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哈萨克斯坦国家简介 -哈萨克族文化-哈萨克斯族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食品种类-哈萨克斯坦食品工业关于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亚国家之一,北与俄罗斯、东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与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国接壤。
全国面积达2,717,300平方公里,是中亚地区一个大国家,亦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所属洲:亚欧两洲,但行政归于亚洲。
国家领袖:努尔斯坦。
阿比舍吾勒。
纳扎尔巴耶夫。
首都:阿斯塔纳国庆日:1991年12月16日官方语言:哈萨克语人口数量:人口1707万(2013年9月)哈萨克族(65%)人均GDP:11000美元人口密度:16人/平方公里(2011年国花:郁金香,国鸟:雄鹰哈萨克斯坦的国旗和国徽国旗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放射出32道光芒,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
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代表天空,也象征康乐、和平、宁静;花纹图案常在哈萨克民族的地毯、服饰中见到,它显示出哈萨克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金色太阳象征光明和温暖,雄鹰象征勇敢。
哈萨克斯坦国徽突出表现哈萨克人传统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凌空飞扬的骏马,象征游牧生活;底部饰带上是哈萨克文国名“哈萨克斯坦”。
主要城市和旅游景点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是中亚最发达的城市,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
是欧亚明珠。
阿斯塔纳车队多次得过世界冠军。
阿拉木图: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的前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
是整个中亚最大的贸易基地,也是中亚最大的城市,被称为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
也称为—苹果之城、中亚湿岛。
也是旅游和体育中心之一。
附近有高山溜冰场,也是世界上最好的高山滑雪场之一。
阿特劳:阿特劳州位于哈萨克斯坦西南部。
西部同俄罗斯联邦阿斯特拉罕州相邻。
阿特劳州石油、天然气、硼酸盐、钾资源在哈萨克斯坦占很重要的地位。
此外,还蕴藏着石膏、食盐、钠、硫酸盐、煤等矿产。
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化学工业规模较大。
食俗:肉和奶节庆: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待客:哈萨克人以纯朴、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
住房:毡房服饰乐器:Dom byra 哈萨克族2:哈萨克族语言、服饰、民居、习俗哈萨克族风俗习惯哈萨克族追马骑马比赛哈萨克族的婚礼哈萨克族的叨羊哈萨克族的驯鹰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纳吾热孜节。
在纳吾鲁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纳吾鲁孜节”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为了欢度节日,家家户户在节前都清扫屋内外,修整棚圈,准备过节食品。
节日的食品主要有用大米、小米、小麦、面粉、奶酪、盐、肉等做的粥状的“纳吾鲁孜饭”,还有储存的冬肉,如马肥肠、马脖子,马肋条灌肠,马碎肉灌肠,马盆骨包肉等。
