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

新闻传播者(记者)※内容少,一般了解。

真题链接:04年现象分析:美国<纽约时报>在2003年5月11日发表内部调查报告,承认刚刚离职的记者布莱儿从2000年10月止离职前所写的73篇报道至少有36篇是捏造或者抄袭的作品,一时间,美国新闻界开始大量反省记者的诚信问题,质疑媒介管理问题. 请从这一时间出发,联系中国新闻界实际,论述记者的诚信(15分)以及社会意义(15分)一、新闻传播者(联系看“新闻道德”)(一)新闻传播者的社会角色定位1、“信息流动的动力”。

面向大众的新闻传播者,是令信息流动永不停息的推动力,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受众所获知的各种信息,都是都传播者传递的,他们信息的“把关人”。

2、“意见交流的桥梁”。

新闻传播者作为社会信息的传递者,不仅传递消息,而且传递意见,反映社情民意。

向下发布政府、政党的政策、意图,成为“喉舌”,倾听下级基层的呼声、意见,成为“耳目”“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媒介成了社会实现意见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3、“监督权力的镜鉴”。

新闻传播者通过大量的社会决策与社会现实的公开报道,而令政府与公务员的行政行为与个人品质处于阳光之下,从而使纳税人有机会审察、评估权力机关与权力人士,行使自己社会主人的权利。

新闻传播者是社会的嘹望者,公共利益的守望人。

4、“社会民众的教师”。

从历史看,新闻媒介是文化的承传物,新闻传播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与保存者。

从功能看,它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人民生活的教师。

(二)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1、责任重大和其他职业相比新闻记者更应该消息灵通、头脑清醒、目光远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

他们报道新闻,揭示隐藏在新闻背后的事实真相,分析可能导致和出现的严重后果;他们传播科学知识,启迪人们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他们同社会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同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

2、工作辛苦新闻记者是一个重要而光荣的职业,也是一个辛苦的职业。

由于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新闻记者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向广大受众报道新闻。

为此,他们或者奔波于采访途中;或者笔耕于斗室之间;或者注目于电子显示屏之上;或者熬夜于编辑室内,夜以继日,永不停息。

他们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他们是“脑体并用”型的劳动者。

3、环境复杂新闻记者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而又极其复杂。

就外勤记者而言,他们每天接触的人物上至领袖人物,下到普通百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就内勤编辑而言,他们出于“把关人”的地位,他们手中的纸笔和键盘牵连到社会的每一根神经。

因此,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需要借助新闻传播媒介来隐恶扬善。

这种职业特征势必对新闻传播者产生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在复杂的环境中,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新闻传播者中来,一些人可能见善不齐、见恶随波,甚至以职谋私。

另一方面,由于接触面广、涉及领域宽,新闻传播者可能因此养成一种“浮光掠影”的坏习惯。

由此,可能造成新闻报道的失实和全局工作的失误。

4、工作风险性大新闻传播媒介可能被各种势力利用来自我宣传和相互攻击,使得新闻传播者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其首先来自于战争,冒着生命危险才能采访到独家。

也有来自于各种政治派别的倾轧,记者由于其职业特性而招致各种政治势力迫害的现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他们经常遭到地方“黑恶势力”的骚扰,有的甚至被殴打致死。

新闻传播者应该忠于职守,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全社会也应该尊重新闻传播者的权益。

(三)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质1、为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精神2、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增强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更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一切从大局出发,时刻牢记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严格把关,严守纪律。

3、过硬的新闻业务技能。

纵横驰骋的社会活动能力;过硬的调查研究能力;良好的新闻敏感能力;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4、深入实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5、要具有法律保障能力。

学法,守法,用法。

宣传法律,引导人们。

二、记者的素养(思想、道德、政治、业务;复旦04)(一)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理念: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其基本出发点是新闻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必须为人民服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来自政治(政府)的压力和经济(市场)的压力是其主要干扰。

坚守新闻专业理念,事关传媒业的存亡兴衰,是传媒从业人员为公众服务的具体体现。

其外化形式是职业道德准则,而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其内在形式。

(二)记者的素养1、崇高的思想修养首先表现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敢于讲真话、讲真理,是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思想素质。

从对社会负责的观点出发,新闻工作者头脑里应有社会效果的观念,报道新闻应该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

对社会负责的核心就是对人民负责:必须告诉人民事实的真相,社会的真相,世界的真相。

对社会负责,还意味着必须对历史负责,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如实的记载历史,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

2、严格的道德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遵守法律及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各国新闻界友谊与合作。

3、扎实的政策修养党报要积极、准确、生动的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

党报应该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政策。

要有较高的政策修养还必须以深厚的理论修养为基础。

4、业务素质a、知识要广而精;b、要有敏锐的新闻敏感,他是新闻工作者发现并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c、观察力强。

