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

德育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它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德育审题选材评改
一、在审题中,确定德育导向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

所谓德育的导向作用,就是指在审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题目的要求,弄清为什么写,即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赞扬一种精神,或是说明一个道理,或是吸取一个教训,或是给人一种启迪。

小学生的特点是长于形象思维。

因此,他们容易从直观的角度去审视题目的具体意义,而对题目隐蔽的深刻本质,往往不善于作深入的分析,不能准确把握题目中重点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知识经验贫乏,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出现思维的片面性和肤浅性,当然也就不会写出中心明确的作文来。

所以,在指导学生审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目的。

二、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

学生作文,不仅要学会审题立意,而且要学会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

选材的生命力就在于材料的真实性,越是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的材料,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

从目前小学生作文现状来看,主要是”假”、”空”、”抄”现象严重。

”假”是说假话,写假事,胡编乱造;”空”是内容空洞,无具体事实。

”抄”是东拼西凑,抄作文。

这样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作文的思想质量,而且助长了一种不正确的文风。

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种种反映。

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

所以,在指导学生选材时,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所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例如: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

第一次作文,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写了自己做的一件好事,而且我也从中了解到个别同学的作文选材不真实。

为了真正做到寓教于文,第二次我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做过的错事。

我觉得这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的极好机会。

”是”和”非”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对”是”和”非”,有的孩子能分清,有的孩子分不清。

如果”是非不分”,或把”是”写成”非”,或把”非”写成”是”,那样文章的思想质量就无从谈起。

因此,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写好作文的首要问题,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同学们明确了要求,解放了思想,纷纷动笔成文。

一些鲜为人知的错事
便一件件跃然纸上了,有的学生写:自己为了玩电子游戏机,撒谎向妈妈要了五元钱。

当妈询问要钱做什么时,自己胡编乱说交给老师了。

妈妈问老师收钱干什么,自己又答不上来,只好支吾说不知道。

现在想起来真惭愧,既对不起妈妈,又对不起老师。

有的学生写道:自己在家门前玩,发现一辆没上锁的自选车,便骑着玩了几圈,回来发现还没有人来取,又骑着玩了半天。

虽然没见到车子的主人,但可以想象失主多么着急,悔不该当初干这样的事。

有的学生写自己和父母顶嘴,有的学生写自己考试抄别人的,有的学生写自己欺负同学,甚至有的学生写自己作文时常抄袭作文书上的范文等等。

全班四十多人,虽然都是写事,但一篇篇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我看到一颗颗诚实的种子正进入他们的心田。

孩子们在选材中所表现出来的求真求实,正说明了他们在作文中逐步学会了识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正在不断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弘扬正确思想的能力。

三、在评改中,强化德育效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现象。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教学变一变,让学生站在主动的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

”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

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一篇文章无论写得
好还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

所以评论一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的评论过程。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通过互评互改作文,孩子们的心灵在互相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互相启迪中得到升华。

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实感。

表现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不良风气的抨击。

为了把”作文与做人”进一步统一起来,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家长听,而且要求家长把孩子在家的真实表现反馈给老师,以便我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强化德育效果。

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全都有所为”。

这一精辟论述深刻地提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提示了”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辩证统一关系。

作文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它是一种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学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的深度就在于它反映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所作所为的相互渗透之中。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为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提供了基础,以文悟道、德育渗透又推动了作文教学。

这就是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