节日这一天,人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地走家串村,互相拜年。
拜年时,宾主互相拥抱,祝贺新年,一起吃“纳吾鲁孜饭”,唱“纳吾鲁孜歌”。
歌的曲调是固定的,歌词可即兴自编,内容多为祝愿乡亲们在新的一年里,老幼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祥话。
哈萨克人在尊老敬老的美德。
在过节的这一天,要把羊头奉献给老人,老人在接受羊头时,要口念祝词,祝愿家人平安,牲畜满圈,奶食丰盛。
哈萨克族饮食文化哈萨克族在饮食礼仪方面热情好客,在饮食结构上以肉类和奶类为主食,面食,米食和蔬菜为辅食。
餐桌上常见的餐具主要是刀,叉子,木勺或铁勺不使用筷子。
哈萨克族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生态性,便捷性,宗教性以及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哈萨克族先民8世纪后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饮食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是在禁忌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
茶茶是哈萨克族的必需品。
这是因为茶中含有芳香油,能溶解脂肪,起消食、提神、清脑作用,所以哈萨克人中流传着“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甚至还说“无茶则病”。
正是由于食肉多,需要奶茶助消化和增加维生素。
冬季气候寒冷,夏季干热,大量饮茶,冬可驱寒,夏可解暑。
奶茶里既有茶又有奶,又的还有酥油、羊油,既解渴又充饥,真是一种可口而又富于营养的饮料。
烧茶时,先把茶放进壶中煮,放适量的食盐。
冬天有的还添加香料(丁香、酥油、胡椒等),味道浓郁。
哈萨克人民喝的茶有奶茶,是用砖茶煞成茶汁,然后加上鲜奶和食盐制成。
另一种奶皮子茶,是把茶汁倒入碗内,另加熟奶皮(牛、羊、驼奶)制成;还有一种酥油茶,是在茶中加入少量酥油,这种茶更是香味扑鼻。
肉食肉食主要是羊肉、牛肉和马肉,平时一般多吃羊肉。
肉分鲜肉和熏肉。
鲜肉是指牲畜刚宰时,血水未干的称鲜肉。
鲜肉常见的吃法有炒、煮、烤三种。
炒肉是将肉切成小片,放进锅里炒,加盐,稍后,放进少量的水,半小时后肉熟,味道鲜美。
最普遍而又颇富特色的是手抓羊肉(清炖),把宰杀的羊肉切成大块,同头、肚、心肝、肺放在锅内同煮。
吃时加洋葱,盛在盆内,边用刀子削着,边用手抓着吃]。
烤肉(哈萨克语称“哈克它汗叶特”),主要选用羊胸骨上剔下的肉或骆驼肉,撒上盐,放在火上烤熟吃。
哈萨克人十分喜爱熏肉。
按照传统习惯,每年11月一12月间,牛壮羊肥,哈萨克人都要宰杀一些膘肥的羊、牛、马,贮备起来过冬食用。
哈萨克族把这种过冬肉称为“Sogum”,这些肉一直要吃到来年春天。
熏肉的做法是,将肉按一定的规格划成块,撒上盐,搭在木架上用松柴烟熏干,这样就可保存较长时间。
手抓肉手抓羊肉是将羊肉清水煮熟后用手抓食而得名。
红烧肉把肉切成小块, 用好酱油。
加入糖,葱花配成汁,把肉放入喂上两个小时。
烧半锅油,待热将肉块一一放入炸约半分钟,取出.烧小半锅水,加入八角,大料,及先前配成的汁,等水开加肉加入小火煨一个小时即成.烤羊肉串1. 将羊肉切成小厚片; 2. 元葱(洋葱)切碎; 3. 然后将羊肉片、元葱拌在一起,腌约半小时; 4. 再用铁签将羊肉片串成15 串; 5. 将专用铁槽加木炭烧燃,将肉串架在铁槽上面,撒上盐、辣椒粉和孜然粉,烤约5 分钟; 6. 再翻身撒上盐、辣椒粉和孜然粉,继续烤约5分钟,至熟即成。
马肠子哈萨克人把马肉当做肉中的上品,特别是招待尊贵的客人时,要栽两岁的马驹。
马的肋条肉、肥肠肉,脖颈肉,臀部肉被认为是最好的肉,用来款待贵客。
哈萨克人还将整个肥羊在火上烧掉毛,放在水中煮熟,然后献给贵客,或者将这种全羊作为礼物献给客人。
哈萨克族人制作的马肠,是一种人们喜爱的食品。
做法是将马的肋条肉切成条状,调好五味,灌进长约1米的马肠内,两头用畜筋扎好,风干。
另将牛、羊瘦肉撒上盐灌进肠衣内,两头扎紧,晾干,称腊肠。
马肠和腊肠脂肪丰富,熏烤熟后,味道香美,并能保存根长时间。
马肉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
