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常规骨科一般护理常规1、执行外科基础护理常规。
2、急症患者立即配合医师处理。
3、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卧硬板床,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四肢骨折应抬高患肢20°~30°。
4、石膏夹板固定及牵引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5、各种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高位截瘫病人要按时更换体位,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线,避免推拉、扭曲等,以免椎体错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
6、按照护理质量要求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足下垂等。
7、观察生命体征、精神及睡眠状况、二便及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
8、做好心理护理,应鼓励安慰病人,使其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9.、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3日无大便者给缓泻剂,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10、鼓励病人多做肢体活动和床上运动,上肢骨折应练习握掌运动,下肢骨折练习提髌和足背屈活动等。
骨折急救护理常规1、骨折急救原则是积极抢救生命。
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等相应措施。
2、内出血和外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者,取休克卧位及抗休克治疗,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变化,给予氧气吸入与强心、升压、镇静、止痛、止血剂,必要时输液、输血,注意保暖。
3、有昏迷者多数原因为颅脑损伤所致。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切开,人工辅助呼吸。
如出现颅内出血,可及早开颅探查。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4、妥善处理伤口。
开放性骨折应迅速采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压迫、包扎止血。
压迫止血无效,应考虑止血带止血。
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1小时松解止血带10分钟,以避免组织坏死和神经损伤。
伤口表面有异物应清除,外露的骨端切勿还纳入伤口内,应消毒处理后给予灭菌敷料敷盖,伤口内不宜使用药物。
5、对于骨折应作简单而有效的固定。
主要目的是减少疼痛,防止合并损伤,便于病人的搬运和转送。
上肢骨折固定在胸壁前,下肢骨折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6、迅速转运病人。
全身情况稳定后,及时运送医院。
搬运过程需迅速、敏捷、平稳,避免震动和骨折端的活动,以免损伤软组织。
保持功能位置,减轻病人疼痛。
对疑有脊柱损伤者,搬运时切忌扭曲,保持病人身体在一条直线,避免损伤脊髓。
对颈椎损伤病人,搬运过程中取仰卧位,颈下放一枕头,头部两侧以砂袋固定,保持颈部不动,以免因头部左右摇摆,造成颈部扭曲而损伤脊髓。
石膏固定护理常规1、卧硬板床,适当垫枕以达到支持固定作用。
2、抬高患肢,以利静脉、淋巴回流,防止肿胀,减轻疼痛。
3、防止压迫性溃疡,石膏未干前应用烤灯照射,夏天用风扇吹干,防止折断变形,避免将石膏压成凹陷,造成石膏内隆起压迫血管神经或软组织,以致缺血坏死形成溃疡。
4、严密观察患肢肢端血循环、颜色、温度、活动度、感觉等,如皮肤苍白、肿胀、发凉、发绀、剧烈疼痛或麻木等,应迅速处理。
5、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出情况及感染征象,如有异常,通知医师处理。
6、定时翻身,加强局部皮肤按摩,预防褥疮。
7、指导和鼓励病人活动石膏固定以外的关节,避免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健康指导】1、注意石膏固定肢体的保暖,防止冻伤。
2、石膏内出现瘙痒时,应禁止患者用筷子或毛衣针之类的硬物搔抓,以免损伤皮肤,继发感染。
3.、加强个人卫生,保持石膏清洁,宣教保护石膏的方法。
皮牵引术护理常规1、观察胶布周围皮肤是否完好,有无颜色改变,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随时给予调整。
牵引时应在骨突起部位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若病人对胶布过敏或粘贴不当出现水泡,应及时处理。
2、扩张板不可抵在滑车上,健侧床上置踏脚箱,可防止病人向床脚滑动,确保牵引绳在滑槽内。
注意使滑轮固定可靠。
3、保持有效牵引。
被单,毛毯不可压在牵引绳上,牵引重量不可触及滑轮及地面。
小儿双腿悬吊皮牵引要经常检查,保持臀部吊离床面。
4、牵引期间,患者躯干,骨盆中轴应在同一水平线上,肢体应保持外展位。
5、随时调整牵引重量和体位,防止过度牵引,一般牵引重量不超过5kg,牵引时间2-3周。
6、随时观察肢端血运,包括皮肤色泽,温度,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有无被动伸指(趾)痛或麻木。
若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相应处理。
骨骼牵引术护理常规1、注意保持有效牵引,头或足部不可抵住床头或床尾,牵引绳不可随意放松。
2、注意检查牵引针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每日用75%酒精滴入,预防感染,若有感染,使引流通畅,并保持局部干燥,必要时改变牵引位置。
3、每日检查钢针有无松动或滑向一侧,可用碘酒,酒精消毒后调至对称。
4、观察牵引肢体的颜色、温度,如感觉肢体疼痛、麻木,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调整。
防止过牵,牵引时间一般为4-8周。
5、在骨突起部位,如肩背部、膝踝关节、足跟部等处垫棉垫,防止磨破皮肤。
6、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等营养丰富的食物,禁忌牛奶等产气食物;鼓励多饮水。
7、牵引期间,注意牵引肢体的保暖,指导病人正确功能锻炼,鼓励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保持肌力及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一、入院后准备1、评估病人身心状况,向病人讲解各种检查和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配合。
2、配合医师做好辅助及化验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
