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分类分级和调查处理规程(暂行)

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分类分级和调查处理规程(暂行)

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分类分级和调查处理规程(暂行)第一章目的第一条为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管理,统一事故、障碍、异常、未遂的定性和调查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程和标准更好地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和新能源电站(以下简称“各单位”)内部各类安全事故、违章、异常、未遂的定性、考核。

其事故定义、调查程序、统计结果、考核项目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

第三章规定和事故分级第三条术语与定义(一)电力事故是指从事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的电力建设、运行、检修等生产性活动发生的事故。

主要包括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力安全事故等,其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二)本单位负有责任是指事故调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调查认定在事故的发生、扩大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次要责任、管理责任、一定责任之一的。

(三)急性工业中毒是指员工在职业活动中,由于生产设备损坏、违反操作规程、无防护进入有毒环境等,导致人体因接触国家规定工业性毒物、有害气体,一次或短期内吸入大量工业有毒物质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人员立即中断工作(食物中毒和职业病不属于本规程统计范围)。

(四)全厂对外停电是指电站对外有功负荷降到零(虽电网经发电母线转送的负荷没有停止,仍视为全厂对外停电)。

(五)恶性电气误操作是指发生发供电设备带负荷误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开关),带接地线(接地开关)合断路器(隔离开关)。

(六)“四不放过”是指电力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应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七)本规定中凡是涉及数量的“以上”均包含本数,凡是涉及数量的“以下”均不包含本数。

(八)事故确认原则1.确定一类障碍的原则:必须是在未构成《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规定的一般事故条件下,确定其一类障碍性质。

2.确定二类障碍的原则:必须是在未构成本规定中一类障碍条件下,确定其二类障碍性质。

3.确定异常的原则:必须是在未构成本规定中二类障碍的条件下,确定其异常性质。

4.确定未遂的原则:必须是在未构成本规程中异常的条件下,确定其未遂性质。

第四条人身事故人身事故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人身事故、重大人身事故、较大人身事故、一般人身事故、轻伤、恶性未遂、一般未遂。

(一)各单位发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身伤亡,定为安全生产人身事故。

1.员工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人身伤亡(含生产性急性中毒造成的人身伤亡,下同)。

2.在生产区域内,非本企业员工从事与生产有关的工作过程中,发生本企业负有责任的人身伤亡。

(二)安全生产人身事故的等级划分和标准如下: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生产性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5.重伤事故为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6.轻伤事故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为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

7.恶性未遂为员工在劳动工作过程中,由于作业方法不当或者违反规章制度,虽然未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及环境影响,但其潜在性已经存在并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事件,例如:(1)未办好试运转手续或复役手续进行送电操作,险些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

(2)误入带电间隔,企图进行检修或其他带电作业者。

(3)人身或工具误碰带电设备,产生弧光或发生触电,未造成严重后果者。

(4)非电气工作人员擅自拆装带电设备,情节严重者。

(5)使用不合格的电气工具、用具,使用电动工具未采取防范措施险些造成人身伤亡者。

(6)在停用的设备上发现带电现象。

(7)高处作业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险些造成高空坠落者。

(8)安全带在使用中发生断裂,险些造成高空坠落者。

(9)脚手架未经验收合格,擅自使用,险些造成严重后果者。

(10)脚手架、梯子等在使用时发生断裂、倒塌险些造成严生重后果者。

(11)脚手架严重超载,险些造成严重后果者。

(12)工作人员在2米及以上高空坠落,未造成伤害者。

(13)高空坠落物件,险些造成人身或设备事故者。

(14)使用不合格的起重工具和安全用具,险些造成人身伤害者。

(15)起吊物体坠落或搬运重物翻倒,险些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者。

(16)私开车辆(包括厂内各种机动车辆)或无证驾驶,险些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者。

