府残酷杀害。

据记载,这位年仅25岁的革命志士,临刑时“俯仰自如,色不稍变”。

林觉民与这次起义的其他烈士一起合葬在广州的黄花岗,他那种抛弃一己之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