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内容提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的行为。

近年来有进一步增多趋势,其呈现出的特征、产生的后果令人堪忧。

严重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

目前,家庭暴力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给予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必须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内在原因加以解决,尽快建立起道德、法律、社会、爱心等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缓解家庭暴力现象的蔓延。

关键词:家庭暴力特性成因对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中发生过家庭暴力行为,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范围内发生的暴力行为。

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常见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丑恶现象,也已经是一个涉及全球性的问题。

家庭中的弱者,如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都有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根源来自于男尊女卑、父权制的传统陋俗,它严惩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这一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以,我想在这里谈谈家庭暴力问题。

我国于2001年4月实行的婚姻法对家庭暴力制定了一些具体的约束条款,如将家庭暴力作为受害方提出离婚的一个条件,受害方离婚时可以请求损害赔偿等,还明确规定受害方可以请示公安机关援助和居季会进行劝阻,要求追究加害方的法律责任等。

因此,家庭暴力现在不是“家务事”,而是一种需要法律予以制裁的行为。

这说明,政府也十分关注家庭暴力问题。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一般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是古今中外家庭中较常见的普遍现象。

就其含议而言,我认为是这样的:家庭暴力是指一切具有家庭关系的成员中发生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行为,具体应该是“家庭内部发生的对身心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配偶、家庭中对女方的性虐待、强奸配偶和其他有害于妇女身心健康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

这个解释从字面上讲是广泛的。

而我们所认识的家庭暴力,一般是指男子对妻子行使的暴力行为,有人称之为“殴妻现象”。

如英国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男性伴侣为了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施行的暴力和虐待行为。

也有人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对家庭成员进行肉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折磨、伤害和虐待行为。

认定家庭暴力,首先就要搞清“家庭”和“暴力”两个关键词的含议,所谓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成员单位。

家庭成员是指基于婚姻和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第3条)规定的家庭成员,指下列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1、配偶或前配偶。

2、现有或曾有事实上之夫妻关系、家长家属或家属间隔关系者。

3、现为或曾为直系血或直系姻亲。

4、现为或曾为四亲等以之旁系血系或旁系姻亲。

所谓暴力,我认为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其法律含义是指行为人为了取得某种利益或满足某种欲望,而以急速猛烈的打击或强制形式,对对他人人身或财产突然实施的一种非法行为。

暴力应具以下特点:性质的违法性、形式的急速猛烈性、时间的突发性、后果的的严重性、主观的目的性等。

经研究认为,从家庭暴力的字面含义及其人们对该问题关注之初衷,并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家庭暴力可以定义为“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被害人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因此,家庭暴力行为不仅包括夫妻间,而且包括具有长辈、晚辈等代际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们间相互发生的暴力行为,这不仅包括对被害人的肉体上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包括对被害人的精神上暴力行为。

二、家庭暴力有以下特征从现实生活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结合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可以将家庭暴力的特征归纳如下:(一) 对象的特定性家庭暴力对象的特定性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不仅存在家庭关系,而且表现为被害人身份相对特定性。

一方面,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同一家庭中共同生活的成员,如夫妻、父子、婆媳等;另一方面,家庭暴力中最普遍、最严重的受害人是家庭成员弱势群体。

就现实情况看,家庭暴力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其中尤以女必多,女性中突出地表现为妻子。

家庭暴力的对象除了受害人的身体、精神以外,是否包括与受害人有关的财产或其他物品,如使用暴力和赤将妻子的高档陪嫁品毁损的行为,能否认定为家庭暴力,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此都没有明确规定,给法学理论一个想象的空间。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条规定:婚姻法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这里给出的问题有二:一是“其他手段”是否包括使用暴力毁与受害有关的财产或其他物品的行为;二是“给……等方面”是否包括与受害人有关的财产若其他物品?笔者认为,上述司法稀释将家庭暴力的危害结果定性为“綸春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把家庭暴力的对象理解为包括与受害人有关的其他物品给受害家庭成员的精神造成一定伤害后果是现实中常见的,如以损害被害人贵重的私人财产使被害人痛苦不堪而达到逼其就范的目的等。

这一观点,不仅有国内一些权威性词典的解释作为支持,如《高级汉语大词典》等名词典将暴力就解释为“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而且也得到国内一些理论界同行的认同。

如有个人认为,“所谓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或者以暴力为肋迫手段内容,非法侵犯他人或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犯罪行为”。

再比如,防害公务中的“”暴力方法,主要是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人身实行打击或强制,如捆绑、殴打、乃至轻伤害等。

介理,如果针对国家工作人员而向物品使用强暴行为的,如砸坏国家工作人员办公处的门窗、推翻办公桌、砸碎办公用品,严重防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也可以纲入暴力方法的范畴而构成本罪。

