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护理常规
4.泌尿系感染:尿液的量色及性状、停尿管后有无尿路刺激症及尿潴留或尿失禁;鼓励多 饮水,保持排尿通畅。按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病情允许时,尽早选择间歇导尿。
5.肺栓塞: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情况。典型表现为咳嗽、胸痛、呼 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改变。但有些患者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如有明显低氧血症, 又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 应密切观察,并应开始治疗。
。 奋等),预防口腔真菌感染,同时遵医嘱给予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
• 6.疼痛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宣教疼痛的评分方法,疼痛引起的原因 及减轻疼痛的方法,如药物控制,理疗。颈椎骨折患者可采用枕颌带牵引或颅骨牵引, 减轻疼痛。
• 7.安全护理:患者有感觉异常,肌力下降,行走不稳等须注意安全,防坠床跌倒,避免 热敷,防烫伤。
持续评估
1神志、生命体征。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4.病情及主要症状:
4.1疼痛:部位、程度、伴随症状,疼痛的诱发因素,疼痛 的进展情况。
4.2感觉异常:部位、程度、性质。 4.3活动受限:颈部活动受限,四肢肌力可能下降,截瘫平 面改变。 4.4排便功能障碍。 4.5.泌尿系统功能障碍 5.颈托或枕颌带、颅骨牵引情况。 6.管道护理(导尿管、引流管) 7.药物安全 8.实验室检查结果。放射检查结果:X线、MRI、CT。
• 9.中枢性性高热护理:保持病室通风,调节室温20~25度,鼓励多饮水,补充足够的 水、电解质。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头部置冰帽,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经过部位放 置冰袋。综合物理降温时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降温效果,注意观察是否有面色苍 白,口唇发绀,四肢冰冷,皮肤发花,寒战等寒冷反应症状,如有应暂停物理降温, 使用冰袋降温不得置于胸前、腹部及后颈等部位,因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以防发 生冻疮及反应性心率减慢,腹泻等并发症。
• 坠床跌倒的危险:卧床时加强床上功能锻炼。请康复科医生协助患者功能锻炼、正确 下床。初次下床需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活动时有家人陪护,地面防滑,选择防滑鞋, 避免裤腿过大过长。注意安全宣教。
脊髓损伤
•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康复应早期介入。中后期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预防并发症,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康复目标:
干预措施
1.体位与活动:脊髓损伤患者卧床休息,颈椎骨折或脱位必须绝对卧床, 颈部制动,颈托固定或 枕颌带牵 引,轻微轴线翻身,确保头颈肩一直线;搬运时应采取平板搬运 或三人平托法,颈部颈托固定制 动,保持 患者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
2.饮食与营养: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情况,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高 维生素、 高纤维素和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量,以免出现便秘。嘱患者少进食甜食等易产 气的食物
临床特征
感觉障碍
截瘫平面以下感觉消失 或减退,完全性截瘫患 者鞍区(会阴区)感觉 消失。
运动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 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 肌力下降。
反射障碍
脊髓休克期,中枢 反射消失 休克期之后反射亢 Leabharlann 和病理 反射。括约肌功能障碍
其他障碍
尿储留,尿失禁及反射性排 尿,可出现腹泻、便秘或大 便失禁。
• 10.中医治疗: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取针灸、泡脚、脐贴的方式,促进患者肢体血 液循环。
11.个人护理: 11.1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和皮肤管理,每天定时翻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气垫床,
保持患者皮肤干燥。 11.2截瘫早期留置导尿,持续引流尿液,经过2-3周后改为定时开放,每4-6h开放
一次,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萎缩,便于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功能,鼓 励患者多饮水,可防止泌尿道结石,定期为患者更换尿管、膀胱冲洗,保持尿管开 放、尿道口的清洁,在恢复期应尽早进行间歇导尿,同时指导饮水计划,指导并教 会患者家属进行神经源性直肠和膀胱的康复训练。
每日清洁护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旁准备气管切开包。
4.牵引护理可分为枕颌带牵引和颅骨牵引。 4.1遵医嘱抬高床头,观察牵引是否确实有效。 4.2.颈椎骨折或脱位已复位时,在颈部和两肩之下垫薄枕头,严格遵医嘱放置
头颈位置。 4.3根据医嘱调整牵引重量。 4.4.颅骨牵引针孔一天2次5%碘伏或75%酒精消毒,预防针孔感染。 4.5.保护枕后皮肤,预防枕后压疮。 4.6.枕颌带牵引时,予以内衬小毛巾,注意下颌及两侧耳廓卡压处皮肤有无发
并发症及护理
并发症
压疮
呼吸道并发症 泌尿系统并发症
体位性低血压
骨骼系统并发症:异 位骨化、骨质疏松
VTE
• 1.呼吸困难、肺不张、窒息:观察呼吸音、呼吸频率节律、咳嗽咳痰、氧 饱和度情况;有无误吸及痰液堵塞,有无胸闷气急。并及时祛除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气切包及吸痰装置。必要时通知医生,妥善处 理,准备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
红皮损 4.7.如发现有过度牵引危象(表现为肌肉痉挛、不正常运动或不对称的眼球活动)
或牵引松弛、无效及时通知医生,减少重量。
