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文献检索作业报告姓名: XXXXXX班级: XXXXXXXX学号: 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一、作业要求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拟课题(与专业相关,可以是课程论文,最好是毕业论文课题),根据检索的一般程序,完成课题分析、检索词确定、检索策略制定、及检索实施的过程(注意检索策略转变的过程)。
作业要求:①搜索引擎的检索(必检)②电子图书的检索:读秀学术搜索(必检);书目查询系统、超星电子图书、方正电子图书、 google图书(四选二检索)。
③主要以CNKI系列资源(尤其是期刊资源)、VIP(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源(二选一检索)④写清每种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和相关的检索结果条数,注意检索策略的调整⑤写一段10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通过检索文献阅读之后,你所拟课题的研究背景、检索阅读后的进一步思考等。
⑥最后写检索体会及对本课程的建议,尤其从检索结果对你的检索课题的帮助角度进行描述。
⑦作业形式:制作成“一个word文档”,并打印出来,在最后一次课的时候去教室交打印稿二、课题名称:基于USB的数据通信的研究与设计三、课题分析及检索目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于1994年底联合提出的接VI标准,其目的是用于取代逐渐不适应外设需求的传统串、并口。
1996年业界正式通过了USBl.0标准,但是直到1998年USBl.1标准确立和win 98内核正式提供对USB接口的直接支持之后,USB才真正开始普及,到今天已经发展到USB3.0标准。
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p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ps,至今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2000年4月,目前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速度达到了480Mbps,是USB 1.1的四十倍;如今10个年头过去了,USB 2.0的速度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USB 3.0也就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ps,也就是640MB/s,同时在使用A型的接口时向下兼。
USB总线协议定义了4条信号线,其中两条负责供电而另外两条负责数据的传输。
USB 通信模型是一种Host Slave(主机一外设)主从式结构,因此经由USB总线进行通信的双方必有一方在通信控制中担当主机(Host)的角色。
目的:通过本次检索,我希望能更全面的了解USB的工作原理及相关理论,全面了解在数据通信中USB的地位及工作情况。
并了解USB在现在生活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
四、检索策略:1、检索关键字确定:USB、数据通信2、扩展关键字:数字信号处理、电子通信、通用串行总线、数据传输3、制定检索式:(USB or 通用串行总线) and (数据通信 or 数据传输)or 数字信号处理在下面检索过程中的检索式将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4、检索工具:(1)、利用“百度”“Google”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资料(2)、利用“读秀学术搜索”“超星数字图书馆”“google图书”搜索电子图书(3)、利用“VIP(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搜索相关期刊资料五、检索过程及检索结果(1)、搜索引擎的检索:1、搜索引擎:百度()检索策略1:(1)、检索词:USB 数据通信(2)、检索式:USB and 数据通信(百度引擎中and用空格代替)(3)、检索结果:找到相关结果约11,000,000个检索策略调整:发现结果都包含了USB却忽略了其中文名称:“通用串行总线”,为防止遗漏利用逻辑“与”加上,提高查全率。
(1)、检索词:USB、数据通信、通用串行总线(2)、检索式:(USB | 通用串行总线) 数据通信(3)、检索结果:找到相关结果约找到相关结果约1,080,000个检索策略调整:发现修改策略之后与“数据通信”的相关性降低,结果不如人意,因此再通过逻辑与加上同义词:数据传输。
(1)、检索词:USB、数据通信、通用串行总线、数据传输(2)、检索式:(USB | 通用串行总线) (数据通信 | 数据传输)(3)、检索结果:找到相关结果约13,800,000 个对比分析:可明显看到搜索结果与检索课题之间的相关性的到了大幅的提高。
(2)、电子图书的检索:1、电子书库:读秀学术搜索()检索策略1:(1)、检索词:USB 数据通信(2)、检索式:USB and 数据通信(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832 条检索策略调整:依旧是和“数据传输”的相关性不高,发现相关性不是很高的“结构”出现频率较高,所以采用逻辑非排除(1)、检索词:USB 数据通信结构(2)、检索式:USB and 数据通信 nor 结构(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711 条检索策略调整:发现“通信”一词单独出现的概率较高,所以将“数据通信”改为“通信”(1)、检索词:USB 通信结构(2)、检索式:USB and 通信 nor 结构(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2127 条检索策略调整:增加:关键词设计提高与课题的相关度(1)、检索词:USB 通信结构设计(2)、检索式:USB and 通信 nor 结构 and 设计(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2143 条2、电子书库:超星电子图书()检索策略1:(1)、检索词:USB 数据通信(2)、检索式:USB and 数据通信(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45087 条检索策略调整:发现“数据”一词对结果的影响很大,故去掉!