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镜头四: 文言文
白话文
古者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使乘輶轩 以采访之,公卿大夫,揄扬上德,论列政治,皇华命使,江汉
纪勋,斯干考室,駉马畜牧,………三代盛强,罔不由此。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梁启超
感受新文学的魅力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c 其中“心中的辫子”指( )
A、孔孟之道
B、民主自由
C、封建思想
D、程朱理学
1988年沈嘉蔚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
探究二:《新青年》传播什么思想开启国民意识?
“ 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 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 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包好,包好! 这样的趁热吃 下。这样的人 血馒头,什么 痨病都包好!”
封提建倡迷科信学
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 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 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 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 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 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 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 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 束了年轻的生命。
读 一
一、探办刊的缘起,明大师的用心

背景篇

志 二、观封面和篇目,寻杂志的主题

内容篇

段 三、看杂志的读者,听历史的回音
历 史
影响篇
材1、料动一摇:了“封我建要道和德皇礼帝教离的婚统”治地位
1931年8月25日,淑 妃文琇聘请了律师,要求 和废帝溥仪离婚。她说: “当今无男女、种族、宗 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 上一律平等。”这桩石破 天惊的大离婚案震动全国。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新青年”的呐喊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
对于中取国传其统文精化华的看,法带去有一其定的糟片面粕性
课堂小结
兴起

文 化
内容


影响
背景 时间 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提倡民主和科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倡导文学革命 进步 局限 性质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开 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辛亥亥革革命命 新新文文化化运运动动
主要篇目 《敬告青年》《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 主要流行地点 北京大学
探究一:北大为什么成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胡 适
陈 独 秀
鲁 迅
李 蔡大 元钊 培
辜鸿铭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蔡元培
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 梳着小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一 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 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民主
科学
镜头一:辛亥革命后中国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封建思提想倡仍民旧主根深蒂固
镜头二:鲁迅的小说《药》中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 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 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 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 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 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 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 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 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 的痨病。
材3、料为三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互为因果的。
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
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胡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这一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以巩固民主共和为目的
D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1914年12月,袁世凯 “祭孔”,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以《新青年》为视角
读 一
一、探办刊的缘起,明大师的用心

背景篇


二、观封面和篇目,寻杂志的主题

内容篇




《新青年》概况
创办时间
1915年
曾用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青年杂志》
主要撰稿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历史组: 徐岑洁
回顾近代化的历程:
1840年,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 但是,1895年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灰飞烟灭,
——洋务运动破产
1898年戊戌六君子,血洒北京菜市口,
——维新变法失败
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民主共和破灭
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
材料2、二使:中毛国泽人东民、接蒋受介了石一读次《民新主青和年科》学的洗礼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
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
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1919年12月4日:“看《新青年》。” 1919年12月5日:“上下午各看《新青年》杂志一次” 1919年12月10日:“看(《新青年》)易卜生号。” 1920年4月9日:“在船上《新青年》。” 1926年4月21日:“看《新青年》。” 1926年4月22日:“看《新青年》。” 1926年5月5日:“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以练促思
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
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
《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哪一时代的到来
A.自强求富
D ( )
B.变法救国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旧道提德倡草新菅道德人命
《新青年》的内容
《提倡敬民主告青提年倡科》学
反对专制
反对迷信
《提反狂倡对人新旧日道 道记德 德》《《提 反文文倡 对学学改新 旧革良文 文命刍学 学论议》》
“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蔡元培
探究三:什么文学表达形式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革命?
C、是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铺垫作用。
探究四: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 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 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