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管理细则
1目的
加强和规范公司培训管理工作,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支持。
2适用范围
X有限责任公司XX管理公司。
3编制依据
1
2
3
4主要应对的风险
4.1 员工技术能力不能满足岗位工作要求的风险。
4.2 培训效果达不到要求的风险。
5释义
5.1 培训类别
按照培训内容的不同分为专业类培训和综合类培训两大类。
5.1.1 专业类培训
一般指与员工所在工作岗位直接相关的提升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职业技能等的培训。
5.1.2 综合类培训
一般指管理管理类培训、通用技能类培训、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培训、学历学位培训和新员工入职培训等。
5.2 培训形式
按照参加培训的形式不同,分为离岗培训、在岗培训、电子学习和自我学习。
5.2.1 离岗培训:指员工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不限)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参加的一些如课堂学习、研讨、讲座等形式的培训。
5.2.2 在岗培训:指通过工作本身培训和提高,它是成年人学习和提高最重要的方式。
一般包括上级指导、实际工作中的锻炼和提高、岗位交流、轮换等。
5.2.3 电子学习:一般指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学习,它是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
5.2.4 自我学习:一般指员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实践积累、个人进修等方式学习。
依据培训主办方类别的不同,又可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
5.2.5 内部培训:X有限责任公司或公司内部组织的各类培训,由内部或外部讲师授课。
5.2.6 外部培训:公司委派员工参加的,由X有限责任公司外部相关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
公司鼓励员工综合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参与各种培训活动,促进工作绩效和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
5.3x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集团有限公司)
5.4X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公司)
6职责分工
6.1 公司
6.1.1 制定本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
6.1.2 维护系统中的员工培训信息。
6.1.3 对员工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做好本单位培训总结及培训统计。
6.2 员工
6.2.1 培训是每一名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员工应对自身培训发展负责。
6.2.2 员工依据岗位工作和个人发展需要,主动提出培训需求建议。
6.2.3 遵守公司培训相关规定,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
6.2.4 员工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一般应不少于40小时。
7管理要求
7.1 管理原则
a)前瞻性原则:培训要与公司经营战略紧密结合,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b)针对性原则:培训应针对员工现工作岗位要求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并符合员工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c)灵活性原则:对公司不同的群体和培训对象,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借助丰富的培训方式和手段,提升培训效果。
d)多样性原则:培训应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做到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重点培养和普遍培训相结合。
7.2 管理范围
涉及公司与培训相关的内容。
7.3 管理内容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审核、培训计划的落实与项目实施监督、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费用的使用等。
7.4 工作要求
7.4.1 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培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基础。
公司培训计划编制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a)每年从12月初开始制定下一年度培训工作计划。
b)公司人力资源部发布年度培训计划编制说明,对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解释。
c)公司分别负责编制年度综合类培训计划和年度专业类培训计划草案。
d)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培训计划汇编整理,并依据各单位的工作需要、上年度培训执行情况和公司培训总预算等因素对培训计划进行初审,报主管领导审批。
e)培训计划经审批后,将培训计划下发各相关责任部门执行。
f)确因工作急需增加计划外培训项目的,应至少提前一周追加填写《培训项目审批表》,经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并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7.4.2 培训项目的实施
a)公司培训负责人依据审批的年度培训计划自行组织实施。
b)内部培训应优先选择在公司系统单位所在地举办,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报公司主管领导审批;时间安排要紧凑、高效。
