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基层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修养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是省厅党委深刻把握当前公安工作发展趋势和认真总结公安队伍建设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要部署,并将其放到与“三项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加强民警队伍素质能力建设,重点在基层,因为上级决策部署靠基层落实、各类治安问题靠基层解决、公安工作目标任务靠基层完成、警民和谐关系靠基层实现、公安机关形象靠基层提高。
关键在基层领导干部,可以说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安工作的成与否。
在当前国际、国内大形势、大背景下,公安机关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困难越来越多,责任更为重大,给公安队伍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公安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特别是着力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才能应对挑战,战胜困难,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一、加强素质修养,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是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增进修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公安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对当好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源泉,作为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做刻苦学习和善于学习的人。
首先要增强学习的系统性。
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终身追求,一种精神境界,在学习中立德修身,在学习中健全心智,在学习中提高能力。
做到“三要三不要”,即要把“博”与“专”兼顾起来,既重知识的宽度,又重知识的深度;要把“零”与“整”统一起来,把有限的学习时间零存整取,无限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要把“纸”和“笔”结合起来,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体会。
不要一知半解,看看书单洋洋洒洒,问问内容似懂非懂;不要一曝十寒,心血来潮学上三五天,心生倦意则歇上三五个月;不要一心二用,干那些事倍功半、徒劳无益的事情。
其次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只有不断认真学习,善于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认识规律,把握趋势,才能善于领导。
基层公安领导干部要做到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
第三,要增强学习的广泛性。
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争做知识型领导,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公安业务等知识,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提高驾驭治安局势的能力;要开阔视野,多渠道汲取信息,增长见识;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汲取新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四,要增强学习的长期性。
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知识总量决定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也在于是否不懈地学习。
学习贵在坚持。
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妥善处理好工学关系,充分利用好一切余暇时间,刻苦学习,挤时间学习,并持之以恒,努力增强学习的效果。
二、崇尚实干精神,提高执行能力执行力就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执行力至关重要。
我们的工作之所以有差距,往往不是战略问题、思路问题,而是工作中执行力强弱的问题。
公安基层领导干部,一是要强化执行理念,切实增强抓落实、重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执行方法和执行艺术,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对定了的事,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敢于碰硬,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做到重执行、抓执行、真执行。
二是要着力加强执行制度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合理执行制度,有效解决警令不畅、执行不力的问题。
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制度,将决策、目标、任务分解到岗、具体到人;要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制度,加大对重点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批评落后,表扬先进,督促工作落实;要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将谁管理谁负责、谁出问题谁担过、谁有贡献谁得奖的原则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三是要在执行上下真功夫。
对大事、难事要有恒心、有韧劲,一以贯之,不达目的不罢休;对急事、要事要有决心,敢于负责、敢于碰硬,积极克服一切困难,不遗余力地推进;对繁事、琐事要有耐心,一件一件抓好落实。
坚持在狠抓关键、推动重点工作取得突破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加快落实进度上下功夫,在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健全推动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从而练就真功夫,推动各项工作的快落实、准落实、实打实、见实效。
三、善于统筹协调,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能把握全局的领导,在具体工作上也会出现偏差。
作为一名公安基层领导干部,面对公安机关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面对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和艰巨的工作任务,一定要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总体上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要统筹协调,才能集中解决总体性、前瞻性的问题,才能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真正推动公安事业的整体发展。
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做到统筹兼顾,把握全局。
在工作布局上,要统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两手抓,以队伍建设促进公安工作,以公安工作检验队伍建设成效。
在工作重点上,要进一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上,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让民警会采集信息、会录入信息、会应用信息、会网上作战。
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多措并举,提高统筹协调能力。
无论是治安管理,还是消防、交通管理,无论是打击整治还是防范控制,都要多方施策,善于协调,真正发挥整体功能。
在工作实战上,要善于从全局驾驭社会治安局势。
对各类矛盾纠纷,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创造有利条件;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事件的现场,做好特殊状态下的群众工作;能在第一时间对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情势作出准确的判断,掌握好依法果断处置的火候,防止事态扩大,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
能认真分析和研判本地治安形势,根据违法犯罪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规律和特点,确定打击重点,改进打击方式,增强打击实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能针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新变化,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挤压犯罪空间、降低发案率。
四、坚持解放思想,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
解放思想一定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推陈出新的勇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实情,贴近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紧把握公安工作发展的脉搏,科学分析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自觉打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冲破旧体制、旧框框的束缚,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工作思路,实现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工作措施的科学化、工作开展的合理化、工作绩效的真实化。
公安事业发展贵在改革创新。
新思路不是主观臆想,而是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公安工作要求的思路。
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切实实现“五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转变警务观念,转变勤务方式,实现静态粗放型向动态集约型转变;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工作指导上,实现由意志型向科学型转变,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在工作作风上,由坐而论道向求真务实型转变。
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找到创新的突破点。
当前要在“三项建设”中不断创新,努力提升公安机关综合实力和整体战斗力;要在基层勤务制度上进行创新,探索既善用警力又爱惜警力的警务模式;要在社会管理上进行创新,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新机制;要在改善民生上进行创新,进一步落实服务民生理念的要求,最大限度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在科技强警上进行创新,在信息化应用、网上办案、技防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要在打防侵财型犯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建立打防互动新机制;要在队伍建设上进行创新,真正实现公安队伍的良性发展。
创新不是空谈,关键要付诸实践。
在实践创新中,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手段、探索的勇气、奋斗的精神,推动各项公安工作全面发展。
五、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尤其是在基层公安机关,公安工作就是做群众的工作。
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能不能切实转变作风,会不会做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安工作成败。
因此,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坚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开展的地方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一是要在执法为民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人民群众始终是公安机关的力量之源、生存之本、胜利之基。
只有坚持执法为民,才能树立好形象、赢得好口碑、创造好业绩。
所以,公安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执法为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严守法纪等理念根植到自己的头脑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贯穿到每一项执法工作和每一个执法环节中,从源头上解决执法不规范问题,提高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要进一步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心理的变化和执法对象的感受,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法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是在“大走访”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人民群众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人民群众是智慧的源泉,改革发展的成败体会最深切;人民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
只有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才能知得失、知冷暖、知虚实。
所以,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依靠群众干工作,既虚心听取群众“送上门”的意见,又主动“上门”征求意见,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把“大走访”活动当作自己的必修课,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
三是在为民谋利益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公安基层领导干部要时时想着群众,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味群众情感,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事事为了群众,恪守为民之责,把群众的急事难事作为自己的大事要事,做到民有所忧我有所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解,民有所想我有所行;要时刻关注民生,时刻为民办事,时刻为民解难;要着力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善解民之忧,善纾民之难,善兴民之利,善乐民之心的人民公仆;要自觉做到把群众要求想在决策之前,把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把群众利益考虑在实施之前,以更好地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要,维护群众利益,让公安工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