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轮滑,家长必读随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穿着轮滑鞋在广场街头穿梭,溜溜一族的势头已经形成,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浮出水面,并能感觉到有更多的小朋友想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他们的父母苦于对轮滑知识的不了解,还在犹豫不决之中,而我在练习轮滑的时候,不停地有家长过来问我是不是办培训班?是不是教练?在耐心解答的同时,觉得有必要在此发帖,让更多的家长了解轮滑,让我们的溜溜一族健康快乐地成长!轮滑的七大好处:1.轮滑是一种轻松有趣、可以长时间进行的活动,它和游泳一样都属于低冲击、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很利于身体健康。
2.轮滑可以促进大小肌肉的协调性,增进平衡感和专注力。
3.“跌倒”是每个轮滑初学者的必经过程,跌倒对学习轮滑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练习”,因为玩轮滑的孩子不会把跌倒当成是一种失败,反而会急着爬起来继续玩,在“跌倒”与“爬起来”之间,渐渐地会让孩子产生对“挫折”的抗压性,日后对于各种竞赛的输赢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得失心,这是轮滑给予孩子最好的生命教育。
4.轮滑比慢跑、游泳、骑单车等活动更能提高人体吸收氧气的能力,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
5.轮滑和慢跑所消耗的卡路里几乎相等,能有效控制体重,达到塑身效果。
6.轮滑对于关节的冲击力只有慢跑的一半,可以作为复健项目的一种。
7.对成人来说还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老化。
学习轮滑要注意的问题:让孩子学习轮滑,以培养正确的观念最重要。
让孩子在自己穿戴轮滑、护具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安全”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学习时间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轮滑,但年龄不是一定的衡量标准,最主要的要视孩子的“脚力”而定。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让孩子穿上轮滑鞋,如果孩子能抬起脚,那就表示这个孩子已经有足够的脚力学轮滑了;如果孩子穿上轮滑鞋后脚却动弹不得,就说明这孩子目前还不适合学习轮滑。
专家建议原则上不鼓励太小的孩子学习轮滑,以免未成熟的脚部受伤。
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懂得反映学习的需求,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能力也较强了,比较适合学习轮滑。
2.安全跌倒“跌倒”在学习轮滑的过程中是必然的,虽然有护具在身,但如果能懂得如何减少跌倒的冲击力,也可以大大降低受伤程度。
此外,上场前的热身也很重要,最好先做做简单的体操,跑跑步,充分热身可以避免肌肉拉伤或关节受伤。
其实家长带孩子出去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不可忽略热身的重要性。
3.穿戴护具从事任何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
就轮滑运动来说,不戴护具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没有护具很容易撞伤头或摔着腿。
