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造型论文

汽车造型论文

《车辆造型》读书报告1.学习《车辆造型》课程的目的及要求;汽车自诞生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以及楔型汽车等六个阶段的演变。

本文详细阐述介绍了各历史时期汽车的风格特点及与经济性的关系和现代汽车车身造型的选择,以便我们在设计汽车车身造型时有所参考并合理想象,从而设计出理想的车型。

随着汽车开始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汽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再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其个性的造型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好的造型设计还能更好的发挥汽车的性能。

汽车车身造型设计是汽车车身设计的开始,也是整个汽车设计的开始,好的汽车造型设计也是塑造一个汽车自主品牌的关键因素。

2.车辆造型的主要内容与工作程序;汽车造型设计主要包括汽车外观造型设计和室内造型设计两部分1.外观造型设计汽车的外观造型设计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①汽车车身的总布置——决定车的比例、尺度不同用途的汽车总布置设计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类车,因其用途和性能要求不同,所选各总成的类型及尺寸不同,其总布置也是不尽相同的。

经过总布置设计,汽车各部分总成的相对位置和乘客座位以及内部空间尺寸即可以确定,按这些总成的外部轮廓并考虑到适当的间隙,就可以确定汽车的基本形状。

另外优先保证的性能要求不同,总体布置也是有区别的,因此就决定了汽车车身设计也是不同的。

这也是决定汽车造型设计不同的重要原因。

为了获得完美的汽车外形,在汽车总布置设计阶段必须注意使汽车各块形体相互协调,符合比例规律。

显然,汽车的总体布置与匀称美观的比例之间是有矛盾的,既不能使汽车因追求完美的比例而严重损害汽车的功能,同样也不能想象在一个比例尺寸完全不协调的结构上可以制造一个完美的车身形体。

在这个阶段就需要汽车造型设计人员与结构设计人员充分合作,深入掌握双方要求的要点,做到顾大局、视整体,从整车的实用与美观的双重要求出发,合理的解决汽车的结构性能与美观的形体之间的矛盾。

②汽车的表面形状——决定汽车的形态特征汽车表面形状,主要是汽车车身的表面覆盖件的形状,而线条构成赋予了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的形状,也就是形成汽车的雕塑形象。

这是在总布置设计基本完成之后,进一步使汽车外形获得精准的曲线形状的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的正是美学和样式问题、车型的继承性和风格问题。

汽车的表面形状决定了汽车的形态特征,其所涉及的美学和样式问题,既取决于空气动力学在汽车外形设计中的应用,又取决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以及各国家、民族、甚至生产厂家的具体风格,还取决于车身表面大型覆盖件的生产工艺③汽车的外部装饰——进一步衬托、渲染造型汽车的外部装饰主要是对汽车造型进行进一步的衬托和渲染,主要有水箱罩、保险杠、车灯、车轮轮辋外罩、电镀条、标志的形状、浮雕式文字等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处理等。

汽车的外部饰物及漆饰添加于汽车的雕塑形体上,使汽车整个艺术面貌更为完整,各部分比例更合理,更富于动感。

汽车的实际美观主要由精美的线条和雕塑形体构成,外部饰物和漆饰则是用来强调这些线条和形体,使之更统一,主题更突出,但不可与整体脱离,更不可随便炫耀和滥用,以致喧宾夺主。

汽车的外部饰物,除了要考虑使汽车的外部艺术面貌更完整以外,还要考虑到材料工艺问题,如塑料、电镀、喷漆、装配等。

2.室内造型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追求汽车靓丽的外形和良好的性能,而且也越来越重视汽车内饰的造型。

车身内部是汽车与人体直接联系的部分,所以车身室内造型设计必须以适应人的喜好和需要出发,舒适、美观的内饰能使人们更好的体验驾车的乐趣,并且能使驾驶员更安全的驾驶。

成功的室内造型设计应该根据各个车型的市场定位和消费对象的主流喜好来进行设计布置,主要体现在室内内饰材料的选择、色彩的确定以及车身附件的造型等方面。

①内饰材料的选择汽车内饰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来展现其纹理、光泽和软硬度等效果和表面质感,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并体现出汽车内饰的整体品质。

室内装饰应采用柔和、手感好、吸音、吸光的材料制造,并压饰适当的花纹,同时应避免表面的大起大落,以防止给人以大起大落的感觉。

室内造型设计师必须掌握对材质的合理运用,选择合适的室内材料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以表达不同的效果。

如光滑冰冷的金属内饰加上规整的表面纹理和几何图案给人以是高科技和现代感;而选用自然的材质加上柔软的面料和不规则的图案纹理搭配则体现自然和传统的韵味。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和材料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的内饰产品中已大量地运用了工程塑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并结合其他材料,如金属、玻璃和天然的木、竹、麻等,通过先进工艺处理和合理的搭配配合,使人们在视觉上和触觉上感受到材料材质的纹理、光泽和软硬度等效果和表面质感,从而体现汽车内饰特有的和谐美。

②色彩的确定恰当的室内色彩搭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室内驾驶环境和提高驾驶员观察的清晰度及对操纵装置的辨认。

室内色彩分为总体色和焦点色。

总体色一般采用明度适中的复合灰色,而且应遵循室内颜色上明下暗、上浅下深,且上部颜色应以淡雅为主,切勿花哨,这样搭配是为了不致与外界环境产生强烈的对比而干扰驾驶员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室内显得明亮,避免了让人眼花缭乱。

而焦点色一般用于仪表、挡杆、方向盘等,如纯度、明度相对高的颜色,给驾驶员以醒目的视觉。

这些不同色彩的搭配点缀,是汽车室内色彩既有总体色调的舒适与温馨,又有焦点色的醒目,使驾驶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了调节,不致由于长时间驾驶而引起疲劳的感觉。