(17)物体从转动的机器中飞出,险些造成人身伤害者。

(18)因使用不当导致使用中的砂轮、切割片等碎裂,险些造成人身伤害者。

(19)未办理工作票手续,即开始工作,险些造成人员伤害者。

(20)工作任务交待不清或发出错误命令,在执行中发现而未造成影响者。

(21)操作票程序错误,有可能导致异常、障碍、事故,但在操作中发现,尚未执行者。

(22)运行操作中走错间隔,准备进行操作,被发现及时制止,或检修人员走错间隔误动运行设备,被发现制止或未造成后果者。

(23)向检修设备误送电,未造成后果者。

(24)在高压电气设备上工作未办停役手续及工作票手续,有可能触及带电体者。

8.一般未遂指发生人身不安全情况未构成恶性未遂的,作一般未遂。

第五条设备事故事件设备事故事件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一类障碍、二类障碍、异常、差错。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五)一类障碍,电力企业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件,如未构成设备事故,定为设备一类障碍。

1.同类设备同类原因在半年内重复发生的人为责任二类障碍。

2.已有防范措施,有落实条件但未按要求落实发生的二类障碍。

3.发电设备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含带负荷误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的。

4.含以下由于设备原因(但不仅限于下列原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1)电站输变电主设备被迫停运、非计划检修或停止备用,尚未构成事故者。

(2)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以及其它电容性设备爆炸,未造成减少出力的。

(3)变压器绕组绝缘损坏。

(4)输电线路杆塔倒塌。

(5)发电机组、变压器、线路的主开关跳闸。

(6)线路瞬间故障,断路器跳闸后经自动重合闸不成功。

(7)PT二次回路短路或CT二次回路开路,造成主设备损坏。

(8)线路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造成线路跳闸。

(9)安全自动装置故障,造成机组和线路被迫停止运行。

(10)发生事故时,由于通讯失灵造成延误送电或扩大事故。

(11)雷击造成设备损坏。

(六)二类障碍,未构成一般设备事故及一类障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定为设备二类障碍:1. 含以下由于设备原因(但不仅限于下列原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1)因故障造成发、供电设备,公用系统设备损坏,修复费用达到2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或由于人员过失造成零部件、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损坏,化学用品(如酸、碱、树脂等)及燃油、润滑油、绝缘油泄漏、材料浪费,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者。

(2)正常运行中监调不当或事故状态处置不当,使主要参数超过运行规程允许极限值。

2.故障录波器、保护装置等应启动未启动或录波、记录、测距等功能失常,影响事故分析者。

(七)异常,发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件,如未构成一类障碍及二类障碍的,定为异常。

1.因故障造成发、供电设备,公用系统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20万元,或由于人员过失造成零部件、工具、仪器、仪表等损坏达0.5万元及以上5万元以下者。

2.风电机组定检后一个月内重复消缺。

3.同一故障在同一风力发电机组上一个月内发生三次以上者。

4.风力发电机组脱网状态下,风机叶片不顺桨,叶轮失控转动。

(八)差错,指生产工作中发生不安全情况未构成异常的作为差错。

第四章事故事件报告第六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发电厂、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电力调度机构值班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本单位有关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一级电力调度机构和公司负责人报告。

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设在当地的派出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不得迟报、漏报或者瞒报、谎报事故情况。

第七条发生一般及以上人身事故,各单位有关人员应立即电话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1小时内填写《安全事件报告单》,书面汇报公司本部、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主管部门及电力监管部门。

第八条发生一般及以上设备、电力安全事故,各单位有关人员应立即电话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安环部及相关部门,1小时内填写《安全事件报告单》书面汇报公司本部、电力监管部门。

第九条事故报告应采取书面方式,不具备书面报告条件的可先通过电话报告,再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后又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条发生一类障碍、人身轻伤的,各单位相关人员应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公司分管领导,24小时内根据事件性质填报《安全事件报告单》。

第十一条发生恶性未遂、二类障碍的,各单位相关人员通过简报等方式报告公司有关部门。

第五章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第十二条保护事故现场(一)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迅速抢救伤员并派专人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未经调查和记录的事故现场,不得任意变动,并对事故现场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照相、录像,绘制草图,收集资料。

必要时,通知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公安部门,要求派人保护现场。

(二)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工作日志、工作票、操作票等相关证据,及时保存故障录波图、电力调度数据、发电机组运行数据和输变电设备运行数据等相关资料。

(三)因事故处置、抢救人员、恢复电力生产需要改变事故现场、移动电力设备的,必须经主要负责人和安监部门同意,并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制作现场视听资料、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