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02日冷暖人生老山女兵的墓地悲歌烈士不应寂寞老山女兵的墓地悲歌核心提示:让老山女兵耿耿于怀的是一桩旧事:一个即将上前线的战士想买一个收音机,找她借15元钱,女兵兜里揣着15元钱,但只给了他10元钱。
谁知小战士一上前线再也没有回来,待老山女兵再见到他时,已是一具浑身冒血的尸体。
生者与死者的分别在于:躺着的已经流尽了热血,他们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而对于活着的,是对死去战友无尽的思念。
主持人:陈晓楠嘉宾:谢楠解说:2004年的一天,谢楠再次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她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了。
这一次,谢楠为战友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谢楠:买了957朵玫瑰,一个给他们插了一朵。
陈晓楠:真的啊?谢楠:那是我的稿费,那几年的稿费,我就用一个牛皮袋,一首诗20块我就装进去,一篇文章30我也装进去,就这样攒了几千块钱,这个钱它不是工资,它也不是生意的利润什么的,我是写一首诗,也是怀念我战友的诗,所以这个钱真的非常纯净。
我就想了,那么纯净的钱,我一定要做我非常想做的,非常有意义的事。
那我就觉得我买花送给我战友嘛,他们有的说要买应该买菊花,我说不,我要拿一种美,红玫瑰那种美,我要献给他们一种美。
共和国不会忘记这些最可爱的人——老山烈士,雨中,墓地在低泣,唯有烈士坟头的红玫瑰在微笑。
烈士赵占英的母亲第一次来到儿子的墓地,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妈妈如此伤心?陈晓楠:他们好多人都是死在青春的时刻。
谢楠:对。
陈晓楠:她们是在最需要浪漫的时刻。
谢楠:对,在插这个花的时候,我就找一个地方轻轻地插在上面,轻轻地插,一个一个的,当时就想一个也不能漏掉。
陈晓楠:就觉得她们还有生命。
谢楠:而且那种记忆永远是那种青春年少,永远是那么帅,那么小,十七、八岁。
解说:几个小时后,九百五十七朵玫瑰,插满了九百五十七座烈士的墓碑。
谢楠:一看957朵玫瑰那么插着,然后我们从下往上那么一看,在那个雨里面,957朵玫瑰真的很美。
在他们墓碑,所有人都是在左手这边,我能感觉他们都在给我这样敬礼。
陈晓楠:2004年清明节的时候,有几位老兵和烈士亲属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而当他们冒雨走进陵园的时候,出现在眼前的一幅景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陵园山坡上有九百五七座墓碑,此时,每一座墓碑上都插着一朵鲜红的玫瑰。
九百五十七朵玫瑰,在雨中显得格外的鲜艳夺目,而那点点带着温暖的红,让本来是萧瑟清冷的烈士陵园,竟显出了某种很生动的气息,让所有来这儿的人,都心头为之一震。
送花的这个人叫谢楠,她是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此地的,不仅如此,在2003年的时候,在北京中关村打拼的有18年,做生意办公司一直顺风顺水的她,还突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亲朋好友都特别吃惊的举动,这一年,她放弃了在北京所有的事业,举家迁到了昆明。
其实,云南并不是她的故乡,而实际上在人生当中,她曾经在这里只停留过很短的一段时间。
她,曾在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战斗过四个月,不过谢楠说,她好像是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在十几年之后,才突然一下子顿悟,原来这四个月,足以改变她的一生。
