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材料 分章习题

工程材料 分章习题

4、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
a.钢的含碳量b.马氏体的含碳量c.钢的淬透性d.淬火介质与淬火方法
5、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
a.工件尺寸b.冷却速度c.淬火方法d.钢的化学成分
6、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
a.钢的淬透性b.钢的含碳量c.马氏体的含碳量d.残余奥氏体的量
四、填空
1、共析钢的正火组织为状S,而调质组织为状S,其综合机械性能前者后者。
2、在共析钢的C曲线上,绘制为了获得以下组织:(1)S+P,(2)T+M,(3)B下,(4)M+A’,(5)B下+M+A’所对应的冷却曲线。
题1图 题2图
3、T8钢的过冷奥氏体按图示方式冷却,试分析冷却后的室温组织?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后又得什么组织?(不解释原因)
题3图
工业用钢
一、名词解释
调质
红硬性
11、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愈好,则钢的淬透性愈高。
12、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获淬硬层的深度。
三、选择
1、影响钢淬透性的因素主要是()
a.工件尺寸b.冷却速度c.淬火方法d.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2、T8钢等温淬火的组织为()
a.M+A’ b.M+Tc.B下d.B下+M
3、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d.白口铸铁
四、填空
1、纯铁的同素异构体有、和。
五、铁碳相图
1、正确画出铁—渗碳体相图,标出全部组织组成物,并说明T12钢的平衡结晶过程,计算其铁素体相与渗碳体相的相对量。
2、正确画出以组织组成物分区的铁—渗碳体相图。试说明随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机械性能变化与平衡组织之间的关系。
3、正确画出铁—渗碳体相图,并标出各区域组织。指出图中ECF和PSK两条水平线的含义,写出相应的转变方程式。
4、未淬透钢的硬度总是低于淬透钢。
5、钢的淬透性只与其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介质和零件尺寸无关。
6、低碳钢采用正火,目的是提高其硬度,以便切削加工。
7、处于临界点A1温度之下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8、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所获淬硬层的深度。
9、无论含碳量高低,马氏体都硬而脆。
10、过共析钢加热到Ac1和Accm之间的温度时,得到奥氏体+渗碳体组织;在平衡条件下,其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是小于钢的含碳量。
8、调质钢合金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其红硬性。
9、高速钢反复锻造是为了打碎鱼骨状共晶碳化物,使其均匀的分布在钢基体中。
10、提高铁素体不锈钢强度的有效途径是冷塑性变形。
三、选择
1、直径为10mm的45钢钢棒,加热到摄氏850度水淬,其显微组织应为:()
a.M b.M+F c.M+A´d.M+P
2、退火状态下,T8钢的强度T12钢的强度。
a.不发生共晶转变b.要发生共晶转变c.必然有二次相析出d.多数要发生共析转变
2、二元合金中,铸造性能最好的合金是()
a.固溶体合金b.共晶合金c.共析合金d.包晶成分合金
3、二元合金中,压力加工性能最好的合金是()
a.固溶体合金b.共晶合金c.共析合金d.包晶成分合金
四、填空
1、合金的两大基本相是和,其本质区别是。
材料的性能
一、名词解释: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疲劳强度
二、判断
1、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时均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2、材料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晶体结构与结晶
一、名词解释:
晶体
晶格
过冷度
二、判断
1、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快冷。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3、金属的晶界是面缺陷。晶粒愈细,晶界愈多,金属的性能愈差。
4、为了保持冷塑性变形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应采用退火;为了降低冷塑性变形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应采用退火。
钢的热处理
一、名词解释
淬透性
回火脆性
调质
淬硬性
二、判断
1、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淬透性和合金元素含量。
2、同一钢材,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
3、合金元素愈多,马氏体的硬度愈高。
d. Fe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4、某工厂用冷拉钢丝绳吊运出炉的热处理工件去淬火,钢丝绳承载能力远远超过工件的重量,但在工件吊运过程中,钢丝绳却发生拉长断裂,其断裂原因是由于钢丝绳:()
a.超载b.发生再结晶c.形成带状组织d.产生加工硬化
5、体心立方晶格金属与面心立方晶格金属在塑性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两者的()
a.滑移系数不同b.滑移方向数不同c.滑移面数不同d.滑移面上的晶面指数不同
6、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是
a.正应力b.切应力c.正应力加切应力d.正应力或切应力
四、填空
