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品服用性能分类

纺织品服用性能分类

第一部分织物组织和结构第一章机织物组织结构第一节基础知识一.纱线特克斯数、英制支数换算:1.定义:⑴.特克斯数--棉纱线的线密度以1000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表示,称为特克斯(tex)。

⑵.英制支数--棉纱线的英制支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下一磅重纱线中,有840码的倍数。

2.几种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纯棉:8.5% ;纯涤纶:0.4% ;纯维纶:5.0% ;纯腈纶:2.0% ;纯锦纶:4.5% ;纯丙纶:0;纯粘纤:13.0% ;涤棉65/35:3.2% ;涤棉50/50:4.5% ;维棉50/50:6.8% ;涤粘65/35:4.8% 。

3.混纺纱线公定回潮率的计算公式:AW+BW+······+NW公定回潮率(%)=━━━━━━━━━━━━━━━━A+B+······+N式中:W、W、W--混纺成份的纯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A、B、N--混纺成份的干重比例(%)。

4.换算公式:583.1对纯棉纱线:特克斯数=━━━━━━━英制支数587.5对T/C65/35纱线:特克斯数=━━━━━━━英制支数586.9对V/C50/50纱线:特克斯数=━━━━━━━英制支数二.织物紧度的计算:1.经纬向紧度:经向紧度(E j)= P j×Ttj×0.037P j :织物经纱密度(根/10cm) T tj :经纱线特数纬向紧度(E w)= P w×Ttw×0.037P W :织物纬纱密度(根/10cm) T tW :纬纱线特数2.总紧度:总紧度E z= E j +E w -E j×E w第二节机织物组织结构与特征织物的基本组织有三种,即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

通过这三种组织的演变与配合,可以构成各种变化组织。

具体见下表:第二章织物样品分析一.坯布样品分析:1.分析样品的风格特征;初步确定组织结构。

2.分析样品的正反面。

若遇样品无布边,则顺筘痕方向的为经纱,略呈弧形弯曲的纱为纬纱。

3.测定织物的经纬密度。

4.绘制织物组织图。

5.测试经纬纱缩率。

6.分析样品的原料及混纺比。

7.分析经、纬纱的捻向和捻度,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干燥重量。

8.计算织物经、纬向紧度。

二.印染布样品分析:1.长度估算:加工伸长率=(成品长度-坯布长度)/坯布长度×100%常见织物加工伸长率见下表:2.幅宽:印染棉布标准幅宽=本色棉布标准幅宽×幅宽加工系数各类织物幅宽加工系数见下表:3.经密:印染棉布标准经纱密度=本色棉布标准经纱密度×经密加工系数-经密修正数各类织物经密加工系数见下表:经密修正系数见下表:4.纬密:印染棉布标准纬纱密度=本色棉布标准纬纱密度×纬密加工系数各类织物纬密加工系数见下表:5.经纬纱特数:经纱特数变细约5—10%;纬纱特数变细约0—5%。

第三章织物的使用性能以及织物组织的选择一.服装用织物:1.外衣用织物1)夏季的外衣织物宜薄爽、耐汗、耐洗、耐日晒、吸湿和散湿快,而且衣服不会粘贴在身上,妨碍工作和劳动。

故织物要有较好的强力,织物的结构要稳定,而且不易折绉。

所以一般以平纹组织为多。

2)冬季外衣的作用在于防寒保暖。

要求具有保暖性强,不易沾污,耐磨牢度高。

以及要求厚而不硬,挺而不糙,软而不绉,外形尺寸稳定等特点。

所以多采用原组织或变化组织。

3)春秋季的色泽要鲜明,一般采用变化组织和原组织。

2.内衣用织物内衣用织物的手感要柔软,吸湿和放湿性能要好,要耐摩擦,不易污染,耐洗涤、耐日晒等。

这类织物绝大部分采用平纹组织,或斜纹组织。

3.衬里织物衬里织物的表面应光滑而耐磨,常用的组织有斜纹和缎纹。

4.劳动服织物劳动服应便于四肢活动,迅速吸收与散发劳动过程中排泄的汗液,防止人体受外来损伤。

织物应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耐磨性,同时还要求具有抵抗酸碱的侵蚀能力。

这类织物大多采用平纹、斜纹组织织造的中、厚型织物。

二.卫生用织物1.床上用品织物床品织物要求表面平整、手感比较柔软,并且具有耐磨、耐洗、耐污染以及吸湿性强的特点。

这类织物多采用平纹、斜纹、缎纹和小提花组织。

2.医疗纱布纱布为平纹组织,要求手感柔软,透气性和吸湿性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弹性。

三.装饰用织物1.窗帘一种是织物结构比较稀疏的。

为了具有较好的透气、透光、耐日晒、耐污染的性能,大多采用平纹、纱罗或花色纱罗以及大提花组织等。

另一种是织物结构较密实的织物。

因要求遮光性能好且有一定的保暖性,所以织物比较厚重,一般采用起毛组织、变化组织或大提花织物。

2.家具织物家具织物要求耐摩擦,配色鲜艳醒目,对比强烈但又不刺目。

这类织物大多采用起毛组织、变化组织、绉组织或双层提花组织。

3.帷幔织物帷幔织物应能耐日光、耐污染,且具有一定的强力和良好的悬垂性能,以及较小的伸长率。

一般采用平纹或起毛组织。

第二部分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和功能第一章纺织品的服用性能纺织品服用性能分类1.卫生性能也称为生理舒适性能或健康卫生性能,是指人们对纺织品在生理卫生学方面所必需的性能。

2.美观性能纺织品的美观性能是指纺织品从审美方面所必需的性能,也称为感觉舒适性。

3.实用性能第二章纺织品服用卫生舒适性能第一节人体舒适需求与环境条件一.人体散热根据实测资料,在中等气温、成人、无风、站立和轻装时,一天经过各种途径向体外散热的比例见图所示。