c)外部培训(境外除外)在部门培训预算权限内,自行安排。
d)在确定参训人员时,应依据培训内容、工作需要、员工知识技能现状等因素严格筛选。
7.4.3 培训评估
a)培训评估是培训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和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
b)原则上所有的培训项目均应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由培训组织人员根据培训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评估手段,开展相应的培训评估。
参训人员有义务积极参与
培训评估。
c)培训评估结果应作为培训的重要资料,归入培训档案。
重要培训项目还应发布相应的培训评估报告。
7.5 培训信息管理
公司应健全员工培训信息管理,并作为员工年度考核、使用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领导干部参加培训情况和成绩将列入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的内容。
7.6 培训费用及标准
7.6.1 培训费用
培训费用指因培训发生的所有直接和间接的费用,一般包括:讲课费、培训组织费等。
7.6.1.1 讲课费:培训讲师的授课费、与培训机构所签合同中的培训费用。
讲师的住宿费、往返交通费可由合作双方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商定解决;
7.6.1.2 培训组织费:
a)培训期间租用的车辆费、资料印刷费和培训期间伙食补助等统一列入主办部门培训费;
b)参加培训人员的其他各项费用由公司支付。
7.6.2 培训费用标准
7.6.2.1 内部讲师指在公司内部选拔,经公司人力资源部考核其资历、教案编写水平、讲课技巧等,能够承担公司部分培训课程的开发与授课的人员。
公司对内部讲师授课给予适当的授课补贴,具体标准按照总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7.6.2.2 外部讲师指当培训项目含有专业理论方面的问题或前沿的技术问题,或者企业内部不具有符合培训项目要求的培训师,从公司外部(包括x系统内)获取的培训师资源。
外部讲师费标准:由各部门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依据讲师的背景、资质、水平、专职/兼职及课程的内容等,参考同类讲师在市场上的平均价格,在咨询公司人力资源部后确定其个案标准。
7.6.2.3 培训组织费用按照总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目前在外组织的培训项目,暂按总公司三类会议标准执行。
7.6.3 培训费用报销
7.6.3.1 培训费报销时要与培训计划相对应,除正规发票等相关资料外,还需
经人事劳资部经理签字确认。
7.6.3.2 内部培训如请外部讲师,主办方原则上应与外部讲师或其所在培训公司签订培训合作协议。
因特殊情况未签订合作协议的,在报销时要予以说明。
7.6.3.3 培训费用超过2万元的项目,报销时需附明细说明。
7.6.3.4 经各部门经理(主任)审批,可依据公司培训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及工作需要,在预算范围内调整培训计划和经费的使用。
如培训费超预算,要依程序申请追加,经公司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才能发生费用;没有预算的费用不予报销。
7.7 内部知识分享
7.7.1 知识和资源是公司宝贵的无形资产,应积极传播,并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价值,并在公司内不断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
7.7.2 在选择培训资源时,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公司内部资源。
为鼓励公司内部人员授课的积极性,并不断提升培训专业化水平,公司除对内部培训师适当鼓励外,还将从中选拔有潜质的人员,为其提供专业培训。
7.7.3 原则上公司经理每人每年累计授课时间不应少于14小时。
7.8 培训配套政策
7.8.1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7.8.1.1 针对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司有明确要求的岗位,坚持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a)公司可统一将职业资格认证费用(包括公司要求的外部职业资格取证、与之相关的培训费用及继续教育或证书维护费用,以及公司内部职业资格体系的建立、培训的组织、认证的实施等系列相关费用)一并纳入年度培训预算,依据职业资格管理的任务要求和进度安排预算费用的申请、管理和使用;
b)员工可依照公司职业资格的不同管理要求,按强制取证、鼓励取证和自愿取证的不同种类,分类享受职业资格取证费用的报销待遇。
7.8.1.2 对强制性,在国际、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范围内的取证,先由员工垫付职业资格考试、取证、续证及相关的培训费用,通过考试或认证取得正式证书后一次性报销全部费用。
7.8.1.3 对鼓励性职业资格的取证费用,本着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原则,统一先由员工垫付职业资格考试、取证及相关的培训费用,通过考试或认证取得正
式证书后一次性报销总体费用的50%,以鼓励员工的取证行为。
7.8.1.4 对自愿性职业资格的取证费用,公司不在费用上给予政策支持。
7.8.2 出国培训管理
公司境外培训,由各部门依据工作需要制定培训方案、计划,经实业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报总公司备案实施。
7.8.3 培训协议的签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单位必须与培训员工签订培训协议:
a)公司批准选派到国外进行培训的。
b)在国内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培训时间在半个月以上的。
c)培训费用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
8 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