1、纯金属经冷变形后,其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性;由此可知,冷塑性变形会产生。
2、强化金属材料的基本方法有、和。
3、滑移只能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并在晶面和晶向上进行。
8、T12钢正常淬火后的硬度是()
a.HRC30~40 b.HRC40~50 c.HRC50~60 d.HRC60~70
9、改善低碳钢切削加工性能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是()
a.完全退火b.不完全退火c.正火d.调质
10、退火状态下,T12钢的强度低于T8钢的强度是因为()
a.T12的渗碳体量多b.T8不含二次渗碳体c.T8的组织是100%珠光体d.T12钢的二次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界分布
6、正确画出铁—渗碳体相图,并标出各区域组织。并说明T12钢平衡结晶后的室温组织,并计算其组织的相对量。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一、名词解释
热加工
加工硬化
滑移
固溶强化
弥散强化后,其晶格类型和晶粒形状都改变了。
2、细晶粒金属的强度硬度较高,但塑性韧性较差。
3、细晶粒金属的强度高但塑性较差。
a.大于b.等于c.小于d.略小于
3、普通低合金刃具钢的预备热处理特点是:()
a.正火b.淬火+低温回火c.调质d.球化退火
4、0Cr18Ni9Ti钢进行固溶处理的目的是()
a.提高强度b.增加塑性c.提高耐蚀性d.改善切削加工性
5、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之前通常要进行()
a.调质处理b.去应力退火c.再结晶退火d.正火处理
14、退火状态下,T8钢的强度()T12钢的强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d.略小于
15、钢中存在杂质元素S时,会使钢产生()
a.冷脆b.热脆c.兰脆d.白点
16、工具钢在淬火前需要进行()预处理。
a.正火b.回火c.球化退火d.完全退火
17、汽车、拖拉机传动齿轮要求表面具有高耐磨性,芯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应选用:
a.20钢淬火+低温回火b. 40Cr调质
c. 45钢表面淬火+低温回火d. 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
18、普通低碳结构钢的常用热处理是()
a.正火b.淬火+低温回火c.调质d.球化退火
二、判断
1、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强度的有效途径是冷塑性变形。
2、低碳钢采用正火,目的是提高其硬度,以便切削加工。
3、调质钢高温回火后油冷是为了二次硬化。
4、耐磨钢固溶处理时快冷是为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
5、高速钢制作的刀具具有高的红硬性。
6、要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度,只能采用冷塑性变形予以强化。
7、ZGMn13加热到高温后水冷,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
3、钢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会越弯越硬,直至断裂,而铅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则始终处于软态,其原因是()
a. Pb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b. Fe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c. Pb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11、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
a.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b.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d.消除内应力,防止淬火变形和开裂
12、45钢的室温平衡相是()
a.铁素体+珠光体b.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c.铁素体+渗碳体d.珠光体+渗碳体
13、45钢的室温平衡组织是:()
a.铁素体+珠光体b.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c.铁素体+渗碳体d.珠光体+渗碳体
3、金属的结晶主要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4、在金属结晶过程中,细化晶粒的方法主要有、和。
合金的相图与结晶
一、名词解释
组织

固熔体
固溶强化
金属化合物
二、判断
1、金属化合物相与固溶体相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的硬度高、脆性大。
2、固溶体的强度、硬度一定比溶剂金属的强度、硬度高。
三、选择
1、固溶体合金在结晶时()
6、拖拉机和坦克履带受到严重的磨损与强烈的冲击,其选材和热处理应为()
a.20CrMnTi渗碳淬火+低温回火b.ZGMn13水韧处理
c.W18Cr4V淬火+低温回火d.GCr15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
7、T12钢正常淬火后的组织是()
a.M+A’b.M+A’+粒状碳化物c.M+粒状碳化物d.M+二次渗碳体
4、正确画出铁—渗碳体相图,标出全部相组成物。用示意图分析45钢的平衡结晶过程。说明含碳量0.02~2.11%的铁碳合金,其组织随含碳量变化的规律。分析说明60钢的平衡结晶过程,计算其珠光体与铁素体的相对量。
5、正确画出铁—渗碳体相图,标出全部组织组成物。说明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在室温时的组织,计算含碳量0.77%的共析钢室温时F与Fe3C相的相对含量。
4、金属铸件的粗大晶粒,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细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