专家表示,轮滑本身并不具危险性,没有建立正确自我保护的观念和穿戴护具的习惯才是受伤害的原因,家长千万不能大意或忘记。
4.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轮滑的初期,家长如能一起学习是最理想的,亲子共同学习能减少彼此之间的代沟与隔阂,同时也会增加许多共同的话题,让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不过大部分家长都不容易办到,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刚开始时兴致勃勃,慢慢发现学习的速度不如孩子之后,可能会因为不好意思而拒绝继续学习,还有些家长因为怕摔、怕痛而放弃了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成长的机会。
如果家长能陪着初学的孩子一起练习轮滑也是很好的,因为初学的孩子很容易跌倒,孩子跌倒时第一个搜寻的对象就是家长,如果父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关心和鼓励,能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信心。
挑选轮滑鞋:鞋面一般来说,轮滑鞋的鞋面分为“一体成型”和“可拆式”(内衬可拆)两种,一体成型的鞋子较好,因为它能让脚比较接近鞋身,好控制。
不过市面上供幼儿使用的轮滑鞋大多以可拆式为主,只要多注意其他细节,就能挑到较好的鞋子。
轮轴轮轴(又称“培林”)的好坏是滑行速度的关键,家长购买时只要把鞋子拿在手上,用手拨动轮子测试转动的顺畅度就能知道轮轴的好坏。
如果轻轻一拨,轮子就转得很顺畅说明轮轴不错;如果用手轻拨不动,用了一点力气轮子还像卡住一般,这种鞋子就不要考虑了。
鞋扣轮滑鞋固定脚踝的方式有绑鞋带和用鞋扣两种。
一般专业的轮滑鞋多是绑鞋带的,因为鞋带能根据脚的大小调整,固定脚踝的功能较好。
有鞋扣的轮滑鞋不是不好,而是挑选时要挑有暗扣可以卡紧的,这样才能确保孩子滑行时鞋扣不会松开。
一些质量差的鞋子往往在孩子滑行时鞋扣就松了,脚踝在鞋内空隙间滑动很容易造成扭伤。
轮子轮滑鞋的轮子大致有橡胶和塑胶两种,选择时可用指甲压压看,有弹性的是橡胶轮,硬质且没有弹性的是塑胶轮。
塑胶轮由于缺乏弹性,转弯时容易向外滑出,比较危险;而且在高温曝晒和高速滑行的摩擦下,塑胶轮很容易破裂,危险性相对较高,所以橡胶轮是比较好的选择。
安全因为轮滑的特殊性,轮滑鞋的安全性与保护功能非常重要。
有些质量差的鞋子,因为鞋面的塑胶硬度不够,无法承受重力加速度后的身体重量,在支撑力不足的情况下,底座容易变形,滑行时可能会使孩子的脚踝扭伤。
如果内衬质量不好,其中的棉絮会一直往下掉,造成鞋身的塑胶片和脚背间没有保护,在反复摩擦下,粗糙的塑胶片很容易割伤孩子的小腿。
劣质的轮滑内衬常会往下掉,粗糙的塑胶鞋身容易割伤脚背。
预算300~500元为合理价格300~500元(包括全套护具)应该是大部分家长可以接受的范围,也许会有家长嫌贵,但是一分钱一分货,价钱的高低会反应在产品质量上,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安全。
尺码:这一点我特别强调:一定要合脚!比方说小孩穿28的运动鞋,那就买27~30的(小孩的鞋都可伸缩),很多家长觉得小孩的脚长得快,半年就大一码,于是买29~32的,其实是个误区,等到鞋合脚了,可能鞋已烂了,关键是小孩在运动时,不合脚的鞋对小孩的脚伤害大,易造成擦伤、扭伤、关节变形,而且脚小鞋大根本很难学动作,小孩容易失去对轮滑的兴趣。
关于培训、轮滑教练、训练场聪明选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都推出买鞋包培训或低价培训。
我在这里指出,这也是误区,不要人家教练一夸你的小孩棒,你的小孩一学就会嘢,你就开心的掏腰包!他们开出的是空头支票。
其实每个小朋友穿上鞋就会溜,溜冰就是穿上鞋,反复地走罢了,越走感觉越好!真正的教练不仅要自己溜得好,还得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所以家长们要多问问,多看看。
