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威市天气特征

武威市天气特征

一、武威市地形及气候特征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这里北邻内蒙,南接青海,东邻宁夏。

由于深居大陆腹地、远离水汽源地,近地层水汽通道受到了青藏高原山系的强烈阻挡,长期高温干旱,空气干燥,降水稀少,而且分布不均,降水主要以小雨为主,年降水量在113~405mm,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年平均气温在0~9℃之间,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多大风沙尘天气,无霜期长,蒸发和辐射强烈,阳光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是季风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与沙漠气候的交汇处,是较典型的气候过渡带,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武威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的城市,也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

每年的夏秋节气温适宜,无风沙,是武威旅游的最佳时节,此时湿润的气候能够让人们的旅途更加舒适。

休闲时可去海藏寺、钟古楼、罗什寺塔、、沙漠公园、植物园,还有景色秀丽的天祝“三峡”、亚洲第一沙漠水库,这些都是观光旅游的理想境地。

二、典型的灾害性天气
1、什么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运动和演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如台风、暴雨、沙尘暴、高温、冰雹、雷电等。

灾害天气是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与强降水、高温、雷电、大雾、霜冻、低温冻害、雪灾、冰雹等。

什么是沙尘暴呢?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

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

为什么我们这里容易出现大风沙尘天气呢,是因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及天气形势造成的。

我们这里降水少,长期干旱,春季增温迅速,河西走廊的狭管效应加大风速,,河西平原89.2 %地处于沙漠和戈壁区,民勤三面被沙漠包围,容易出现大风沙尘暴,它们的高发季节是3-6月。

我们看一下几个典型例子
1993年5月5日强沙尘暴:1993年,河西走廊的春天要比以往温暖很多。

到了5月,这里的农民开始备耕,传统的农耕方法加上春天过度的温暖,使土地完全处于干燥和疏松的状态。

5月3日,在四千公里以外,这一年最后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在中亚的卡拉库尔乎一带生成,并迅速南下,在穿越了新疆几处大的风口之后进入了河西走廊。

5月5日,人们和往常一样上班上学,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人意识到,灾难正在悄悄的逼近。

15:42分,黑风暴到达甘肃
金昌,最不幸的事情是风暴选择了一个它最不应
该通过的地点——堆放着34万吨粉尘状的工业尾矿,这些粉尘在一瞬间就被抛上了天空,沙墙顿时变为黑色,高度骤然超过400米。

当时金昌武威的能见度为零,瞬间风速达32米/秒,风力十一级,庞大的建筑物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了微弱闪烁的灯光。

“当时黑风滚滚,好像一堵墙直逼而来,宛如原子弹爆炸后的千米高的蘑菇状烟云瞬间升起,卷着沙尘向上翻滚!刚才还风和日丽的晴空,顿时电闪雷鸣,飞沙走石,能见度降为零,完全漆黑一片。

”伸手不见五指,白昼变黑夜,城市房屋瞬间消失!(黑风沙尘暴图)
16时40分危及武威,17时侵袭古浪,17时50分横扫景泰,19时20分掠过中卫。

这次黑风暴过程中,中卫瞬间最大风速高达37.9米/秒(相当十三级风),早已超过了台风的风力(32.7米/秒)。

所到之处,吹翻车辆,折断树木,瞬间抹去所有的高耸建筑,让所有窗户的玻璃在黑暗中纷纷粉碎,令个别地区天降泥雨。

黑风暴持续到5月6日最终结束,这也是建国年来最严重的风沙灾难。

仅仅在5月5日下午的4个小时里,造成了85人死亡,264人受伤,31人失踪,影响范围达到一百万平方公里。

整个河西地区在4个小时之内损失牲畜12万头,更有37万公顷耕地因黑风带来的沙土掩埋而绝收。

这次的灾难造成的直接经过损失高达6个亿。

从这个时候开始,沙尘暴进入人们的视野。

三、认识灾害及时做出防范措施
1、大风与沙尘: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到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2010年4月24-27日,2013年7月30日武威也分别出现过大风强沙尘暴天气,瞬间极大风力达到10级,经济损失达5亿,严重影响着武威市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大风沙尘暴的防御措施
(1)及时关闭门窗,用胶带对窗户进行密封,保持室内湿度。

(2)暂停外出。

建议学校停课。

如果在室外,要戴口罩,围围巾,远离建筑物、树木、广告牌,水区。

(3)上学、放学路上看不清路况时,不要乱跑乱窜,可背向沙尘暴来向蹲下,等待沙尘暴过去。

(4)如果不小心沙尘迷了眼,不要用手揉,可以把眼睛闭上,稍微低点头,眼睛受到沙尘的刺激会自然流泪,沙尘一般会随着泪水被冲出来。

如果不见好转,可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清洗眼睛,这样也可以起到促进异物流出的作用。

2、暴雨与强降水:河西走廊24小时降雨量达到30毫米或以上的雨叫暴雨。

暴雨来临时,往往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2006年7月30日大暴雨造成经济损失2.1亿,死亡4人。

暴雨的防御措施
如遇暴雨,尽量减少外出,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建议学校停课,暴雨来势凶猛,最好爬上屋顶、墙头或附近的大树上,等候救援。

但土墙、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居住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3、高温:日最高气温达35度以上的天气现象,或超过37度以上时称酷暑。

1997年7月22日凉州区高温达40.8摄氏度。

高温天气每年的三伏天都会出现,尤其三伏天的中伏是极热时段,极端高温很是常见。

所以,为了能安稳的度过夏天,高温天气有哪些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中暑
(1)收到高温预警信号后,学习要及时采取防暑措施。

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

(2)教室安装的空调、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

(3)幼儿园应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设备负载大而引发火灾;(4)夏季上学、放心路上,或暑假外出旅游,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

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5)不可过度吃冷饮,不要暴食暴饮,避免肠胃不适。

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必要时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
(6)浑身大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休息一会再用温水洗澡。

(7)不要在阳台、树下或者露天睡觉,适当晚睡早起,中午午睡。

(8)要留意蚊虫咬伤,避免开水烫伤,因为高温时伤口易发炎,不易愈合。

4、冰雹: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鸡蛋、拳头。

1997年7月10-11日、13日、17日、29日,新堡、干城等山区7个乡连续特大冰雹和洪水袭击,五次冰雹造成62898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740.9公顷,成灾10568.4公顷,绝收4868.4公顷,死亡5人,重伤6人,轻伤35人,死亡大牲畜6头,造成危房267间,冲毁农田3175亩,林木4290株,县乡公路61公里,人畜饮水截引工程9处21940米,桥梁1座,砖窑1座,倒塌校舍30间600平方米,造成校舍危房118间262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410.96万元。

冰雹灾害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

冰雹的防御措施
1、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雹准备。

2、老人、小孩不要外出,留在家中。

3、妥善安置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4、将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5、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大树底下。

6、如在室外,应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并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7、如果您正在驾车,请尽快将车辆驶入有遮挡的地方。

如果车辆停放在露天场所,请尽量遮盖,减小损伤。

5、雷电: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内、云与云、云与地、云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

雷电的防御措施
上学放学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

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

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8.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10.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

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