迷迷胡胡看到一个脑袋上很多血的人影解说:2003年年初,在北京中关村打拼了多年整日忙碌的谢楠,晚上总会做一个相同的梦。
这个梦,让她再也无法平静。
谢楠:就老做梦,就梦见赵勇,知道是他,看见一个人影,迷迷胡胡的就看到一个人影,身上湿的,脑袋上很多血,头很模糊的看不清。
然后他还上来拍我一下,然后他就说,他们都叫我楠姐,说楠姐我太饿了,我太冷了,我一下惊醒了,一看,第一眼看见没人,但是我觉得就是很清楚的这样,而且这个梦是反复很多次,当时我就觉得特难受,我说那样多年了。
陈晓楠:十几年有了。
谢楠:十九年,我说他在那边怎么样。
解说:梦境中一次又一次出现的赵勇,把谢楠一次次从喧嚣的都市,带回到曾经的那一场战争,仿佛一种来自远方的呼唤。
2003年1月24日,谢楠登上了南飞的班机。
十九年后,再一次走向了那青春的战场。
解说:谢楠出生在贵州六盘水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从战争岁月走过来的老兵,很小的时候,成为一名军人,就是她心中的一个梦。
高中毕业,谢楠没有和同学一起走进高考考场,而是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卫生员。
1984年,部队接到赴南疆作战的战斗命令,十八岁的谢楠主动申请参战,出发前,她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谢楠:写了封信,大概意思说,我去参加省军区的一种训练,就说以后很难给他们写信,收不到我的信不要着急。
结果我可能也是太小,做这些事实际我父亲是军人,你这样一做你不写这个信还好,写了以后那就很快他就知道女儿要上前线。
解说:得知女儿即将走向战场,父母连夜从贵州老家赶到了谢楠所在部队的驻地。
谢楠:我父亲那会,我妈妈是坐了很长时间的车,后来我是看我父亲的日记,哎呀,我父亲真的,我的父亲是我一生的挚爱……实际他当时已经他有心肌梗塞,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他就去送我,我非常吃惊,然后我真的有点心里面特别埋怨。
我第一个反应是不是我的爸爸妈妈来阻止我上前线,我的第一感觉我说你们来干嘛,就是那种真的是对他们的那种……陈晓楠:责怪他们。
谢楠:责怪,我非常责怪,我就觉得其他父母都不来,然后我的父母来了,那对我来说,就觉得好像显得真的很娇气,他说,我怕爸爸等不到你回来……解说:在不到一天的短暂相聚后,两位老人和女儿一起,登上了军车向南开拔,他们执意要送这些即将远征的年轻将士最后一程。
谢楠:最后跟爸爸妈妈告别是在云南一个叫楚雄的地方,我当时就哭了,整个车上的人都哭了,然后我妈妈也哭,我战友也在哭,结果我爸爸就没有掉一滴眼泪,他把我推开,然后就呵斥,大声呵斥那种,不要哭了,说你是我女儿,你就笑着给我上战场。
就说因为他懂得,可能眼泪在当时对我们上前线的军人来说,军心是会有动摇的。
陈晓楠:必须得忍着,对他来讲。
谢楠:忍着,他必须忍着,他必须把那种坚强,或者是给我一种暗示,让我很没有负担的去,所以我父亲真的,我后来才知道他怎么忍的,对他来说很难的。
他实际他是在给我树立一个榜样,也给我战友树立了一个榜样,然后他给我们战友说,孩子们,你们就走吧,我就代表你的父母来送你们,就等着你们凯旋。
谢楠:走了几天,边走边战地动员,然后一到汶山出去然后打炮了。
解说:1984年4月28日凌晨,老山总攻开始。
谢楠:第一次就去抱一个腿,截肢的,然后肉啊,骨头啊,就是那种血淋淋的,然后我在抬着,医生在那儿,实际上在后方的时候也在医院,也经历过一些,但是遇到那么多那么多人的血淋淋,还是有一种恐惧,我就记得我抬着那个腿,我就这样抖。
我在他坟头烧了一个五块钱解说:谢楠顺利完成了任务,安全返回。
而那些叫她护士姐姐的战友,有的再也没有活着走下阵地。
解说:阵地巡诊后不久,谢楠遇到了同乡战友赵勇,她根本没有想到,这次相遇会在她心中,刻下一道永远也无法愈合的伤口。
谢楠:赵勇前线的时候,他是军工,他就经常往前送弹药,往后送伤员,来过我们医院。
