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表达的得体

语言表达的得体

语言表达的得体1.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

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2分)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

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

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答案:efhi四处。

评分标准:全对得2分。

填对一处不给分,二至三处给1分。

2.把下面的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1992年高考试题)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又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A处,小王:“(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B处,小王:“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符合要求即可,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字面完全相同。

)【评分标准】:全对给3分。

必须注意在转述时,“事件”“人称和称谓”、“时间”和“地点”四个要求不能缺漏,也不能转换有误,漏一处或错一处口1分,扣完3分为止。

语言不通顺者扣1分。

【解析】这道试题主要考查时间、地点、对象不一样了,能否根据这些语境变化,把话得体地说出来。

试题比较简单,不再作具体分析。

3.由于目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说明也应有所不同。

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1993年高考试题)目的(一):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二):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用的这种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标准】目的(一)3分。

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地(材料)、②形状、③色彩(图案),以及④文具盒内的物品。

其中前3项为必须说明的,如缺1项扣1分;如缺第4项,可不扣分。

目的(二)3分。

应包括文具盒的①质量、②用途、③外观、④价格4项,如缺1项,扣1分。

语言不通顺酌扣。

扣满6分为止。

【解析】这道试题的考查意图很明显,就是看考生会不会根据说话目的的不同,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说法。

比如:为了找回自己的文具盒,就要写明丢失的大体时间、地点,说出铅笔盒的外形特点,内装何物,还应当交代自己的班级或宿舍地址,还得写上一两句表示感谢的话。

如果向别人介绍文具盒,则应说明它的质地、外形特征,内在功能,以至价格,内容力求客观。

但切勿写上“希望大家购买”之类的话,那样就不得体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1994年高考题)(2分)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

【答案】D5.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高考题)金馆长: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现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

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周华5月18日要求:找出并改正用得不得体的词,写在下面横线上,有几个写几个。

不得体的词:改正:【解析】这道试题主要考查根据对象考虑用语得体问题。

“光临”是对客人用的敬词,对于自身只能说“到”“去”;“决定”用得生硬,应改为“不得不”或“只好”;“磋商”用错了范围,改为“商量”“商议”“商定”“面商”较好。

本题只有三处不得体,命题人多画出一格,为的是起干扰作用,以便考出真功夫来。

命题意图:对语言运用不得体的辨别的考查方法技巧:用语要注意对象,要注意与受话人的关系,是语言实际运用的基本要求之一。

说话人与受话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有辈别之分、有求人和助人之分等。

不同的关系,用语就不尽相同。

用语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具有共同特点又有所不同的场合。

答案:依据人物间的关系和场合因素,试题中的“光临”、“决定”、“磋商”三个词语用得不得体。

“光临”、“决定”都搞错了人物关系。

自己去客人处,去所求人之处,应该使用带有尊敬意味的词语才好。

“磋商”用错了场合.这个词是“反复商量、仔细讨论”的意思,一般用于外交谈判、商务谈判等场合。

6.关于我国书信的习惯和格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封书信一般应有“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部分。

B.给老师写信,“称呼”部分如果连名带姓写上,就显得不够恭敬。

C.书信的“祝语”部分,•如写“此致敬礼”,应将“此致”退后两个字的位置,“敬礼”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D.书信的“署名”部分,写信人应连名带姓都写上,否则就显得不够恭敬。

答案:D7.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6分)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仍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都罚款。

改写为:【答案】(l)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2)把自己的钱带走,读过的报刊还是留在这里吧【分析】这道题考查的重点是修辞。

社会道德观念在修辞交际中起着制约作用。

社会道德观念对修辞行为的制约是社会道德价值系统作用于修辞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涉及修辞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辞行为动机的确定、话语信息的选择、修辞方式的取舍以及话语输出的方式(如语气、态度、辅助动作等)。

同样是表达提示公园的游人不要攀折花木、乱扔垃圾的意思,在本题示例所给的原提示语中,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警告、让人看后不舒服。

因为它反映了言语者的权势,暗含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话语角色关系,为游客预设了一种被命令、被限制、被教训的话语角色。

修改后的提示语,是一种文明的劝导,使交际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角色关系之中,游客通过富有诗意的话语,既可以领悟到管理者的劝告、要求,又可以体会到管理者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切合游人的角色心理需要。

可以想见,其效果肯定要大大好于原来的提示语。

在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今天,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渗透道德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是语用考查的重要内容。

同时这道题又有开阔考生思路,引发创新的意义。

题目所列需要考生修改的提示语,注意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使他们不会感到陌生和无从改起。

也相信考生会有精彩的答案出现。

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语言的得体包括:文体色彩得体,语体色彩得体,感情色彩得体,敬说谦说得体,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

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措辞得体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震悼。

B.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1.A(B.“赏识”用在上对下,C.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D.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就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2、从语体风格来看,下列句子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不同,这一句是A.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给违反纪律的党员以应有批评或处分,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除出党。

B.幼儿园的小朋友,从明天起,下午两点钟进幼儿园,每天可以在家里午睡。

C.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对于确属坚持错误意见和无理要求的人,要给以批评教育。

2.B(B是口语,其它为政论语体。

)3、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3.D(“钧裁”是对上级或尊长的敬辞。

)4、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多大了?B.现将先生的大作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C.老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如此真心实意,这礼物我只好笑纳了。

4.C(A“多大了”不合适,应问“高寿”,B“就正于读者”不合适,D“笑纳”用于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

)5、下列短信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近悉教躬违和,弟子特此致候B.惊闻学兄家慈病逝,特致沉痛哀悼C.会期定于五日,勿误,特此见示D.已悉,一号广州面商,为荷5.A(本题考查用词得体。

B项,是给同学的唁电,而“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可改为“令堂”。

C 项,是告诉对方会期和不要耽误,“见示”是“给我看”之类的意思,可改为“为要”。

D项,是说对方说的事已知道了并约时间当面商量,“为荷”意为“承受恩惠”,可改为“如何”。

A项,发报人自称“弟子”身份是学生,“教躬违和”意思是教师生病了,恰当。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B.非常感谢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

C.请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D.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双亲大人。

6.C(本题考查用词得体。

A项,“寒舍”谦称,指自己的家,恰当。

B项“贵校”尊称对方,恰当。

D项“双亲大人”敬辞,称父母,恰当。

C“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不能称自己。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