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课件-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 写的一首词。
作者简介
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 宋代词人。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 描写宫廷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 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 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 山;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 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 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古诗赏析
贰
注释
仄片”章复第言可各四命为。。① 韵四。集演三句酌两十之取万北卜 。仄八》为字为增仄四人义树宋算
韵十入慢豆六衬韵字”于《时子 ,九“曲。言字。,。“词盛: 后字歇,宋句,两上双卖律行词 片,指《教,化结下调卜》此牌 五前调乐坊于五亦片,算以曲名
⑥友⑤④水:眼人美③。浙,②
才(行欲波比,常人水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
创设情境,对于 我们来说,有两个词也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 “毕业”“分别”。“人生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假如这个日子明天就到来了,面 对同窗六载的同学,面对朝夕相处的师长,你的 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又会说些什么呢?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在送别朋友 时的感受吧!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 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 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 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 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 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 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 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 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 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 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 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 不俗,雅而不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读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 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 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 “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这喻效眉载眉聚
样相鲍的:
里美画色卓毛:
子 。
会 。
浩 然
地 方
一 说
反人远如文。山 用之山望君《如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 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 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 春天的景色留住。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 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 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 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 友能与春光同住。
江词鲍
始鲍人:。喻这以流是
东人浩
注释
:浩:想
目里秋动眼
路的然
方然指,
光反水的波
,朋:
才)词想
似用喻眼横
简友生
。。人要
流。美波:
称,平
的。
动眼人。水
浙家不
朋
的波之古像
东住详
盈前,比⑧。眉眉远容西美⑦
盈去另喻眉
为。山貌京人山
:与有山眼
远后,姣杂蹙是
注释
美心说水盈
山人时好记起眉
好上是交盈
,遂人,》的峰
的人指汇处
视频资料
谢
谢 聆
听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 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 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 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 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 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 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 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 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 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 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 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 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 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 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 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 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 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 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 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 “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 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 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