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一对一辅导计划
一、考情回顾
(一)知能模块
1、必修模块:人教版必修①必修⑤。
2、选修模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文化论著研读。
(二)考试范围
1、现代文阅读
(1)论述类文本(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阅读(2)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阅读)
(3)实用类文本(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阅读
2、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实词、虚词、句式与用法、断句、翻译、文化常识、归纳内容要点。
(2)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情感态度,作品做相应的探究与分析。
(3)诗文名句默写
3、语言文字应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⑵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⑶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⑷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1.基础等级
⑴符合题意。
⑵符合文体要求。
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⑴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⑵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⑶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⑷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三)题型赋分(22题,150分)
1、现代文阅读(9题,35分)
(1)论述类文本(3题,9分)
(2)文学类文本(3题,14分)
(3)使用类文本(3题,12分)
2、古诗文阅读(7题,35分)
(1)文言文阅读(4题,19分)
(2)古诗鉴赏(2题,11分)
(3)名句默写(1题,5分)
3、语言文字应用(5题,20分)
(1)成语题
(2)病句辨析题
(3)语句表达连贯题
(4)语句表达得体(含图文转换)题
(5)逻辑推理题
4、写作(1题,60分)
二、学情分析
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漏洞较多,支离破碎,不成系统。
2、阅读与写作的能力点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3、虽参加过一段时间的高三第一轮复习,但学习印象不深,复习效果不理想:高三语文总复习需重新来过。
4、辅导展开前的学情检测卷得分较低,除开60分的作文题,前90分题只得39分,得分率稍高于40%。
5、一对一辅导起步较迟,复习课时被挤压,单位时间的复习容量大。
三、学习目标
2018年高考语文成绩不低于90分,争取向95分——105分的区间靠拢。
四、课时分配
卜茂龙同学高考语文总复习计划使用课时:145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一)语言文字应用(17课时)
1、词语的使用(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2、病句的辨析与修改(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3、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4、语句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5、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6、标点符号(略)
7、语言文字运用模块检测及讲评(2课时)
(二)浅易文言文阅读(24课时)
1、常见实词(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2、重要虚词(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3、句式与用法(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4、文言断句(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5、文言翻译(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6、古代文化常识(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7、归纳内容要点(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8、文言文整体阅读与检测(3课时)
(三)古代诗歌鉴赏(14课时)
1、诗歌的形象(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2、诗歌的技巧(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3、诗歌的语言(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4、诗人的情感态度(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5、古代诗歌整体阅读与检测(2课时)
(四)现代文阅读(38课时)
1、小说阅读(16课时)
(2)小说的形象(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3)小说的技巧(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4)小说的语言(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5)小说的情感态度(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6)小说的整体阅读与检测(2课时)
2、散文阅读(16课时)
(1)散文的文本意识(2课时)
(2)散文的形象(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3)散文的技巧(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4)散文的语言(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5)散文的情感(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6)散文的整体阅读与检测(2课时)
3、实用类文本阅读(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4、论述类文本阅读(3课时)
①真题解析1课时;②知能建模1课时;②强化补漏1课时。
(五)写作指导(32课时)
1、高考作文的要素(2课时)
2、议论文写作指导(10课时)
(1)议论文的分论点(2课时)
(2)议论文的论据(2课时)
(4)议论文如何出彩(2课时)
(5)议论文整体写作实践(2课时)
4、记叙文写作指导(12课时)
(1)记叙文的文体特质(2课时)
(2)记叙文主题的故事式表达(2课时)
(3)画面组合式记叙文(2课时)
(4)记叙文的情节构思(2课时)
(5)记叙文的细节描写(2课时)
(6)记叙文整体写作实践(2课时)
5、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写作(3课时)
6、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5课时)
(六)考前模拟检测(二轮、三轮糅合,共20课时)
五、复习方略
(一)注重积累
坚持积累词语、修辞、标点符号、语句表达运用、文言词语及句式、古诗文名句默写、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
(二)突出重点
(一)语文文字应用
(二)古诗文阅读
1、人物传记
突出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及古代文化常识等课本知识的积累。
2、古代诗歌
①意象;②情感;③表达技巧;④语言。
(三)名句名篇情境式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为主,适当涉及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作文
以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写作为主,适当涉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2、现代文阅读
(1)重点掌握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
(2)增强语感,提高阅读与答题的速度和准度。
3、写作训练
(1)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训练。
(2)立意的训练。
(3)选材的训练。
(4)布局谋篇的训练。
(5)语言表达的训练。
(6)拟题的训练。
(7)点题的训练。
(8)升华主旨的训练。
(9)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
(三)查漏补缺
瞄准自身语文科学习中的短板,平时多给力。
(四)循序渐进
六、进度安排
1、第一轮(因起步较晚,拟截止于2018年4月中旬,视学情可能适提前或当延后):重温教材;专题过关;梳理知识体系,形成能力框架。
2、第二轮(截止于2018年5月中旬):查漏补缺;综合练习;强化解题技巧,形成能力迁移。
3、第三轮:(截止于2018年5月底)答题训练;模拟测试;调整考试心态,轻松迎接高考。
2017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