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感想
篇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几千年文化未出现的断层的国家。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无比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以下想法也许很浅但确是我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
我喜欢词的参差感与随意感尤喜欢婉约词表达情感时的那份细腻与含蓄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试想花又怎么会作出回应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有多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把离愁别绪描写得何其形象!
我也时常惊异于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华美食。
稀松平常的食材由我们平常人来处理顶多香、味两全但一经大厨妙手便熠熠生辉。
我想历来中国人都是很能吃很会吃的吧!要不然我国的饮食行业怎么会如此发达呢
小时候甚至现在有些时候我都幻想自己能回到古代最好是唐朝。
不为别的只为能在平常的日子里穿上美丽的衣裙走走停停那感觉肯定很美。
因为依我的理解古代女子都是裙裾飘飘的。
并不认为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很反感其中的一些元素。
比如中庸。
何谓中庸我认为也就是明哲保身忍气吞声。
中国人历来倡导和但这个和应是有原则的和而非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和。
所以我认为遇不平之事当挺身而出。
还有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未免荒谬。
不知道是它们成就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还是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成就了它们我并不否认忠孝仁义道德但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又何来谁是谁的主人谁又必须要依附于谁呢还有令人痛心疾首的科举制度。
科举衍生的是一些迂腐之人没有主张没有魄力没有创新。
四大发明确是我国对世界的贡献但发明了之后呢火药被用来制爆竹、炼丹药罗盘用来看风水西方国家却利用火药与指南针走上了富强之路将我们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这是何故这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深受科举毒害缺乏创新精神。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里已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
我们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我认为当发扬的是古代诗词文学经常读背既能陶冶性情。
又能传承经典。
还有古代先贤的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孝道能养且敬、慎行无忧等等于现代而言十分必要。
这样社会风气肯定能更纯净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篇二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
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阙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
怀着较劲找茬的心态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眼球像扫描仪一样机械地扫看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
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
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
当接触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的倡导悟道、求道、体道、行道无为而无不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圆满;《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些思想时心头更是为之一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圣先贤用更多的时间总结过去思考未来所以他们睿智。
他们真正是在用心地活着好好的活着真正让自己达到精神与躯体的结合诠释活着的内在含义。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忙碌的我们被太多世俗的东西所束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目前的障碍物远不止一叶。
物欲横流、攀比严重、穷奢极欲、功利心强的现代风气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迷醉了我们的心窍;让我们仅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
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类面临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一个是解决
人与物之间的问题二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三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人内心的贪嗔痴使我们的境界充其量也就仅仅局限于第一个问题而无法达到更高。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
我们都需要答案。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抛却世俗的欲望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它就是改变现代心浮气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
但再好的良药也得有人愿意接受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它才能发挥功效。
外国人非常注重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却时常有把薪火相传几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济世良药全盘否定和摒弃的冲动岂不痛哉
一人独自走在街上发现戴手串的人越来越多。
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
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
这的手串真能够安抚我们那份不安、焦虑、怀疑、悲观吗我想只要我们能够体悟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社会会是一个安静祥和的社会我们还需要借助外来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内心吗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
当有一天我们拥有古人那般深厚传统文化的底蕴时我们离佛家所说的无悲无喜、无欲无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世俗所奴役。
那人生会是怎样一种情形我很期待。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我这晚辈后生尚不具备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评论。
但我始终相信人的处世之法深藏其中;帮助人类处理好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三大问题之道深藏其中;中国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
五千年的历史传承无数仁人义士以生命和实践换来的宝贵财富能够承受的住这几百年科学发展的考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如今的中国社会急需传统文化匡时济世。
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
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
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
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
篇三
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结晶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
然而通过这段时
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
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
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
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
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
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
孔子在《论语》这部书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
这些道理看起来很普素这些办法有时候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
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
做什么是好事情什么事情是坏的。
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尤其是我们园长面对老师尤其女性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
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身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
要给学生做出表率正确引导员学生的行为树立良好的风气只有员工心平气顺工作才能有积极性才能达到和谐共处更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