对形势的敏锐观察,对实际的深刻了解,对问题的深入调查。

d、有较强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表达能力。

三、记者的诚信及其社会意义(04)记者的诚信与媒体的责任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担负着记录历史、推进历史重责,领受着社会良知和时代鼓手冠冕的新闻媒体,假恶丑的东西也日渐弥漫。

水变汽油等闹剧的推波助澜,低俗声讯广告的大行其道,有偿新闻的屡禁不止一这些虚假的或者有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信息传播,不仅裹读了媒体的神圣职责,在受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而且使每一个有职业操守的业内人士倍感痛心。

信息传播领域出现诚信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毫无疑问,媒体和记者作为具体的操作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媒体市场取向的偏差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他的著作《关于电视》中论述电视与经济、商业的关系时认为:“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经加以控制的场”。

“新闻场与政治场和经济场一样,远比科学场、艺术场甚至司法场更受制于市场的裁决,始终经受着市场的考验”。

当前,媒体之间的竞争已进人“战国时代”,生存或者死亡成为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这场残酷的市场争夺中,许多媒体在质量、品牌、服务和人才等上下功夫,使自身得到健康发展。

而有些媒体的办报办台思想却出现偏差。

他们不是在打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上下功夫,而是为了眼前利益,用一些或格调低下,或华而不实,或干脆庸俗下流的东西来刺激招徕部分观众和读者,有的则不惜抛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基本原则,刊播假新闻制造嚎头,以求得一时的轰动与畅销,维持暂时的生存,结果到头来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记者诚信品质的缺失2001年4月,《中国19岁的女孩打破牛津800年优异成绩记录》一文被国内媒体炒得火热。

文章说:2000年6月28日,牛津大学曾颁发校长令,把博士学位和6万英镑最高奖学金的殊荣授予正在该校读二年级的中国留学生吴扬,因为她的数学和计算科学两专业11门课程全部名列第一,打破牛津800年历史的记录。

正当此消息被爆炒时,11月23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披露:关于昊扬的报道是谎言!与此同时,《中国青年报》也发表吴扬的声明,对谎言进行了驳斥。

事后查明,这是记者在饭局上听来的消息。

记者不仅没有调查核实,而且对消息进行了加工,一个天才神话就这样诞生。

显而易见,对名利的追逐和职业素养的低劣是少数记者屡屡炮制假新闻的诱因。

记者诚信品质的缺失,构成了对新闻事件的严重侵犯。

它不仅使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根本保证,而且混淆视听、误导受众,损害了新闻在公众心目中的特殊形象。

三、信息监控机制的弱化假新闻频频出笼,反映了这样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有的新闻单位信息监控上的弱化。

一方面要面对波涛般汹涌芜杂的各类信息,另一方面又要面对众多媒体在新闻时效性上的极限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媒体以往十分注重的调查、考证、鉴别等基本监控手段,都似乎显得烦琐而复杂,一切都让位于新闻的快速出笼。

其结果是虚假新闻、更正消息和新闻官司的层出不穷。

对新闻传媒领域出现的诚信问题,尽管业内外人士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优,但似乎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

笔者认为,对诚信问题的替醒、反思与改进应当成为新闻界的当务之急,否则,问题将有可能演变成危机。

1、诚信是媒体运营的灵魂。

诚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

对于媒体来说,诚信的缺失,轻则会造成读者、听众或观众的流失,重则会导致判断模糊、思想混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不论是考虑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诚信都应当成为媒体高扬的旗帜。

当前,我国的传媒产业正处在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进程中。

为适应以网络为代表的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加人WTO后所面临的市场格局的国际化竞争,产业化、规模化和集团化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大做强已成为媒体的强烈愿望。

不过应当看到,目前国内除少数几家传媒集团初步具备了与境外传媒相抗衡的能力外,绝大多数媒体的生存基本上还仰仗于政策扶持。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在媒体向市场的艰难迈进中,信用这个无形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整个资本原始积累中的意义和作用便显得尤其重要。

2、用严谨和理性捍卫媒体权利。

在知情权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媒体权力”已成为公众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通过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公众得以了解和参与社会建设。

从近几年的新闻实践来看,“媒体权力”对揭露事实真相、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中央电视台对南京冠生园制作陈馅月饼的曝光,使隐藏多年的“行业秘密”现出原形。

另外还有记者相继披露的南丹、韩城特大矿难等。

这些事例说明,“媒体权利”一旦得到正确使用,是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社会进步的。

3、传者品质的坚守是对事实与受众的尊重。

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作为新闻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记者应当把诚信作为职业的最高操守,把对事实与受众的尊重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只有这样,记者、媒体和受众之间才能形成一种良性呼应。

由道听途说、文学合成、不究细里或者谋取私利所导致的新闻失实,都会造成对媒体公信的损坏和受众感情的伤害。

今年5月14日,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发布了百万年薪聘请哈佛大学博士生陈琳为常务副院长的消息。

然而6月26日,某中央级报纸发表署名文章—(凭什么相信他是哈佛博士》,对陈琳的身份提出质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