比例(%)从上图可见,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以辐射、对流和传导的形式来实现的。

散热量最大的是以辐射的形式,其次是利用传导和对流的形式,再次是水分的蒸发伴随着热量地散失。

二.最适温湿度据研究表明,人体感觉到的舒适环境条件范围是:温度为(32±1)℃;相对湿度为(50±1)%;风速为(25±15)cm/s。

第二节纺织品的含气性一.含气性的定义与指标纺织品中纤维内部、纤维之间以及纱线之间存在的孔隙,纺织品中含有这些孔隙的性质称为含气性。

二.含气量的测定1.力学方法2.光学方法3.切片法第三节纺织品的透气性纺织品透过空气的能力称为透气性。

分为易透气、难透气和不透气的纺织品。

一.透气性的测定及其指标纺织品的透气性的表征指标常用透气率B来表示。

其表达式为:VBAt式中:B—纺织品透气率,cm/s ;V—在T秒时间内通过纺织品的空气量,cm3;A—试样的面积,cm2。

二.与透气性有关的因素1.纺织品结构的影响1)织物的密度: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条件下,织物的密度增加,则透气性下降。

2)纺织品组织结构:结构松散的织物,为易透气纺织品。

平纹织物透气率最小;斜纹组织次之;缎纹组织织物的透气率最大。

2.纱线的影响1)纱线的线密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透气性随着纱线变细而增大。

2)纱线的性状纱线的捻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增加时,纺织品的透气性有增加的趋势。

大多数吸湿性好的纤维织成的织物,随着回潮率的增加透气率下降。

大多数异型纤维纺织品比普通圆形纤维纺织品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3)与含气性的关系纺织品的含气量越大,其透气性就越好。

第四节 纺织品的热传递性一. 热传递的途径二. 热传导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 1. 评价指标比热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纤维,在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热导率热导率是指当纤维材料的厚度为1m及表面间的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1㎡材料所传导的热量。

✧保温率保温率是指恒温热体不包覆试样时单位时间散热量与包覆试样时单位时间散热量的差值,占不包覆试样时单位时间散热量的百分比。

✧隔热值它是指在室温20~21℃、相对湿度小于50%、风速不超过0.1m/s的环境下,安静坐着或从事轻度脑力劳动的人,其代谢产生的热量为209.2kJ/(㎡*h)[50kcal/(㎡*h)],此时所穿服装使皮肤平均温度保持在33℃,令人感觉舒适,则该纺织品服装的隔热值被称为1克罗。

✧热阻是指试样两面的温差值与通过试样的热流量比值。

2.热传导的测试方法纺织品热传导的测试方法较多,一般常用平板法、恒温法和冷却法三种。

3.热传导的影响因素1).纺织品的厚度一般来说,纺织品越厚,保暖性就越强。

2).纤维线密度同样线密度的纱线,其纤维越细,则保暖性越差。

3).纺织品的含气性纺织品的含气率大,一般保暖性好。

4).纺织品的润湿性当纺织品润湿时,热传递性增大。

三. 热对流的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1.评价指标用对流系数表示:指当织物表面与气流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织物表面,因对流而得到或失去的热量。

2.影响因素1)气流与纺织品接触面的相对位置2)透气性和周围的风速3)含气量与含气形态四.热辐射的指标和与纺织品的关系1.评价指标用辐射度表示:指纺织品表面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的辐射能。

2.太阳辐射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个区域。

地球表面太阳能比例/%5%50%45%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3.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作用,而紫外线是起化学作用。

远红外线电磁光谱表4.太阳热辐射与纺织品的关系 1)纺织品的表面状态与辐射的关系表面平滑的纺织品反射较大;相反,表面粗糙的反射就小。

2)纺织品的色相与吸热的关系不同色相纺织品的热射线吸收比率(设白色纺织品的吸收比率为1)热射线吸收比率0.511.522.53白色黄色蓝色灰色绿色橙色红色紫色黑色第五节 纺织品的湿传递性纺织品的湿传递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纺织品从气态环境中吸收水分子的能力和水分子透过纺织品的能力,被称为吸湿性和透湿性;另一类是纺织品对液相水的吸水性和透水性。

一.气相水传递 1.吸湿性根据气态环境中湿度的大小程度,纺织品既包含吸收人体散发的水蒸气,也包含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子。

纤维吸湿性主要取决于组成纺织品纤维的固有性质。

吸湿性、透湿性与纤维、纺织品结构的关系2. 透汽性(透湿性)的评价透汽性,又称透湿性,是指人体皮肤的水分蒸发或自然潮湿环境水分通过纺织品自然向外界环境传递的性质。

二.液相水传递1.吸水性:1)纺织品的吸水性,根据水分的侵入方向不同,传递的效果和度量方法也不同。

对于纤维而言,水分可沿纤维经向和纤维纵向两个方向润湿,这两者的润湿效果与纤维表面和内部的分子结构的紧密程度、大分子基团的亲水性等条件有关。

2)吸水性指标与测试评价2.透水性:在纺织品两个表面存在静水压差的条件下,水溶液从纺织品的一面渗透到另一面的能力称为透水性。

其测定方法有:静压法和动压法两种。

1)静压法:测定一定量的水溶液透过试样需要的时间;也可测试单位时间内透过试样的水量。

2)动压法:以纺织品承受的水压来表示水溶液透过纺织品所受到的阻力,也称为抗透水性。

第三章纺织品服用美学性能第一节纺织品的美学概述纺织品的美感第二节纺织品的色泽感觉一.纺织品的色彩与色视觉人对纺织品表面的视知觉分为色知觉和光视觉两大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