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K**+**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施工组织设计一、概述K3+443 2-16米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斜跨**县**河,交角60°,全长44米。
桥位河道宽18.7(斜宽21.6米)米,河水最高水位时深3.5米,最底水位时深1.7米,现水深1.7米。
该河河床纵坡0.5%,河道较直顺,两边河岸较高,对人工挖孔灌注桩及两岸桥台的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我部经现场调查,该河上游水库每年3月底放水发电,到时整个桥体将处于水中施工。
只有把河道暂时改往***桥台背后,就可以创造桥梁整体在有利的施工条件,从而保证工期。
经上级有关部门现场查看,同意先改河后施工桥梁工程的方案。
二、主要工程数量光圆钢筋:15118Kg带肋钢筋:11026Kg先张法预应力钢铰丝:4502.4Kg干处挖土方:450m3φ1.40m水中钻孔灌注桩:40m20#混凝土:7.7m325#混凝土:26.9m330#混凝土:28.4m340#混凝土:159.7m37.5#浆砌块片石:892.6m3三、施工工期安排总工期8个月半,计划2004年2月中旬开工,7月中旬完成桥梁下部构造,10月底完成桥梁上部构造。
K3+443桥主要工程工期安排如下:1、***桥台计划50天完成,2004年5月初开工,用10天的时间完成基础部分,30天的时间完成桥台(含侧墙)部分,10天时间完成锥坡,整个桥台(含侧墙及锥坡)计划2004年6月20日完成。
2、***桥台计划90天完成,2004年2月18日开工,用10天的时间完成基础部分,70天的时间完成桥台(含侧墙)部分,10天时间完成锥坡,整个桥台(含侧墙及锥坡),计划2004年5月16日完成。
3、人工挖孔灌注桩计划30天完成,2004年3月中旬开工,5天时间进行围堰,20天时间挖孔成孔,同时制作钢筋笼,5天时间进行钢筋笼安装及混凝土浇注,两棵人工挖孔灌注桩计划2004年4月中旬完成。
4、预应力空心板计划76天完成,2004年5月中旬开工,平均每10天完成3片梁板的预制,至7月底月中旬完成。
5、混凝土墩柱计划20天完成,2004年6月初开工,6月20日完工。
6、桥台台帽及盖梁计划20天完成,2004年6月20日至6月底完成桥台台帽,7月初至7月10日完成墩柱盖梁。
7、梁板安装2004年7月中旬开始梁板安装,计划8月底完成。
8、桥面铺装计划7天完成,2004年9月中旬开工,用6天时间进行钢筋加工及模板安装,1天时间浇注混凝土铺装层。
9、伸缩缝装置的安装、桥面防护设施计划2004年10月初开工,10月底完工。
四、施工准备及施工测量1、我部组织了有关人员进行设计图纸的研究,并根据设计图纸现场确定施工实施方案。
熟悉桥梁施工规范,进行详细的桥梁施工技术加底。
2、我部遵照节约用地的原则,在北门河两岸征用了桥梁施工临时用地,用于预制场、施工临时搭设及临时便道。
3、我部组织有关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施工测量,补充了施工需要的桥中线桩,布设了三角网基线,就近引设了水准点。
五、人员安排及岗位职责1、K3+443 2-16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施工组织、施工任务安排及技术交底由***负责,现场施工放样、技术指导、监督由***负责,***在桥梁施工中,始终在现场指挥,***负责桥梁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旁站监督。
2、施工人员安排,***岸桥台施工工长1人,施工人员25人;**岸桥台施工工长1人,施工人员30人;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长1人,施工人员20人(挖孔期间安排10人);盖梁及台帽施工工长1人,施工人员15人;预应力空心板施工工长1人,施工人员20人;梁板安装施工工长1人,施工人员6人;梁板以上构造由预应力空心板施工人员负责施工。
六、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施工总体方案K3+443桥工程规模较小,我部计划用8个月半的时间完成该中桥。
桥梁桥台基坑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清除基坑;人工挖孔桩采用围堰施工。
因北门河3月底上游水库放水放电,为了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把原河道改往**岸桥台后方后,先进行**岸桥台的施工,桥台砌筑至现有水位3米以后,立即进行人工挖孔桩的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完毕后,集中投入邱北岸及**岸桥台同步施工。
**岸桥台计划5月中旬完工,6月初可以展开墩柱的施工。
预应力空心板采用一联3片的预制台座预制,最迟2个半月可完成全部24片梁的预制工作。
由于梁板数量较少,安装工艺采用起重机吊装。
(二)关键工程施工方案1、U型桥台施工基坑采用挖机按1:1的坡比开挖,挖机挖土应保证坑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严防超挖。
在开挖至离设计基底标高0.2米后,用编制袋装置挖基土方在靠河道方向设一道坝把基坑围好,并用抽水机抽水,确认基坑稳固后,采用人工清理基坑至设计标高。
基坑按设计开挖后,做好静力触探,确定基底是否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若满足不了承载力的要求,还须会同有关部门,变更原设计。
基坑用人工清至基底标高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基底土质,并填写隐蔽工程纪录。
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1)材料A、石料质量a、石料等级,块石采用不小于40号,片石采用不小于30号,石料采用**建设砂石场及双龙塘石料。
b、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
c、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损于外露面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它有害物质。
B、砂浆a、7.5#砂浆按1:7.21:1.03(水泥:砂:水)的重量比拌制,10#砂浆按1:5.86:0.9(水泥:砂:水)的重量比拌制,砂浆的拌和采用砂浆拌和机拌制。
b、砂浆所用水泥采用****水泥厂325水泥,砂子采用**建设砂石场的中砂。