再者,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中,暴力称为强暴,台湾刑法学者们将强暴分为直接强暴和间接强暴,所谓直接强暴就是对被害人人身的暴力,所谓间接强暴是“行为人间接地对行为客体以外之第三人,或和赤客休一家之言所有物,施以强暴”。

由此可见,间接强暴中包括了对被害人所有物品的暴力。

尽管这些学者都是刑法学意义上对暴力的解释,但家庭暴力中的“暴力”与刑法学意义上的“暴力”除了在危害程度上即在量上有所不同外,其并没有质的差异。

(二)行为的隐蔽性和赤的隐蔽性主要表现在:1、家庭暴力发和天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地一般都在家里,鲜为人知;2、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人错误地将其归为“家务私事”、“个人隐私”,认为是“家丑”或“家事”不能外扬,邻居和其他人更不愿干预这种“闲事”,使得很多被害人,特别是女性,在受到侵害时,宁可在家忍气吞声、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愿声张,这就便得很多家庭暴力不能及时暴光得到解决,直到由其导致恶性案件发生时,才大白于天下。

调查显示,只有13.4%的妇女,经历10次以下的暴力侵害,她们才会向法律或社会求救,而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平均要经历24.3次暴力侵害后,她们才会向法律或社会求救。

(三)主观的故意性与其它暴力行为一样,家庭暴力行为人的主要方面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故意的,而且大多数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其目的主要表现为获取某种利益如财产,或满足某种欲望如性爱。

家庭暴力不存在过失问题,这在我国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中明确体现,该法第2条明文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罪者,谓家庭成员间故意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而成立其他法律所规定之犯罪”。

家庭暴力的故意大多是直接故意,但也存在间接故意的情形,这主要是表现对受害人的精神侵害方面,如虐待行为。

(四) 行为的普遍性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球公害而为世界各国所关注。

有资料显示,美国每年有4百万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受害妇女总数超过了强奸、抢动及车祸受害妇女的总和,平均每天三名妇女成为家庭暴力的亡魂:泰国曼俗50%妇女经常遭受丈夫的肉体摧残;我国台湾地区有20%-30%的上层家庭存在暴力和赤。

在我国国内,仅仅2003年为例,全国妇联共收到1万多起遭受家庭暴力的投诉。

广东省妇联在广州等11个城市1389个家庭进入户抽样调查表明:有29.2%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有79.4%存在丈夫对妻子施暴。

郑州市妇联在近3年所接待的上访投诉中,近1/3是家庭暴力案件,其中2003年接待处理家庭暴力事件124件,比2002年上升了33.3%,更为严重的是,由家庭暴力所导致的刑事案件也逐年上升。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3年审结的家庭暴力导致杀人的恶性案件达14起,占全市审结的重大刑事案件的3.9%。

(五) 行为的违法性在民主、法制社会里,任何暴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家庭暴力也不例外,其违法性主要表现为施暴者的行为违反国家有关保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规定。

虽然我国目前尚无惩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反家庭暴力法》,伸腿有关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禁止家庭暴力的内容普遍涉及于《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条文中,甚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件(试行)》也有相关规定。

由此可见,只要实施家庭暴力,轻则违法,重则构成犯罪。

(六) 手段的残暴性暴力是指行为人在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时采取的摧残、强制他人身体的一种凶恶、残酷的手段,它不单纯是故意的伤害行为,与一般橡皮力行为动作如推搡、拉扯、争脱也有区别,具有残忍性,如殴打、用烟头烫,泼硫酸残忍地伤害器官等。

家庭暴力引发的犯罪多为恶性案件。

因为侵害人与被侵害人之间的养殖关系,一般轻伤性家庭暴力,受害者出于多种原因,往往总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忍将施暴人诉诸法律,只有在事件愈演愈烈后,导致人身伤亡才会使犯罪暴露。

此外,残酷的精神暴力也屡见不鲜,所以国家更应该尽快立法,不给家庭暴力的实施者以可乘之机。

(七) 后果的严重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首先,它严重摧残了被害人的身体,使其受到肉体伤害和痛苦,甚至直接导致被害人的死亡。

身体上创伤更难愈合,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如导致精神失常,人格扭曲或因不堪精神重负而自杀、自残、离家出走流落街头,极端者甚至以身试法,以暴抗暴,造成一系列悲剧。

有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儿人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再次,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严重地危害社会安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其和睦与安宁自然关系到社会安定和发展,而受寄放暴力侵害的人,在其人身、人格、名誉等最基本的权利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全身地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去呢?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暴力对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