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影响等论文

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影响等论文

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等数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
张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

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

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

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

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

另一方面。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

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

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

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

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

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
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课程整合理念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蕾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问题却又偏偏出在这里。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教学常常显得那么被动,那么薄弱。

就是新教材的“写作、口语交际”,也因随意性太大,具体性、针对性不强而难以操作。

这个时候,提出作文整合,是有实际意义的。

一、作文教学中训练过程的系统性整合
1 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整体规划。

新教材的写作、口语交际,以提高学生写作素质为目的,可以说全面体现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

这种编排以记叙、议论为主,兼顾各种文体,对学生见多识广很有必要。

我们在根据新教材训练的同时,还应适当地注意温故知新,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进行必要的调整。

2 作文命题的师生互补。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常叫唤命题老套,或题目不合胃口,写不出东西。

如何贴近学生命题,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所以,在作文训练中,可以适当借助学生的智慧,作文命题师生互补。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命出自己
喜欢的题目或写得最好的题目,每人至少3个,多则不限,然后按考点设计归类,在作文训练中有计划地采用。

这些题目有效地弥补了老师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3 作文评改的师生互动。

作文训练应是大家动手、动脑的集体行为。

写作是个人的事,评改则应是大家的事。

作文评改应师生互动,大家都参与到作文的评改中来。

但要注意的是。

互评作文不宜在低年级进行。

高一学生,除了少数文笔较好的,多数作文都还不成熟。

这个时候就让他们互评互改,未必有切实的进步。

互相交流传阅可以,评改还是教师来更可行一些。

当然,到了高二、高三,学生作文的水平达到一定档次,互评作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二、作文与其他基础学科的整合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这个提法非常好。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

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这个圈子,当然,现在的新教材课本、读本内容的丰富多彩足够学好语文的了。

但要写好作文,非得把所有基础学科,把整个社会、整个生活作为学习的对象不可。

如将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史哲知识运用到作文中来,可以使作文异彩纷呈。

三、作文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以前有一种提法。

说作家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文也要讲“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这就是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
主要是与社会实践的整合。

要提高写作水平,积累生活素材、增强社会阅历必不可少。

闭门造车是出不了好文章的。

有了对人生的思考,对苦难的体验,对社会的认识,对民生的关注,要想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则需要作文来表达。

总之,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作文训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有益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应该就是好方法。

就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师成功与否,最大的考验,还是高考。

那就让高考来检验,时间来检验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