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试题(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秋瑾是一位自尊自强的女性,我们在名著阅读也读到了这样的女性,如________笔下的简·爱,施耐庵笔下的________,还有李汝珍笔下的________。

【答案】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解析】【分析】《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施耐庵笔下的名著《水浒传》典型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三位女英雄”: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

二类是奸邪女子:潘金莲、王婆、阎婆惜等。

三类是弱势女子:林冲娘子金巧莲、金翠莲等。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闪耀着女性光辉的长篇小说。

唐小山(即唐闺臣)是作者心中无可争议的女主角,而另一位女子孟紫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又一人物,甚至在作品的下半部分风头盖过了唐闺臣成为主角。

故答案为:夏洛蒂·勃朗特;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唐小山(唐闺臣)、孟紫芝【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积累能力。

阅读文章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记住重点人物及人物的特征等,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

3.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儒林外史》中关于范进的其他章节,分析范进形象。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

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

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

”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

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

”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若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

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儒林外史》第四回________【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虚伪的人。

他在为其母守丧期间,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但他却捡大虾丸子吃,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几十年皓首穷经,只为了考取功名;他猥琐、卑微,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总之,他是一个人格被扭曲的腐儒的形象。

【解析】【分析】选段中范进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可是文中却写到“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范进是一个虚伪的人。

他在为其母守丧期间,不用所谓象征奢靡的银箸和象牙筷子,按说也不应吃荤菜,但他却捡大虾丸子吃,可见他心口不一,虚伪之极。

纵观全书,他热衷功名,几十年皓首穷经,只为了考取功名;他猥琐、卑微,没有中举时,在胡屠户面前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出;中举后变得庸俗虚伪,比如对周进嘱咐要照顾的荀玫特别用心。

总之,他是一个人格被扭曲的腐儒的形象。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4.名著阅读。

(1)在罗切斯特的房间放火,并且撕裂简·爱的婚纱的人是()A. 格雷斯·普尔B. 布兰奇小姐C. 谭波尔小姐D. 伯莎·梅森(2)研究者陈美玲认为,《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

请你结合作品中周进与范进两个人物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D(2)《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的巨大反差揭示了世态炎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简·爱》的阅读理解,在罗切斯特的房间放火,并且撕裂简·爱的婚纱的人是罗切斯特的妻子伯莎·梅森。

故选D。

(2)《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考到五十多岁,连个秀才都没有中,但在他的思想里,除了考秀才,再没别的人生意义了,他人生价值的标准也就是科举考试。

虽然那个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腐朽、没落,成为了迫害读书人的工具,但他认识不到,还一心追求着。

后来周进看了他考试写的文章,居然认为是好文章,所以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标准都被扭曲了。

所以作者写范进、周进这两个人物,主要目的都是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文化人的思想毒害。

故答案为:⑴D;⑵《儒林外史》真实地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

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范进,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的巨大反差揭示了世态炎凉。

【点评】⑴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掌握其形象特征。

阅读名著,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

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

做此类常识题,注意题干要求答什么,简要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5.实验中学九年级(1)班组织了一次“与小说人物对话”的读书活动,请你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都是你们惹的“祸”】在小说人物艺术画廊中,一个个鲜活的、个性突出的人物穿越时空,永远飞翔在文学的天空。

这不,简·爱和林黛玉就这样相遇了,她们同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惺惺相惜。

可偏偏来了个多事的猪八戒,他硬是要对两人做一番评头论足。

于是吸引了一群好事之徒的热议,她们的“粉丝”竟然互相攻击起她们来了,请你为她们写出相应的理由。

①简·爱的“粉丝”:我不喜欢林黛玉,理由是:________。

②林黛玉的“粉丝”:我不喜欢简·爱,理由是:________。

(2)【活动二:我为你正名】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往往带有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以致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中的原型有很大的出入,曹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试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学习历史的体会,谈谈你对曹操的认识。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________。

历史中的曹操:________。

(3)【活动三:他的心思向谁说】范进、孔乙己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一个喜极而疯,一个悲惨而死,这天他们结伴而行,来到了法院,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控诉,请你帮他们拟好诉讼词。

【答案】(1)任性,多愁善感,不坚强,动不动就流泪;太桀骜不驯了,太坚强独立了,缺乏女性的温柔(2)是一个诡计多端、嫉贤妒能、生性多疑的奸雄;是一个胸襟坦荡、有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3)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林黛玉和简·爱的评价,所不同的是要写出人物的缺点。

这就需要考生对名著中的人物要有一个自己独特的认识,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

(2)本题除了考查小说中曹操的人物形象,还考查历史中的曹操,这就不仅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历史宽度,还要能把准确的表达出来。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名著内在的思想性理解能力。

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用名著中人物的口吻,去揭示批判封建科举才是关键,学生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做好此题。

【点评】本题先后考查了分析人物优缺点;正确评价名著中人物形象和课外知识延伸扩展。

这类题型的意义在于强化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唤醒阅读在个人精神成长中的独特滋养。

6.语文实践活动。

名著知识解答。

(1)【名著馆】《水浒传》中有一人能日行五百里,行走如飞,他是戴宗,绰号为________。

本为监狱长,后因________(人名)在________(地名)题反诗入狱。

(2)【朗读厅】A在朗读者第六期中,一盏青灯、一杯热茶,光亮中斯琴高娃把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怀娓娓道来,这一幕打动的不只有节目主持人董卿,荧屏外的观众也在一边感叹老戏骨字正腔圆的台词范,一边也感动于斯琴高娃对自己母亲的深情。

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朗读者的魅力。

B班级要举行“我爱朗读”的经典诵读比赛,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条活动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20个字)初中三年,课本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课文,请选择你一篇你喜欢的文章参加比赛,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答案】(1)神行太保;宋江;浔阳楼(2)《春》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引发我无眠的思绪。

【解析】【分析】(1)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记死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一问,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要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要注意不要脱离“我爱朗读”这个主题。

二问,喜欢的理由可以有如下考虑: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用什么手法写的,语言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写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读完文章的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