(1)、检索词:USB 通信(2)、检索式:USB and 通信(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29167 条检索策略调整:从结果可以发现用“通信”一词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故改成“数据采集”(1)检索词:USB 数据采集(2)检索式:USB and 数据采集(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45087 条对比分析:发现这个搜索引擎搜索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检索策略还有待提高3、电子书库:Google图书(/)检索策略1:(1)、检索词:USB 数据通信(2)、检索式:USB and 数据通信(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617 条检索策略调整:搜索结果较单一,检索到的图书内容相近,无法取得更加丰富的资料,所以更改搜索关键词。
检索策略2:(1)检索词:USB 数据传输通信(2)检索式:USB and 数据传输 and 通信(3)搜索结果:找到相关的条目约 318 条结果分析:结果不再单单局限在微机,内容覆盖面得到了提高,搜索的资料更加完善。
(3)、期刊资源的检索:1、数据库:VIP(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策略1:(1)检索词:USB 数据通信(2)检索式:T=USB+T=数据通信(3)检索结果:共找到相关结果29条检索策略调整:检索结果太少,需通过逻辑“与”增加查全率。
检索策略2:(1)检索词:USB 数据传输数据通信(2)检索式:((题名=数据传输)+(题名=数据通信))*(题名=USB)(3)检索结果:共找到相关结果118条策略对比分析:发现检索结果的数目得到了增加,而且相关性也得到了加强,总体还令人满意六、课题研究背景及思考USB的发展:1、USB1.1 时代随着计算机硬件飞速发展,外围设备日益增多,键盘、鼠标、调制解调器、打印机、扫描仪早已为人所共知,数码相机、MP3随身听接踵而至,这么多的设备,如何接入个人计算机?USB就是基于这个目的产生的。
USB1.1标准接口传输速率为12Mbps。
2、USB2.0 时代随着USB设备被广泛应用,它仅为12Mbps的传输速率成为了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厂商也同样认识到了这个瓶颈,于是由COMPAQ、Hewlett Packard、Intel、Lucent、Microsoft、NEC和PHILIPS这7家厂商联合制定了USB 2.0接口标准便应运而生,它是由USB1.1规范演变而来的,最初的目标是将USB1.1的传输数率提高10-20倍,而实际上却提高了40倍达到了480mbps,折算为MB为60MB/S。
3、USB3.0 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Vsita、高清、DX10正在逐渐普及,于是我们很快就又遇到了同USB1.1时代后期相同的问题,480mbps的传输速度对于现在的应用环境来说已经不足以满足我们的要求了,于是英特尔公司和业界领先的公司一起携手组建的USB 3.0推广组又出现了,这次他们带来的USB3.0技术将支持铜和光两种线缆,使用光纤连接之后,速度可以达到USB2.0的20倍甚至30倍。
USB数据通信:数据通信协议部分是USB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以差模串行信号为载体传送二进制代码来传输信号;数据包作为最基本的完整信息单元,包含一系列数据信息。
数据包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元—域;以包为基础,构成USB的三种事务。
进而,组合不同的传输类型,传输各种类型的数据,实现USB的各种功能。
包是USB最基本的数据单元,每个包,基本包含一个完整的USB信息。
按照其在整个USB数据传输中的作用不同,包分为三类:令牌包、数据包和握手包。
他们之间的区别是由更小的单元—域来划分的。
域又分为七类:同步序列域、包标识域、地址域、端点域、帧号域、数据域和CRC校验域。
以包为基础,USB定义了四种数据的传输类型:控制传输、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和同步传输。
每一种类型都由一定的包按照某种特定的格式组成。
不同的传输类型的最大传输速度、占用USB总线的带宽、传输数据的总量和应用场合等都是不同的。
传输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在实际的数据传输中,往往还需要细分为多个数据交换过程,每一次的数据交换过程既不能叫做某种传输,也不是包,而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处理事务。
每种传输方式都由多个处理事务来完成,每一笔处理事务由底层包组成。
域、包、处理事务和传输的关系就是实现USB通信的过程。
思考:通过这次检索,我了解了USB的通信方式和工作原理。
我发现USB有很多的优点,他能如此普及可以说这些优点起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他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可以连接多个不同的设备,其次,USB通信的速度一直在提高,USB3.0速度已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需求,最后他连接灵活,还独立供电,支持多媒体等等,这些优点造就了他现在的地位,但是尽管在理论上,USB可以实现高达127个设备的串列连接,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许串联3到4个设备就可能导致一些设备失效。
而且大多数USB产品,只有一个输入口,根本无法再连接下一个USB设备。
另外,尽管USB本身可以提供500mA 的电流,但一旦碰到高电耗的设备,就会导致供电不足。
七、检索体会及课程感想从来没发觉过检索还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