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题2019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小学生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题2019,希望您读后有所收获!
1.先笔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627= 364+274= 21618=
2524= 674+124= 2387=
1836= 254+136= 4205=
2.填空。
709□800709万□里最大能填( )
709□800710万□里最小能填( )
4□90000004亿□里最小能填( )
49□000000050亿□里最大能填( )
□49888万□里可以填( )
□50018万□里可以填( )
3.先用计算器算出两组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22= 33=
2222= 3333=
222222= 333333=
22222222= 33333333=
2222222222= 3333333333=
4.用4、8、5、2、0、0、O七个数字,按要求写出七位数。
(1)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 )
(2)只读一个0的数有( )
(3)只读两个0的数有( )
(4)三个0都读的数有( )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5)最小的七位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 )万,最大的七位数是( )。
(6)在组成的七位数中,最大的三个数是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上文是小学生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题2019,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