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钙、锌、铁、硒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补中益气、养肝补血、滋阴壮阳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
马肉脂肪的质量优于牛、羊、猪的脂肪。
马肉脂肪近似于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不饱和脂肪酸可溶解掉胆固醇,使其不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对预防动脉硬化有特殊作用。
奶类食品哈萨克族的奶类食品主要是由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奶油、奶皮子、奶疙瘩、奶豆腐、酸奶子等多种奶制品。
这些奶制品具有香甜油酥、松软、清淡、略酸等特点,奶味芳香爽口。
哈萨克族谚语说:“奶子是哈萨克的粮食。
”奶制品的种类及简单做法有以下几种:(l)鲜奶子是刚挤下的牛、羊奶,倒在铁锅里煮熟,称鲜奶子。
(2)胶奶子奶牛、羊产养后第一二天挤的奶,这种奶子稠,脂肪多,没有鲜奶甜,但营养价值高,蛋白及消化酶等高抗物含量大。
(3)酸奶子鲜奶通过发酵后制成,营养极为丰富。
(4)奶皮子是鲜奶煮沸放凉后表面凝积的一层油脂。
(5)奶豆腐(奶疙瘩)马奶其性味甘凉,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钾、钠、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尼克酸、肌醇等多种成分。
具有补虚强身、润燥美肤、清热止渴的作用。
马奶成分与牛奶相似,故功效与牛奶相同。
马奶性味甘凉,善清胆、胃之热,能疗咽喉口齿诸疾。
奶疙瘩是奶子的结晶体。
奶疙瘩有两种,一种是甜奶疙瘩,一种是酸奶疙瘩,可带油可不带油。
做法大都是靠手工,先将牛或羊奶发酵,把发酵后的酸奶倒入锅里熬,然后装入布袋里吊起来,使其水份滴尽,用手捏成小块,放到铺有芨芨草编制的席子上凉干即成。
补充钙元素奶疙瘩是含钙量最高的奶制品,且这些钙容易吸收,补充人体钙元素。
增强抵抗力奶疙瘩能增进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活力。
保健作用根据成份,哈萨克民族的食物可以分为肉食品、粮食食品、乳制品和综合食品乳制品辅助食物用粮食制作的食物肉制品1柯莫孜糜子粉馕羊头肉2舒巴特克里苏克巴吾尔沙克乌夏3初乳杰尼特油饼煮肉4初乳粥米吉玛纳仁胡吾尔达克5奶酪哈尔玛面条肉灌肠6酸奶阿克吐依莫西加帕烤胸叉子肉7夏拉甫布克巴塔里汗羊尾加肝8厄热克特羊脑粥哈尔玛茶羊肝包羊尾9生奶皮牛乳蒸糜子糜子焦吾布依热克10熟奶皮阿勒瓦奶酪糜子石片烤肉11酥油麦粥熏马肠12酸奶疙瘩发酵麦粥卡尔塔13酸奶疙瘩粥大米抓饭马颈肉柯莫孜所谓的柯莫孜就是发酵过的马乳,这是哈萨克民族数世纪以来一直享用的一种饮料。
夏季,孕育了马羔的母马会被拴起来,挤马奶,没有经过发酵的马乳叫“Saumal”,给马乳添加酵母进行发酵之后,就会酿制出柯莫孜。
酿制最初柯莫孜的酵母叫“Hor”。
首先人们会在马乳中加上熏马肠里的肋条、马颈肉的骨头,再添加酸奶疙瘩或者经过发酵的糜子粥,搅拌均匀,使之单另发酵。
然后就会很好地保存这种具有发酵功能的“Hor”,并用它来发酵马乳,酿制柯莫孜。
人们会将刚刚挤出的马乳与“Hor”搅拌在一起,弄碎其中的固体物,使之变得温和。
由于不断地搅动,所以,柯莫孜就会得到氧气。
经过一昼夜之后,柯莫孜就发酵并可以搅动了。
这时的柯莫孜香味扑鼻,芬芳四溢。
味道稍微发酸,醇香可口的柯莫孜蕴含着2—2.5%的蛋白质,1—2%的脂肪,3.5—4.8%的糖份,维生素A、C、D、E、P、B族维生素和其他有益于健康的成份。
柯莫孜不仅醇香可口,而且帮助消化油脂食物,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柯莫孜的食疗作用也很好。
很早以前,哈萨克人就知道柯莫孜具有医疗作用,它不仅能强身壮体,而且能缓解病情。
人们一般会根据天气情况用柯莫孜治病。
尤其是在森林地带,气温一般比较高,空气比较潮湿,人很容易就会发汗,柯莫孜消化得很快,其中,95%的蛋白质脂肪和糖份都会被吸收。
柯莫孜成份中的乙醇和碳酸能增强肠胃系统的消化吸收,而且也富含能增加病人胃口的各种维生素,所以它的抗菌性能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
食用柯莫孜可以增加血液中的白红蛋白,增强心力,促进血压平稳,从而改善心脏血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