我通过回答了一些家长的提问后,觉得要讲培训的话,其实家长是需要了解一些问题的。
比方上面说的买鞋的知识,溜时的注意事项(相处、安全等);鞋子穿的正确否,绑松点好还是绑紧点好?(不要心痛他的脚,请记住:一定要绑紧!),护具要不要戴?什么场合戴啥?每天溜多久合适,回家后检查他的脚有没有不适等。
上述问题你都搞掂了,就放心的让你的孩子去飞翔吧。
半年后,如果他(她)还在很有兴趣地溜,好吧,这时你就头痛吧,因为你有一个做事专注有毅力有恒心的孩子,意味着你得给他(她)更多的投资,因为你的孩子将来不可限量,可不仅仅是在玩轮滑喔!如果不幸鞋上已经落满了灰尘,恭喜你,你当初的决定是对的,便宜的投资满足他片刻的好奇心虚荣心而已!在练习场地附近询问陪孩子练轮滑的家长,打听教练的教学态度,注意多问几位。
观察练习场地,如果场地不大,却同时有很多孩子在练,就不太合适,因为场地拥挤会使孩子无法尽情活动,危险性也相对提高。
站立先穿戴好轮滑鞋和护具,然后站起来,站好以后,可以试着让宝宝两臂从体侧平举至肩高,左脚跟顶住右脚内侧,成T字形站立。
这是最基础的轮滑姿势,也是对宝宝胆量的第一个考验。
对于三岁的宝宝而言,日常的行走对他们而言已经很轻松了,但是穿上轮滑鞋站起来可是头一次,因为这里面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宝宝不能确定到底有没有危险。
教练提醒:爸爸妈妈可以从前面拉着宝宝的手站起来,或让宝宝扶住物体站立。
但一定不能从宝宝背后抱着他起来,否则宝宝会身体后仰,不利于掌握动作要领。
踏步包括原地踏步、侧踏步、踏步前行等动作。
在踏步前行前,最好花几分钟时间热身,例如可以做15次原地高抬腿、踏步及跺脚,主要是为了增强宝宝的腿部力量,为开始滑行做准备。
然后双脚由T字变成外八字向前踏步,重心移至左腿右腿稍抬起、放下。
再把重心移至右腿,左腿稍抬起、放下。
反复进行练习,逐渐加快速度。
教练提醒:爸爸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请他扮演“不倒翁”,左右转移着前进。
同时,膝盖弯曲、大腿稍微并拢,就好像“八”字状,要注意宝宝的后腿一定要蹬直。
滑行在练习一段时间的踏步前行后,可以开始学习滑行。
这可不要太急,最好等宝宝踏步熟练后。
有的宝宝很快就能熟练,有的宝宝要练上好几个小时。
滑行动作的要领是左脚在前成弓步,右脚向侧蹬出,上身向前微倾斜,两臂平伸与肩同高,重心放在左脚上。
然后右脚收回到左脚内侧,右脚向前滑出,左脚向后外侧蹬出,同时重心由左脚移动到右脚,收脚到右脚内侧。
此外,就像我们考驾照一样,弯道滑行也很重要。
转弯的时候,注意重心下降,并落在一只脚上。
教练提醒:滑行时收脚干净利落,蹬出时短促有力、爆发力强。
在孩子基本掌握滑行之后,可以参加一些集体游戏以提高学习轮滑的兴趣,如蹲取物品,在宝宝的身旁身后或者远处放上一些玩具,请宝宝找到玩具,然后蹲下把玩具捡起来,并滑行送到前方的篮子里。
还有开火车、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也很有意思。
停止在滑行中,有时需要及时停止滑行,所以在孩子初步掌握滑行基本动作的同时,就要学会停止滑行的方法。
停止的方法分:正中切法、A字停刀、T字停刀、转弯急停。
教练提醒:小朋友可以用正中切法,这是很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就是双脚平行,把有煞车器的那一脚向前推出,脚尖微向上,让煞车器磨到地面就可以了,将煞车器愈用力的压向地面,就可以愈快停下来了。
记住重心一定要放低,保持在两脚中间,不可以太前或太后。
转弯急停需要较好的轮滑平衡能力,不建议小孩子学。
安全跌倒安全跌倒的训练是透过护具及全身来分散跌倒时的冲击力,跌倒时保持让身体向前扑倒,避免向后跌坐或让身体某一部份完全承受撞击,如臀部、下巴、手腕、手肘、膝盖等,以减少单一部位受伤的程度。
教练建议:身体前倾,膝盖跪下,身体趴下,以护掌触地向前滑出,并让身体同时伸展出去,然后完全扑倒在地,经过这一连串的动作后,跌倒时的撞击力会被完全分散出去,不致于使单一部位承受太多、太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