当时他就想买一个录音机吧,十五块钱,他就问我想跟我借钱,当时前线大家都没钱,我有十五块,当时我就留了五块钱,我自己也要用,给了他十块。
解说:因为五块钱,赵勇没有买成期盼了很久的收音机,就再次前往前线,而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谢楠:就在那个途中被炮击,当时也牺牲了很多人,就刚好碰上越军的炮群,他有一个同学,也在前线跟我讲了一个情景,他就是不闭眼睛,就是眼睛老那么瞪着,然后他们就跟他说,你那个老乡老不闭眼睛,最后他就给他说,以后我们会去经常看你爸爸妈妈,你放心了,然后再往下一摸,把眼睛闭上了。
解说:赵勇牺牲后,谢楠看到五块钱就会有一种痛,五块钱和一个牺牲的战友,永远的联系在了一起。
谢楠:我看了五块钱我会难受。
陈晓楠:真的啊?谢楠:我会难受。
陈晓楠:这个时间不会把它消掉?谢楠:不会,不会,我就一直在责怪自己,我当时我留那五块钱干嘛,到最后我再去看他的时候,我是在他坟头烧了一个五块钱。
解说:战争,并没有给谢楠带来光荣,她以一种不曾想到的方式,告别了战场。
参战四个月后,一天,在得知另一个战友牺牲的消息后,谢楠赶到了烈士陵园,想送战友最后一程。
谢楠:当时那个陵园,不像现在修建的非常好,就是一个个的小山坡,一个一个墓牌一个名字,部队编号就是那样的,很简单的,去的时候还有人在挖坑,一个牌子,我就想到这就是我的战友,结果我所有的地方找了都没找着,当时带的是那种冲锋枪,那个枪就举着了。
解说:谢楠开枪为战友送行,因为战地擅自鸣枪严重违反军纪,谢楠被取消了已经上报的战功和火线入党的资格,提前复原离开了部队。
谢楠:麻栗坡离开以后,我就想了,麻栗坡,我再也不会来这儿,我的那些战友啊,都倒在这儿,我不愿意来这个地方,不愿意来面对你,我就想我不会再来了。
解说:1998年的一天,一个中国商务考察团由云南河口口岸进入越南,北京某公司商务考察代表——32岁的谢楠也是其中成员之一,她没有想到一踏上越南的土地,就邂逅了一个曾经的“敌人”。
谢楠:我们那个翻译,他在说起战争,他说他打过仗,人家问他打什么仗,他就说他是打美国,我一看他那个年纪,那肯定是打美国的时候,他肯定才七八岁,不可能,没有人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你是不是打老山?他愣了一下没说话,我说我也在老山打仗,他马上我们两个距离就很那个了。
陈晓楠:那就意味着你们是敌我双方。
谢楠:对,而且当年打仗,他是一个翻译,我是一个卫生员,战地卫生员,他在山那边,我在山这边。
陈晓楠:那时候你什么感觉啊?内心里。
谢楠:实际我是带着一种敌意去越南的,但真正走近他们的时候,老百姓渴望一种,包括老兵,他是渴望一种和平的。
所有的陵园里面很难有一具全尸的解说:几天的越南之行,曾经一山之隔的“敌人”,变成了朋友。
谢楠:后来他叫我战友,很有意思,我们两个一块儿唱了一首歌,叫《越南中国》,就是同饮一江水,同听公鸡叫,一首很美好的歌叫《越南中国》。
陈晓楠:这是越南歌吗?谢楠:越南歌,歌颂那种中越关系的,后来他是从河内把我送到老街,600多公里,送到河口那个大桥的时候,一直挥着手,后来我写了篇文章叫《与敌人握手》。
陈晓楠:谢楠复员回到家乡之后,重新拿起了书本。
198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到了中关村的一家公司工作,而后结婚生子。
当硝烟远去,一切都演变成回忆的时候,那一段岁月在谢楠心里,好像也只是幻化成了影视剧和小说当中才会提到的一段历史。
但是十九年之后,当谢楠再次踏上麻栗坡这片土地,她却非常惊讶的发现,原本以为只是为了了却一个心愿,让自己不再恶梦重现的这趟旅程,却让她感受到了太多的东西,那片土地原来一直在她心里,而且她觉得好像越逼近这片地方,她也就越逼近了自己内心最本质的一些东西,原来这里不只留下她的噩梦,还留下了那么多她所珍重的生生死死,留下了她的姐妹,她的兄弟,让她更没有想到的是,其实在那一座座墓碑的背后,那段历史仍然活着,有关老兵,有关亲属的那些故事还在继续,这一趟旅程也就此改变了谢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