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技服务,2010,27(6):806—807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李闰枚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金政(安徽省阜阳农校,安徽阜阳236000)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增收;农民;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1(2010)06—806—02我同是一个农业大,l3亿人口中有9.2亿是农民.农民问题是”农”问题的核心,而农民问题直接关系到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农民收入问题直接关系到目前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针的贯彻落实,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我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口标能否顺利实现.1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效用在递减20世纪8O年代中国改革的号角首先在农村吹响,在农村率先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干卣万农民压抑已久的劳动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柯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南于土地平分,分户承包,户均面积少而零散,不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操作,不能更好地吸纳现代科技的动力.而西方发达国家,家庭经营土地面积一般在133.3~333.3hm,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作业,劳动生产效率较高,经济效益较好.所以,30年来存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属于一种粗放式的掠夺性的经营方式,再加上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产权始终不明晰,不能有效地实现土地资源的流转和合理配置,这种经营方式的效用在不断递减,粮食生产几度徘徊不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2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农民的收入我国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在农村虽然实行了”大包干”,各种各的地,各打各的粮,但农产品雷同,均是小麦,水稻,玉米等大路货,缺乏特色,没有品牌优势,市场占有份额少.再者,由于近几年来农产品市场的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相对下跌,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得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纯农户收入增长尤为难,据统计,我国农民收入的6O%来自于农业生产,且粮油棉等主要农产品占有很大的比例目前,由于农村二,_二产业不发达,第一产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比较效益低,这种结构限制了农民的收入.1.3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阻碍了一些新技术的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接受新知识,各种信息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总体规模还很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存在地区羞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目前,在作者简介金政(1956一),男,安徽阜阳人,讲师,从事农业教学x- 作收稿日期20104)57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3%,初中文化程度占50.2%,高中文化程度占9.7%,中专文化程度占2.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而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53%的农民受过2~3.5年的职业培训;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的占5.9%.高中毕业的占74.8%,初中毕业的占19. 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严重阻碍了先进技术进人农村,制约农民的收入增加.1.4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源闲置制约着农民的收入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增长速度快,而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增地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进步产生了”挤出效应”,非农业发展受阻等原因均使部分农业劳动力非自愿地走出农业生产,成为剩余劳动力.由于这些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综合能力差,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造成求职难,劳动报酬低.这些兼业型的农民工始终是劳动力转移中的”游击队”,无法成为城市就业大军中的”正规军”,这无疑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不稳定性.1.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近几年来,由于工业的大力发展和人口的迅速膨胀,自然资源过于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诸如水土流失面广,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多,各地盲目发展工业园区乱占耕地等.农业在承受市场和政策风险的同时,还必须要承受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的这种弱质性特点也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1.6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民增收缓慢的硬件因素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数额上一直偏低.2()世纪8O年代中后期用于农业支出的数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徘徊在8%左右.90年代以后,从国家财政农业支出来看,虽然农业支出的绝对值在不断增加,但从相对量来看,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却一直呈下降趋势,远低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亟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如大型的水利灌溉设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保障)及农村的环境保护等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的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可想而知,因而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农民的增收受到了限制2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2.1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从政策上保证农民增加收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带来了过于分散的土地经营,影响着农业积累水平,技术水平和生产率的提高.要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自愿,自觉走向适27卷6期金政当前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07度规模经营的道路,实现农村第2次制度创新.①明确土地的所有权,稳定土地的承包权,搞活土地的使用权,允许土地流转,转让,租赁,变土地资源为经济资源;②加大农村科技和教育投人,为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持,特别对涉农专业的学生采取少收费或不收费的优惠政策,鼓励学生学习农业专业,从源头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农民以土地为股份进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可以脱离农业,转向其他产业,促进农村城镇化;④健全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⑤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2.2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当前来看,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对农民增收而言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近几年来,各地农业结构调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分析,农业生产结构仍然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供求结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仍需要继续加大调整力度,真正使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加,向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寻求品种改良和质量提高的方向转变,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具体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注意把握3点:①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各地资源优势为依托,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重点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作物布局,促进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产品的优良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继续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非粮食种植业和非种植业农业的发展,尤其足现代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强大产业链.③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把”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向农业的各个领域推广,尤其是需要大力发展合作制的龙头企业,使农民与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特优产品,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逐步优化升级,实现生产与需求连接的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为农民增收和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2.3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城乡差距实质是知识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教育的差距,体制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实践证明,学龄儿童入学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可提高0.35~0.59个百分点;人口增长每下降一个千分点,人均GDP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控制人口增长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增强各级政府科技兴农的意识,转换办学观念,扩大农村教育投资规模.如允许开设民办学校.鼓励民(上接第714页)表5壤体两合土壤养分状况问融资办学,增强农村办学的活力.要保证农村几年义务制教育,防范学龄儿童失学.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与农业生产和乡村工业相适应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培养技术型人.并继续抓好农科教建设,倡导”绿包证书工程”2.4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拓展外部增收空间非农产业的务T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当前,要着晕抓好3项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务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积橄引导鼓励企业,学校和社区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为大规模转移农民打好基础;②加强协渊眼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一加快建立农村劳务输出的协调服务机构,健全农村劳务输}}J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有组织的开展农村劳务输;fI.提高组织水平,扩大输出规模,促进农村劳动力向更发达地区,更高的生产技术领域转移;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引导外;务T人员返乡创业的激励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场所,2.5保护生态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凡是牛态环境的时期成地域,农业发就好,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息息卡}{关:当前,保护qj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已为各国政『苻和人们所认同,实现农,f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发艟的必然选抒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强化公民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加强公K的法制意识,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依靠科技进步,及时淘汰破坏环境的农业技术,鼓励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节水,节能,节肥等农业技术.2.6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火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①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1]佚名.开展耕地地力调查推广测}配力施肥J农产品¨巾场周刊,2009(45):4.2]赵祥杰.乐清市虹桥镇标准农田地力现状调查J].温州枷I科技,2009 (1):23—25.好,养肥含量较丰富,土壤耕作熟化程度高,广泛适用于小麦,玉米,大豆,谷子,棉花,高粱等作物,以及小枣等多种林木,增产潜力较大.但表层黏质土黏亩,紧实,适耕期短,水利灌溉问题尚末全面解决,成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参考文献1j焦利卫,齐树亭,吕玉珊,等枯化潮卜不同农田L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l『.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20—17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