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案格式【篇一:幼儿园语言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模版】幼儿诗歌学习目标:1.掌握幼儿诗歌的朗诵要领。
2.能根据幼儿诗歌组织语言活动。
3.能对幼儿诗歌活动计划及实施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训练一解析幼儿诗歌活动训练目的:1.了解幼儿诗歌的特点。
2.学习朗诵幼儿诗歌的方法步骤。
3.理解幼儿诗歌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学一学:幼儿诗歌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摇篮曲》大班活动背景:孩子的“任性”是令家长头疼的事情,而成人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造成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任性,用威胁和打骂的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方法能使幼儿暂时有所收敛,但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使幼儿情绪愉快减少任性,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力。
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行为。
2.能初步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3.做讲道理的小孩。
(评析: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任性是不好的行为并初步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1.“我要吃冰淇淋”看图讲述图片36张。
2.“应该怎样?”任性教学课件。
3.“谁对谁不对”教学课件、图片及笑脸娃娃、哭脸娃娃36张。
活动过程一、通过看课件“涛涛、娇骄、牛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是不好的行为。
1.幼儿看课件,提出问题。
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是任性的孩子?2.教师小结: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
(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由着自己的脾气去做,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
这样做是不对的,是不好的习惯。
)二、谈话“怎样做?”以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1.提问:你告诉“三位小朋友”应该怎样做?2.教师小结: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懂道理的好孩子。
三、通过看图讲述《我要吃冰淇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1.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麻烦事?2.教师小结: 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四、巩固知识,做游戏《笑娃娃和哭娃娃》。
方法: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谁对谁不对》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
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贴一个小笑脸,反之,亦然。
幼儿游戏后,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对错。
五、结合幼儿自身实际,不断提高认识。
1.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
在生活中,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以后应该怎样做?2.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
六、歌表演《好孩子不任性》:以自娱自乐的形式,让幼儿感受不任性的孩子会得到很多快乐,保持愉快地情绪。
(评析:本次活动教师通过采用幼儿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说说、听听、讲讲中,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懂得任性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在“应该怎样做?”的环节中,不断提高自控能力。
以达到克服“任性”的教育目的。
)此案例不合要求,仅供参考记一记:幼儿诗歌的朗诵方法1.划分节奏。
2.充满童心、想象丰富。
3.有角色感。
(注意将诗歌朗诵寓于灵活多样,富于情趣的活动中,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审美性或教育性。
)训练二设计幼儿诗歌活动计划训练目的:1.尝试设计幼儿园诗歌活动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2.完整撰写幼儿园诗歌活动计划。
做一做:一、设计大班幼儿诗歌活动。
(一)分析大班活动《摇篮曲》的活动目标,完成下列单选题。
1.对照大班语言活动目标中的诗歌态度目标,你认为在《摇篮曲》活动中能激发幼儿哪些“感恩”的情感与态度?()。
a.初步了解幼儿感恩妈妈爱的方法; b.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妈妈的爱;c.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2.对照大班语言活动目标中的语言运用能力目标,你认为在《摇篮曲》活动中能培养幼儿哪些“仿编诗歌”的语言运用能力?()a.初步了解幼儿感恩妈妈爱的方法;b.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妈妈的爱;c.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3.对照大班语言活动目标中的语言认知目标,你认为在《摇篮曲》活动中能使幼儿获得“感受妈妈的爱”的哪些认知?()a.初步了解幼儿感恩妈妈爱的方法;b.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妈妈的爱;c.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二)结合大班诗歌学习活动的目标设计该活动的活动步骤 1.导入活动的设计:(1)想一想:你准备用哪种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a 角色扮演b 视频呈现c 图片展示 d 故事引入e 其他方式(2)请设计你的导入过程,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基本部分的设计想一想:(1)用怎样的方式让幼儿认识“摇篮”?请把你的想法填在横线上。
1.如何引导幼儿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请把你的方法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可以什么形式活动引导幼儿仿编诗歌?请把你的方法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3.结束部分的设计:想想:以怎样的方式结束活动?。
4.活动过程中关键性提问的设计。
想想:围绕活动的目标可设计哪些富有启发性的提问?1.。
2.。
3. 。
(三)分析该活动的活动准备: 1.进行本次活动与幼儿的什么经验有关?2.根据活动目标以及活动方法,进行本次活动需要创设怎样的环境以及需要哪些材料?。
(四)分析活动延伸:(活动延伸的方法可有:家园共育、领域渗透、环境创设、区域活动等)想想:你会设计怎样的延伸活动?。
二、请按照教案的格式完整撰写幼儿园大班诗歌活动计划:《摇篮曲》评一评:一、请仔细阅读分析“教案评分表”,并对照评价表对幼儿诗歌活动设计逐项进行评价并记录。
二、请以小组为单位互评本组同学所写的幼儿诗歌教学教案。
三、请将评价的结果在“教案评分表”中做好记录。
附:悟一悟:请对照教案评价表谈谈你在设计幼儿诗歌教学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训练三尝试幼儿诗歌活动的组织训练目的:1.熟知组织幼儿园语言活动的评价标准。
2.能按试教的程序进行试教并进行反思。
做一做:【篇二: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语言教案:比一比【教学意图】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
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
在幼儿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领域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
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帽子和围巾;图画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
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
【重难点】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1、边讲故事边演示图片,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
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
(2)幼儿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
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幼儿:李子多。
因为李子还有呢。
(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
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
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幼儿:就是围巾大。
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幼儿自主翻阅图书。
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
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
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
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
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
【延伸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
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
幼儿2:我讨厌兔子。
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
【主要内容】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
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
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领域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
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
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
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
(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
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
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
(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3)对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篇三:怎么写幼儿园教案】教你写教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撰写活动设计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师如何撰写教案。
教案写得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在教案的实施过程即上课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条不紊、中心明确。
反之,则条理不清、轻重不分,教者思绪不明,学者一头雾水,就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写好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这就如最平常的吃饭,总要在吃前先把饭菜准备好才能开始吃,饭菜可口就吃得香,饭菜味道不好也就难已下咽。
那么,怎么样才能准备好一桌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即一个好的教案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教材的选择做菜首先要买菜。
买什么菜,要买多少菜都要慎重考虑,要考虑吃饭人的口味喜好、胃口大小,如果买的菜是人家不喜欢吃的,或者菜烧多了吃不了烧少了又不够吃,那这顿饭都是做得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