③车身附件的造型这里所说的附件是指不具有使用功能,在整体内中被局部运用的装饰零件。

好的汽车内饰装饰附件可以成为汽车身价和品牌的标志,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体现。

内饰装饰附件的种类繁多,除了少量高档车运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天然的木纹和金属贴片外,大多数装饰件是在注射成型后通过曲面印刷、电镀、喷涂等工艺将艺术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展现出特定的纹理、图案、色彩质感、光泽等效果。

比起天然材质,它们具有更好的加工性和实用性。

目前,汽车内饰中颇为流行将木纹和镀格饰件结合使用,体现自然与科技相融合的和谐。

3.车辆造型的美学基础;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活动。

人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接受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无数刺激,并且学会把各种感觉联系起来,形成对外部世界的信号系统。

这种与外界的联系,在人脑子里构成一定的概念和情趣,表现一定的反射。

当某种形象重复再现时,就会激起这种概念和情趣,导致兴奋或愉快。

人的审美态度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由于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因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见解也各有所异。

但并非人类对客观事物没有审美标准。

由于每个人都生在活在社会之中,这种因人而异的审美个性又必然寓于社会的共性之中,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表现为一定的倾向性和一致性。

因此对于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及特定的人群,总会存在共同的审美标准。

人们对汽车造型的审美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这些规律虽然有其多方面的因果关系,但从造型艺术的观点来看仍可以做出归纳。

一、整体统一1.整体感艺术作品中如果随便把各个局部毫无联系地凑合到一起,这个作品的效果不可能获得整体感。

例如某一房间内的陈设都是精制的,但其各件物品的造型之间没有联系,而是凑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获得整体感。

整体感的产生是由于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呼应,从而组成整体。

这样才可能反映出一定的主题和它的构思内容,才可以产生艺术感染力。

整体包括局部,,局部又表现整体。

整体与局部相辅相成,不可脱节。

表现整体感要避免:(1)各个局部平均对待,一律突出表现,形成多中心或互相竞争局面,造成模糊紊乱的感觉。

(2)过分表现某个局部,喧宾夺主。

(3)对可能干扰主题的局部或应该省略删去的部分不肯删节,造成多余和繁琐。

汽车造型的整体感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共同趋势。

从原始汽车造型复杂繁琐的形式发展到现代化的汽车造型,固然是由于汽车各部分机构本身性能结构的进展所致,例如大曲面复盖件,曲面玻璃,附件灯具的新结构等等,但把这些新的部件有机地结合成为整体仍须通过造型设计。

虽然轿车的功能并无根本的区别,但汽车各部分以及其整体的形状变化很大。

而其最重要的可以概括说是造型的整体化与流线型化。

汽车的基本结构布局到所有附件都延续连贯,而它们的造型则从原来无机地堆积组合发展成为有机地结合成整体。

明显地看出翼子板、车灯、保险杠、顶盖和车窗都组合在一个整体之中。

2.整体中的统一与变化整体统一并不是要求千篇一律.如果没有变化也就无所谓统一了。

正如单调音响和平淡的造型不可能表现明确的主题,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汽车造型中正是由于汽车各部分功能与形状的差异,存在许多重复、对比、呼应等等的形式才可以有机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内容丰富的统一整体,表现出一定的主题。

(1)重复:在汽车造型中往往出现一定形体、线条的重复。

而正确地利用重复可以从中产生造型的呼应和一致,容易构成一定的主调形式。

但是简单的重复易于形成单调、呆板,因为简单的重复没有变化,我们希望的重复是有变化的重复。

有变化又有联系,既多样又统一。

例如在车身的一定曲线或曲面形式,或楞线,浮雕凹凸的形式往往是一种有变化的重复,由此产生和谐统一的感觉。

(2)主调:造型的主调相当于一切艺术作品的主题,主题就是其艺术思想内容的反映。

只有鲜明的主题,艺术作品才会有强烈的感染力,才可以激起人们的心理反应。

汽车造型效果给观看的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造型的主调,或曰基调。

为了突出主调的效果,在造型中可以采用重复的手法,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或者用夸张的手法。

而忌讳主次不分或形成两种均势的成分。

否则,不可能在造型效果上给人以明确的印象。

次要成分对主题只应起到烘托的作用。

(3)对比与协调:为了显示一种主要的成分往往可以通过对比取得衬托的作用。

对比的双方失去一方,矛盾就不再存在。

可见对比在艺术技巧中的重要意义。

在造型中对比的使用不可过分强烈,否则可能产生冲突对抗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主要方面。

在汽车造型中,例如车身前、中、后三段比例中,其中一段短小可能显得另外部分相对地长大,这就是对比起到地作用。

在处理局部造型时,往往可利用对比去衬托主要的成分,从而达到造型主调所需要的效果。

协调是对比的反面,协调来源于确切合适的对比,如果没有对比,只求协调就可能造成单调的一致性,无从形成主调与统一的效果。

在汽车造型中对比的艺术手法不只应用于形体上,而且色彩设计中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二、比例人对比例的感觉来源于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物质形体所存在的数量关系。

如果使这些比例在艺术品中重复再现时,常常能使人易于接受和理解,反之与之相差悬殊的比例关系则使人感到生疏突然,较难适应。

但是在汽车设计中形成的比例概念多数是从汽车的性能、结构、制造工艺等要求经过总布置的安排而确定下来的。

如汽车外形的基本尺寸轴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的长度以及车本身中车窗与裙部高度,前、中、后三段长度等的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