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杨子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7期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被人们所认可。

研究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与理论,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机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
“可持续发展”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促进发展并保证其成为可持续性,目前一般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世代长久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出现和概念的形成,是人类几千年发展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特别是对自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

它的提出将对人们早已习惯了的资源观、价值观、科学观和道德观等许多基本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引起深刻的改变,因此它将引导人类文明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提出后,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沃尔特等学者认为,应把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以及循环利用资源、保护非再生资源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托曼(Toman)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保护资源的两种途径,一是建立最低安全标准要求当代人承担某种贵任;二是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来权衡利弊得失。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

学者们从经济学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集中在如下几方面:发展可持续的工业和环境保护产业:促使城市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兰产业;提倡绿色消费;实施绿色商标产品工程;提高经济活动的环境效率;实施环境税收政策:实行可持续商业行为市场化。

图可持续的景观规划方案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大多从城市社会、资源环境、经济等角度来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城市步入成熟期后,出现了贫富差跪拉大、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利用等外部性问题,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国家城市决策基本上是遵循“先发展、后整治”的道路发展。

二、国内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1.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渊远流长,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人是宇宙自然演化所生,人与万物一体,同属自然界。

如《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从这种思想出发,得出了人要与万物为友,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结论。

《礼记·中庸》还主张“参天地之化育”,即参与自然创造和养育万物的进化过程,而不是以欲天役物的态度去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

(2)尊重生命、仁民爱物、化育并进的思想。

《周易》说“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就是说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同胞,而且还要扩展到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3)主张对生物资源顺时取用,反对灭绝种群的思想.《吕氏春秋·义赏》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4)放眼未来、造福子孙的思想。

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对“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卯粮寅吃”、“急功近利”,而倡导“远谋近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万代。

上述可持续思想虽不能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同日而语,具有朴素性、萌芽性、零散性等特点,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中国的传统和哲学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现代观念是一致的——即在不损害子孙后代可能的选择和自然环境健康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2.中国现代的可持续研究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目标是: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住区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城市。

近几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分别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实践工作的开展,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生态城市不仅涉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涉及城市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是一个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经济一—自然”的复合系统,某市香格里拉游园的景观规划方案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如图)。

通过把城市进行系统动态模拟,得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问题,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布局问题,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问题。

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就须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向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应进行城市生态系统调控。

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定义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从微观上而言是城市的结构、功能、规模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非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变化过程;从宏观上而言是城市由“觉空”演变、“质空”演化向“时量质空”进化转变的过程。

张新生等从城市系统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时空复合的反馈—调控过程,并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北海城市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如何发展,是摆在城市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被人们所认可。

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济学、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各自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相互间的交流,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综合研究方可能认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为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历史与理论,可以有助于我们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判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进行城市规划和更新,建立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这些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卢新宇: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州建设[J].2000年第3期,P11~12
[2]熊国平: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第4期,P15~18
[3]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J],1997,7.P8~12
[4]陈易:《生态危机的对策》.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