3、根据病情指导病人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练习扩胸运动、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等。
二、手术前一日准备1、清洁皮肤:检查手术区域皮肤有无感染、皮疹、破损,如有报告医师。
根据医嘱按规定范围、方法备皮,避免划破皮肤及受凉,病情允许情况下洗澡清洁全身,但要注意防止感冒。
2、做药物过敏试验,将结果记录于病历,根据医嘱送血标本备血。
3、根据医嘱做胃肠道准备。
4、术前一日晚清淡饮食,术前6小时禁食水。
5、病情观察,测生命体征,如发热、女性病人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师,如停止手术,及时通知病人。
6、保证良好休息,睡眠欠佳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三.术日晨准备遵医嘱为病人留置导尿、灌肠、再次消毒术区皮肤;取下眼镜、义齿、手表、耳环等饰品,交由家属保管。
术前半小时给予麻醉前用药;将病历、X片及术中用药准备好,与手术室护士交接。
1、妥善安置病人,执行麻醉后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要求,摆放正确体位,告诉病人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3、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4、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执行各种管道护理常规,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5、观察四肢的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病情允许后,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饮食,促进病人康复。
7、按规定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给开塞露、缓泻剂或通便灌肠。
8、指导病人适时进行功能锻炼。
9、对于丧失肢体功能的病人,给予安慰鼓励,促进接受现实,协助早日康复。
10、肌腱损伤者,保持石膏固定4周,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一、非手术治疗的相关护理:1、卧硬板床休息,腰部肌肉不易放松者,在腰部垫一软枕保持舒适的体位。
2、疼痛严重者不能自行翻身给予协助翻身,定时更换体位。
3、行腰椎牵引者,应经常检查牵引装置,注意牵引的力线、重量、有无阻力等,保持有效牵引。
牵引3周,每日1-2次,每次1-2小时。
4、急性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严格卧床3周,禁止坐起和下床活动,可局部热敷理疗。
5、应用脱水药等辅助治疗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二、手术的相关护理:1、术前护理同骨科术前护理。
2、卧硬板床,减少下地活动,观察应用脱水药及止疼药后的反应。
3、训练床上排大、小便。
三、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平卧4-6小时,压迫切口止血,然后每2小时轴线翻身一次,防止脊柱扭曲。
3、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及体温变化;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
4、观察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与手术前进行对比,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5、麻醉消失后,指导双下肢及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
6、术后3天,练习直腿抬高,双腿交替进行,预防神经根粘连。
7、术后1周,指导进行腰背肌锻炼,以病人耐受为宜,运动量酌情递增。
8、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腰围和佩戴支具下地行走。
【健康指导】1、继续卧硬板床。
2、行走时佩戴支具,防止发生意外。
3、继续腰背肌锻炼。
4、术后1个月复查。
5、半年内不提重物,不可急弯腰,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6、加强营养,补充钙质食品。
骨肿瘤手术护理一、术前护理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2、病变肢体疼痛时慎用止疼药,观察疼痛性质。
3、进行心理疏导,注意用保护性语言,安慰鼓励病人,动员家属给予病人协助和心里支持。
4、如需化疗,做好化疗的相关护理。
二、术后护理1、执行骨科疾病手术后护理常规。
2、行关节置换的病人,执行关节置换护理常规。
截肢执行截肢护理常规。
3、术后6小时进水、进流食,术后第2日起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食物。
避免进食牛奶、糖等产气食物。
术后第3日可进食任何营养丰富的食物。
4、下肢肿瘤者禁忌下肢过早负重,防止病理性骨折;截肢术后病人:上肢术后1-2天离床活动,下肢术后2-3天练习坐起或半卧位,5-6天可扶柺下地;脊柱肿瘤术后:病情允许时行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关节置换术后:卧床2周可下床扶柺,减少负重行走。
5、观察切口渗血、敷料包扎的松紧等,有引流者,执行引流护理常规。
6、还需化疗者,应保护血管,预防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并注意观察药物毒性反应。
7、指导家属共同参与配合,做好截肢病人对生活习惯的调整。
禁止热敷及按摩患肢,防止瘤体扩散。
【健康指导】1、膝关节术后,第3天开始锻炼,2周扶柺下地,患肢不负重。
2、脊柱术后,病情稳定者可在床上做主被动活动。
髋关节置换术后于床上锻炼、活动。
3、截肢术后病人行残端肌肉锻炼,3-6个月后可安装假肢。
术后2-3个月复查。
截肢手术护理一、术前护理1、如为严重外伤病人应首先抢救生命。
2、执行骨科疾病手术前护理常规。
半骨盆切除术应作肠道准备,术前清洁灌肠。
3、对肢体严重外伤及感染应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对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低蛋白血症等,给予纠正和补充营养。
5、截肢是严重破坏性手术,会导致病人严重的心理创伤,如自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轻生,应及时心理疏导并安慰鼓励,指导家属给予心理及生活上支持,尽快调整好心态。
二、术后护理1、执行骨科疾病手术后护理常规。
2、严格每班床头交接班,尤其对严重创伤或感染、高龄或年幼病人。
3、床头备止血带,严密观察残端出血,肢体残端给予加压包扎,并注意观察血压、脉搏情况。
4、做好心理护理,理解病人的痛苦,多沟通,及时化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