5.药物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后8小时内应用甲强龙冲击治疗护理临床上常大剂量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首次剂量可达30mg/kg,15分钟内静脉滴入,隔45分钟后 采用5.4mg/kg/h静脉微泵维持24小时。同时注意甲强龙的副作用,冲击期间需 心电监护(如水钠潴留、高血压、高血糖、低钾、低钙、应激性溃疡、精神性兴
6.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vte评分表评估患者vte风险,注意早期观察双下肢有无色泽皮温 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足背动脉搏动,必要时测量比较两下肢周径,若相差0.5cm以 上及时通知医生。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并补足液体,建议患者多饮水,使血液得到 稀释。一旦血栓形成,患肢应制动,禁止热敷、按摩、下肢垫不要太硬。饮食上宜进低脂, 富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应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以防 发生肺栓塞,定时检查身体其他部位出血情况,患肢情况,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 2.脊髓神经损伤:观察感觉、活动情况与之前比较有无异常。
• 3.肺部感染:观察两肺呼吸音、咳嗽咳痰情况;体温,血象,胸片变化, 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鼓励多饮水,卧床时鼓励床上活动,病情允许时 尽早下床,保持室内通风,定期进行室内空气消毒,采用湿式打扫;对 气管切开者应正确吸痰、湿化气道、清洁口腔等护理,用双层湿纱布覆 盖气管口,雾化吸入2次/天;严格按无菌操作。
• (5)鼓励病人进行四肢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如上肢外展、扩胸运动、两手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 • (6)鼓励病人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主活动,如饮食、穿衣、洗漱、移动、颈部活动、
主动运动训练 肢体被动运动 加强呼吸训练 保持正常体位
维持和增强残存的肌力 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预防肺部感染 预防压疮形成
肢体功能锻炼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经常肌肉活动和锻炼,肌纤维会越来越发达有力,反之就会出现废用 性肌萎缩,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使病人及家属能主动配合,提高功 能锻炼效果,包括已瘫痪与未瘫痪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性脊质髓。的 结 构
两个膨大 颈膨大(颈5-胸2),发出神经根支配上肢;腰膨大(腰1-骶2),发出神经根支配下肢
形状
细细的管束状神经结构,位于椎管内。 位置 全长40-45cm,相当椎骨的2/3
是脑干向下的延伸,是中枢神经系 统的低级部位,上端与延髓相连, 下端呈圆锥形,以终丝终止于第一 腰椎( 初生儿平第三腰椎)
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体温 调节障碍、低血压或相对性 缓脉,可有阳痿、月经失调 等。
护理问题与措施
护理问题/关键点
1 呼吸道管理 2 窒息(咳嗽、咳痰、喉头水肿、肺不张、误吸) 3 疼痛 4 颈托护理 5牵引的护理 6术前食管气管推移练习 7躯体活动障碍(皮肤受损的危险、便秘、下肢挛缩畸形、跌倒坠床 8药物(甲强龙) 9中枢性高热 10饮食护理(摄水量、术后饮食护理) 11导尿管护理(留置导尿、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 12引流管护理 13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脊髓神经 染、泌尿系感染) 14心理护理 15 健康教育
• 8.颈托护理:检查颈托是否合体,对软组织有无卡压,对皮肤有无摩擦,固定带是否牢 固。检查位置是否正确,松紧是否合适。保持颈部皮肤清洁、干燥。颈托内垫棉垫(或 棉布),每天更换。侧卧时,垫高头部,高度与肩膀同宽,使头、颈和躯干保持一直线。 平卧时,垫高头部2~3cm,使头、颈、躯干保持一直线。意识清醒配合的患者可打开 颈托,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
12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护理:一般手术后会留置负压引流管,一般引流24-72h,放 置引流管后需医护人员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及时记录,正常情况下手术24h内 切口引流量应在100ml以下,如果发现液体过多且颜色鲜红,伤口敷料出现渗血异 常,或发现伤口周围局部隆起,患者主诉呼吸费力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实 施抢救。
3.心理护理:脊髓损伤伴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导致患者恐惧、 悲哀、绝 望的心理,应多用鼓励性语言,给予安慰和必要的病情解释,稳定其情绪,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正确对待疾病。及时与家人进行沟通,鼓励家属在照料患者时为其提供帮助与支持。
4.呼吸道管理: 4.1指导患者定时做深呼吸和用力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勤翻身拍背,遵医嘱予体位引流。 4.2遵医嘱予雾化吸入 4.3气管切开患者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保持气管套管固定在位,气管套管口用双层纱布覆盖,
3.进行健肢的主动运动,可用哑铃或拉弹簧锻炼上肢和胸背部肌肉;
4.病情允许时在床上练习坐起,逐渐过度到借用辅助工具下地站立行走,指导患者独立完成翻身,穿脱衣裤, 自己放便器大小便等,通过锻炼使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肢体功能锻炼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经常肌肉活动和锻炼,肌纤维会越来越发达有力,反之就会出现废用 性肌萎缩,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使病人及家属能主动配合,提高功 能锻炼效果,包括已瘫痪与未瘫痪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