c、片石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cm,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面,且应稍加粗凿。
在角隅处应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
d、块石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
石料厚度20~30cm,石料宽度及长度分别为石料厚度的1~1.5倍和1.5~3倍。
石料的尖锐角应凿去。
所有垂直于外露面的镶面石的表面,应修凿。
角隅石或墩尖端的镶面石,根据需要修凿至所需形状。
(2)施工要求A、一般要求a、砌筑前每一石块均应用干净水洗净并使其彻底饱和,垫层也应干净并湿润。
所有石块均应座于新拌砂浆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
垂直缝的满浆系先将已砌好的石块的侧面抹浆,然后用侧压砌置下一块相邻石块;或石块就位后灌入砂浆。
b、所有石料均应按层砌筑。
c、先支砌角隅石及镶面石,然后支砌帮衬石,最后支砌腹石。
角隅石及镶面石应与帮衬石相互锁合,帮衬石与腹石应相互锁合。
d、如果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应将石块提起,清扫干净垫层砂浆或砌缝砂浆,然后将石块重支在新砂浆上。
e、在砂浆凝固前应将外露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小于20mm。
如条件允许时,应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作准备。
f、勾好缝或灌好浆的砌体在完工后,在7~14天内应加强养生。
g、所有灰缝应满填砂浆。
h、如为软弱地基,应在软基础处理达到要求后才可进行砌石工程。
B、砂浆a、砂浆采用经批复的标准试验配合比进行配制。
b、砂浆用砂浆拌和机拌和,其拌和时间不少于1.5分钟。
砂浆拌和后2~3小时内应使用完毕,不允许加水重塑。
在运输过程或储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固的砂浆不得使用。
C、片石砌体片石应分层砌筑,一般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应大致找平,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角隅石及镶面石。
相对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或腹石交错锁结,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
一般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20mm。
可以用厚度不比缝宽的石片填塞宽的竖缝,且石片应被砂浆包裹。
D、块石砌体a、块石砌体应成行铺砌,并砌成大致水平分层。
镶面石应按一丁一顺或一丁二顺砌筑。
任何层次石块应与邻层石块搭接至少100mm,砂浆砌缝缝宽应不大于20mm。
b、帮衬石及腹石的竖缝应相互错开,砂浆砌筑平缝宽度不应大于20mm,竖缝宽度不应大于20mm。
(3)质量检验A、砂浆取样试验每一工作班取二组试件(每组试件取6个70.7mm×70.7mm ×70.7mm立方体),一组砂浆试样的强度为该组试样6个试件28抗压极限强度的平均值。
砂浆试样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a、同一等级的各组砂浆试样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的砂浆强度。
b、任一组试件的强度不低于设计要求砂浆强度的75%。
B、检查项目a、基础:砂浆强度、轴线偏位、平面尺寸、顶面高程、基底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b、台身:砂浆强度、台身断面、竖直度或坡度、顶面高程、轴线偏位、大面积平整度满足设计要求。
C、外观鉴定a、砌体表面平整、直顺圆滑。
b、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c、表面平整。
d、镶面石色泽大致一致。
2、人工挖孔灌注桩K3+443桥桥位处表层为第四系坡残积层,下伏石碳系灰岩夹薄层状泥岩。
根据地质情况可以采用人工挖孔。
在挖孔前先进行围堰,在挖孔时保证水泵随时抽水,两个孔同时开挖,根据地质情况,有一个孔挖深1~2米后,对其护壁工作,再挖另一个孔及护壁,以此循环。
在挖孔过程中做好挖孔记录,在挖孔的同时进行钢筋骨架的制作,待挖孔至设计深度清孔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立即进行钢筋骨架的安装及水下混凝土浇筑。
(1)围堰采用土袋围堰,在改河工程两道拦水坝以内用编织袋装置基坑土方围两道堰。
堰高高出常水位,堰顶宽1.5米,堰外边坡为1:1,堰内边坡为1:0.5,坡脚距孔边缘3米以上。
(2)护壁混凝土采用25#混凝土,厚20cm,护壁混凝土掺入早强剂,以保证一天后可以脱模。
模板采用钢模,挖孔根据地质情况挖至1~2米后进行护壁。
(3)钢筋骨架安装A、清孔后,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方可进行钢筋骨架的安装,钢筋骨架的安装采用吊车吊装。
钢筋骨架应整体放入孔内,紧接着灌注混凝土。
如果混凝土不能紧接着在钢筋骨架放入之后灌注,则钢筋笼应从孔内移去。
在钢筋骨架重放前,应对孔的完整性重新进行检查。
B、钢筋骨架应有强劲的内撑架,防止钢筋骨架在吊装就位时变形,在顶面应采取井字架固定,防止混凝土灌注中钢筋骨架上升。
支承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
C、钢筋骨架上应事先安设控制骨架与孔壁净距的混凝土垫块,这些垫块应可靠地以等距离绑在钢筋骨架周径上,其沿桩长的距离不超过2米,横向周围不得少于4处,或者采用其它有效方法以保证保护层得到满足。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4)混凝土灌注A、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及坍落度,如坍落度不在16~22cm范围内,应进行的二次拌和,二次半和仍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B、孔内及孔底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和钢筋骨架安放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