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
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消毒隔离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规范门、急诊诊室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确保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健康。
2、适用范围
(1)门、急诊医师
(2)门、急诊诊室的保洁人员、管理人员
(3)职能部门管理人员
3、定义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彻底消毒。
空气净化: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自然通风: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4、标准规范
(1)门、急诊医务人员上班要着装整洁。
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人应引领至发热门诊或腹泻门诊专室就诊、检查、治疗,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
(2)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为病人检查、治疗、换药等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保洁人员进行诊室的清洁、消毒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3)各诊室应保持空气流通,空气净化以自然通风为主。
遇特殊感染时按规定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4)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5)直接接触病人皮肤的医疗器械应一用一消毒。
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中30分钟。
听诊器用后可用皮肤消毒液喷雾,消毒作用1分钟,或按产品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宜的消毒剂擦拭或喷雾消毒。
常用的血压计袖带,每2周清洁消毒一次;遇明显污染应随时更换并消毒。
诊疗床单、诊疗巾保持清洁,每周更换,有污染及时更换。
(6)门、急诊诊室物表或地面遇污染时应随时消毒。
当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明显污染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7)做好终末消毒。
门、急诊诊室物表(重点是指诊断桌、诊断椅)或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消毒。
门诊诊室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以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以上。
急诊诊室每日至少清洁消毒2次,在不影响急诊病人就诊时进行,消毒方法同门诊诊室。
遇特殊感染时,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要求执行。
(8)保洁人员应随时清洗、消毒抹布和拖布。
每个诊室分别使用1张抹布和1个拖布,按由上至少、由里向外、由洁到污的顺序湿式擦拭,每个诊室用后的抹布和拖布应清洁消毒后再用于下一个诊室。
5、流程(另附))
6、职责
(1)门、急诊医师职责
执行手卫生规范,适时对听诊器等常用诊疗用品进行清洁消毒;遇明显污染时通知保洁人员及时处置。
诊疗工作时注意个人防护。
(2)门、急诊部管理人员职责
督导门、急诊诊室医务人员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督导保洁人员按时进行门、急诊诊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3)门、急诊保洁人员职责
执行手卫生规范;对门、急诊诊室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保持门、急诊诊室环境清洁。
操作中做好个人防护。
(4)后勤保卫科(保洁)和院感办职责
督导门、急诊诊室医务人员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督导保洁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按时进行门、急诊诊室的清洁消毒工作。
7、相关文件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2006〕第48号)
(2)《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368—2012)(4)《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