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违约责任与合同的解释13、14章..

违约责任与合同的解释13、14章..


一、违约责任的构成条件
(一)违约行为 (二)损害事实 (三)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违约行为的概念和种类(形态)
违约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 行合同义务的客观事实。 违约行为是构成违约 责任的首要条件。无违约行为即无违约责任。 特征: 1、以有效合同关系存在为前提; 2、主体是合同当事人; 3、客体是侵害了债权; 4、客观上有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

赠与合同 《合同法》第189条:“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 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 责任。” 保管合同 《合同法》第374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 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 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 ,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仓储合同


基本原则——无过错责任 例外——过错责任
我国《合同法》虽然在“总则”中就违约责任的归责原 则实行严格责任,但过错责任亦散见于“分则”之中。 严格责任(strict liability),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违约发 生以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应主要考虑违约的结果是 否因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考虑违约方的故意或者过失。 也就是说,违约方不履行合同义务,不管其主观是否有过错 均应承担违约责任。 严格责任同过错责任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其一,方 便裁判。其二,增强合同责任感。
Chapter 7 Liability of Breach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一)违约责任的基本概念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应当承 担的法律责任。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规定当事人承担的违约 责任主要包括承担支付违约金、继续履行合同、采取补救措 施和赔偿损失等 形式, 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适用,既可以单 独适用,也可以同时适用两个或全部责任形式。
5 6 7 8 9 10
定金数额 定金对部分不履行 的适用 定金与违约金 定金的最终归属 定金合同的形式 主合同无效时的定 金合同
标的额20%一下,超过部分无效 如果债务可以分割,定金对部分不履行也可以适用 不能合并适用,只能由被违约人选择适用 定金罚则不适用时,定金应当返还或者折抵价款 书面形式 主合同无效,定金合同必然无效
3.违约金的数额及增减(调整) 对于违约金的数额 ,应由双方通过协商在合同中约定。如 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 当事人可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或适当予以减少 (《合同法》第114条)。如果合同债务人已经履行部分合 同债务,则应相应减少违约金。这样,才更体现出公平原 则。 4.明确了一个合同既有违约金又有定金(earnest money)时如何适用的问题 《合同法》第116条规定,选择适用

一、债务与责任的区别
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义务的结果,违约责 任制度的确立是以区分债务和责任为前提的。

1、债务是因,责任是果。
2、债务是当为、自愿的行为;责任是不为、 强制的行为。 3、债务与诉权无关;而责任与诉权有关— —责任是债权与诉权之中间桥梁。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
(一)违约责任以违反合同义务为前提 (二)违约责任的确定,具有相对的任意性 法律允许合同当事人自主、自愿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同时也允许当事人通过合同预先约定违约形态,约定违 约金的数额幅度,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甚至约定 免责或限责事由。 (三)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 而追究违约责任的目的,主要是弥补或补偿因违约行为 而给合同债权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我国《合同法》第 113条明确规定,违约方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的,损失赔偿 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 (四)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二)因对方过错造成的损失,违约方可不承担责任。
这种情形主要体现在《合同法》第302条、第311 条和第425条等条文中。《合同法》第302条规定,旅客 的伤亡,若证明系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承运人不承 担赔偿责任。第311条规定,因收货人的过错造成托运货 物损毁的,承运人不承担赔偿责任。第425条规定,若居间 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 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委托人不承担支付报酬的责任。
2、特征: A、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合同条款之一)
B、是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定额 损害赔偿金)
C、是对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约定(不同于一般合同义 务)

2.违约金的效力 我国合同法确立了违约金的赔偿性,即除合同当事人另有 约定外,违约金应视为预定的违约赔偿金,债权人请求债务 人支付违约金时,不得同时请求债务人继续履行合同或者 赔偿损失。 但是 , 依据《合同法》第 114 条规定 ,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 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这 是违约金责任的一种例外。
(二)违约责任的特征 1.违约责任以违反合同义务为前提 2.违约责任的确定具有相对的任意性
3.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
4.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 二、确认违约责任的意义


一、违约责任的概念 违约责任,依据民法通则又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 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 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在英美法中违约责任通常被称为违约的补救,而 在大陆法系中,则被包括在债务不履行的责任之 中,或被视为债的效力的范畴






(三)其他几个问题 1、双方违约 《合同法》第120条规定:“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 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的违约 法谚:“债务人为第三人的行为向债权人负责。” 3、因履行辅助人的行为造成的违约 (如雇员、劳务、 履行主体等) 法谚:“债务人为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行为向债权人负 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 归责原则(principles of imputation)是确定行为人的民事 责任的根据和准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责任制度并对责任 规范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 在归责原则问题上,一般来说有四种责任方式: 过错责任——有过则赔,无过不赔。 无过错责任(严格责任)——无过也赔。 过错推定——推定有过,证明无过不赔。 公平责任——当事人无过错,基于公平原则,适当 赔偿。 我国合同法采用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所为违约行为形态,是根据违约行为违反义务的性质、 特点而对违约行为做出的分类。一般说来,可以根据履 行期限是否到来而将违约行为区分为预期违约和实际违 约两种类型。 (一)预期违约 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 ,当事人一方明 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又称为 毁约行为。合同法》第 108 条明确规定 :“ 当事人一方明 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 ,对方可 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二)实际违约 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后,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 义务,都将构成实际违约。实际违约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1.拒绝履行(不履行) 拒绝履行,是指在合同期限到来以后,一方当事人无正 当理由拒绝履行合同规定的全部义务。 2.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而未履行债务。包括债 务人迟延履行和债权人迟延履行。
二、损害赔偿 (一)损害赔偿的概念 损害赔偿是指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而给对方当事人 造成财产损失时,违约方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经济补偿。损 害赔偿责任方式,具有典型的补偿性。 (1)损害赔偿是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所产生的责任。 (2)损害赔偿原则上仅具有补偿性而不具有惩罚性。 (3)损害赔偿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 (4)损害赔偿的范围以赔偿当事人实际遭受的全部损害 为原则,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间接损失又称可得 利益。
对定金的归纳整理
1 定金的类型 违约定金;证约定金;立约定金; 成约定金;解约定金 担保法司法解释 115、116、117
2
3 4
定金的实践性
定金罚则的适用 定金适用类型
交付时生效;交付时数额有变化,受领者无异议,以交 付数额生效
担保法90 司法解释119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回定金; 合同法115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双被返还定金。 不履行;瑕疵履行、迟延履行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合同法 115 ;担保 法 司 法 解 释 120 (1) 担保法91 担保法司法解释 120(2) 合同法116 合同法115 担保法9 法理
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一)支付违约金 1.违约金的概念 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 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 数额的金钱。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方式,直接来源于双方 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若当事人在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条 款,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





《合同法》第394条:“储存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 造成仓储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 任。因仓储物的性质、包装不符合约定或者超过有效储 存期造成仓储物变质、损坏的,保管人不承担损害赔偿 责任。” 委托合同 《合同法》第406条:“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 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无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 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 失。” 客运合同之自带物品 《合同法》第303条第1款:“在运输过程中旅客自带物 品毁损、灭失,承运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 任。


三、合同法分则中关涉过错的问题剖析
(一)因一方过错造成对方损害的,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种情形,又 可分为两类: 1.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损害的,违约方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此类情形主要体现在赠与合同、无偿保管合同、无偿委托合同等无 偿合同中(见《合同法》第189条、第191条、第374条、第406条)。 《合同法》第189条:“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 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374条:“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 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 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合同法》第406条:“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 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无偿的委托合同 ,因受托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 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