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5.玲玲的画

25.玲玲的画

25、玲玲的画学习目标: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

“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

“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

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自读自悟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二、朗读感悟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写字指导。

(1)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

“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

“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

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

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实践活动: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26、蜜蜂引路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或课件。

2、了解列宁的生平,阅读列宁的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谈话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走,你通常会想什么办法呢?(学生交流),那你们听过蜜蜂也能当向导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读一个故事----《蜜蜂引路》。

你们了解蜜蜂吗?可是你们知道蜜蜂能给人带路吗?感知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⒉、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3、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4、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5、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6、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研读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思考: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从列宁的话里,你知道他是如何找到养蜂人的?结合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节,体会故事情节的生动性。

通过朗读理解养蜂人的“惊讶”。

启发思考: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呢?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

优秀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复习1、读写词语,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读写。

同桌互相检查评议。

2、指读课文。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讨论1、提出问题,引导读书: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2、合作学习:结合插图,想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

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想办法弄清楚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过程、画路线图、表演等方法。

3、汇报交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如:学生用画画加辅助语言的形式,画出“列宁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等景物,然后按课文内容进行叙述。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边说边指,理解课文。

学生用语言叙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如“因为……所以……”“先……然后……最后……”等,把话说清楚。

4、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1、启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列宁是个怎样的人?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强调抓住课文的相关内容,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

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讶、敲”,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注意重点笔画的指导。

如:“敲”字应左宽右窄。

注意右边“攴”不能写成“支”。

3、同桌互相评议。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A 案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生字卡片。

2.老师准备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第一课时欣赏作品,导入新课(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

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

(板书:戴嵩。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强调“嵩”与“高”读音的区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课文中每一句话。

2.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认读课文中生字、新词,结合正音。

(朗读困难处,老师范读)3.引导合作朗读。

在小组内把自己读得最棒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互相评价。

把自己读得还不够好的段落请同学帮一帮。

整体感知课文1.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2.学生交流。

(老师适时引导,主要是正音)3.口头填空:戴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初步感悟到:戴嵩是唐朝一个著名的画家;戴嵩是一个非常虚心的画家)朗读感悟,品味语言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多谢你的指教。

”(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

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齐读全文,总结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

(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布置作业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激情导入,美读课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

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1.老师有激情地范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巩固生字,积累语言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这些生字、词语你还在哪里见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3.在这篇课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并结合完成课后“读读写写”作业)指导写字1.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2.观察字形特点,按结构、偏旁归类。

(如“兄”“呆”都是上下结构,口字旁;“抹”“挤”“拱”“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它们都有提手旁,字义与手有关)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提示:“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

范写“钱”“购”二字)5.学生书写。

(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1.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2.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课外语文活动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B 案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文词语、句段、练习题)第一课时读题激趣,导入新课1.仔细观察老师板书课题。

2.朗读课题三遍,低声议论对课题的理解。

3.交流对课题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自由读文,随机识字1.第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并标上段落序号。

2.第二遍: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困难处多读几遍。

3.第三遍:同桌对读(逐段),针对“音准句通”相互评议纠正。

4.指名、集体认读生字新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