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十大关键词

2016十大关键词

2016十大关键词骗补、透支、雾霾、跨界、资质、直播、罚单、VR、官降和跳槽,这些是我国2016十大关键词。

2016年已经成为历史。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今年是重要的转折之年,自主品牌走高端路线、多家厂商研究自动驾驶、豪车品牌大力推广混动车型、SUV高烧不退、互联网跨界造车……本期策划,我们选取了十大关键词,回顾汽车行业不平凡的2016。

这一年终将过去,带走浮躁的心态,留下华丽的碎片,也埋下发芽的种子。

骗补比亚迪4S店总经理自缢身亡;苏州金龙总经理跳楼自杀;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被捕······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将人们拉回到2016年掀起汽车圈最大波澜的新能源骗补事件中来。

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2015年是飞速发展之年,那么2016年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和行业的调整之年。

从2016年初的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曝光,到四部委雷厉风行地展开专项督查,再到9月部分严重“骗补”典型案例公开,90多家企业涉补金额高达92亿元。

可以说在今年市场销量继续攀升的平静表象之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实际上暗流奔涌。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给车企留下时间,帮助其通过技术升级和扩大规模,最终走上企业能够盈利、消费者买得起的市场化阶段。

原本要送上马扶一程的激励政策没有换来企业的快马加鞭,反而成了人人觊觎,意图空手套白狼的造假手段,牟利之丰令人瞠目结舌。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对河南少林客车、深圳五洲龙汽车、苏州金龙汽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等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对涉及“有牌无车”的4家企业给予“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问题车型、暂停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申报资质、责令进行为期6个月整改”等处罚措施,对骗补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更是下达了“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告知书。

?切·格瓦拉讲:“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新能源车企,在市场消费环境、政策等利好的情况下应该认清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把发展技术、产品能力以及提升品牌认知度上下功夫。

透支“如果2018年彻底取消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汽车市场的增速可能仅有2%,甚至更低。

在现有购置税税率7.5%的政策下,2017年的车市增速也只能达到5%。

”这是近日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时,师建华进行的大胆预测。

新车产销量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的中国汽车市场,向来不缺少政策的支持、调控和庇护。

2016年的车市盛景,得益于2015年国庆前夕实施的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的刺激政策。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我国汽车销量已经达到2494.8万辆,同比增长14.1%,高于上年同期10.8个百分点。

其中, 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车销售数量为131875辆,占比59.92%。

在购置税政策是否延续争议不断的11月,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车销售数量为13687辆,占比为62.36%。

从2009年至今,针对汽车行业出台的相关刺激政策几乎年年都有,“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以旧换新”,依靠一系列的多轮刺激政策,从2009年中国的新车年产销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后,已经在这个“全球第一”的位子上连续稳坐了七年。

对比各时间节点,当政策优惠戛然而止时,车市的涨幅都会带来大幅度跌落,谁能说这只是种偶然的现象呢?雾霾北汽董事长谈雾霾:汽车确是重要污染源,但不是最主要的!中石化董事长谈雾霾:雾霾,油企有责任!中石油高层亲自撰文:烧煤才是雾霾罪魁祸首······关于雾霾的罪魁祸首是谁,一直没有定论。

但无疑,汽车没少“背锅”。

2016年,随着雾霾肆虐,这一话题被再度提起。

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受雾霾影响,北京车辆单双号限行,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当北京持续将近一周的单双号限行令下达后,微信圈里疯转着一个疑问:“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开着政府检验合格的车、烧着政府说达标的油、贴着政府发给的环保排放合格绿标,政府却告诉我空气质量差是汽车尾气造成的,我就纳闷儿了……难道是踩油门的姿势不对吗?”在2016年逐渐频繁的单双号限行中,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了最大的赢家。

2016年新年伊始,北京市公布2016年小客车数量调控政策,汽油车摇号指标再砍3万个,补增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指标增至六万个。

与此同时,单双号限行范围也在2016年扩大到北方多地,如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多地开始施行单双号限行。

但这些地区引发的不是新能源销量的爆发,而是燃油车的热卖。

据报道,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就引起了因单双号限行,掀起了市民添置第二辆车的需求,以便错日出行。

随着多地持续爆发严重雾霾天气,车企也悄然兴起了“雾霾营销”策略。

能够有效防止车内空气污染的产品,成了新车销售的又一卖点。

沃尔沃、英菲尼迪、雪铁龙等均率先加入“雾霾营销”行列,比亚迪汽车也随后推出最新研发的“PM2.5绿净技术”。

在有些经销商看来,“雾霾营销”甚至成为促成消费者果断出手购车的“临门一脚”。

跨界“女人如果真想要买点东西,是谁也拦不住的!要是真的要而你又不给买,自然会有隔壁老王给买!”这个段子在2016年12月15日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之后,刷了两天的屏。

论坛上,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珠海银隆,据传该笔投资高达10亿元;她还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土豪伙伴一起投,共计30亿元。

刚过几天,中兴通讯就对外披露,今年7月该公司成功收购珠海广通客车,组建中兴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贾跃亭曾说过,“万劫不复也要造汽车”。

目之所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似乎都爱上了造车。

不论是卖空调的,卖电视的,还是卖手机的,乃至于卖房的,都来扎寨垒营发力汽车行业。

2016年俨然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每个月都有新的汽车事件诞生。

不过,2016年同时也是跨界造车危机集中爆发的一年。

几乎是一夜之间,乐视、苹果以及和谐富腾危机集中爆发,能否维持既有战略存在巨大变数。

跨界车企与生俱来的“颠覆”力量,仍然存在,并跃跃欲试。

摆在跨界车企面前,除解决资金困扰之外,还得抓紧时间,拿出一款能满足消费者出行需求的车型。

资质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万向集团、江铃汽车,有媒体曾经报道称,新能源牌照只会发放十张,这使得每一张就如同“倒计时”一样。

在2016年的最后一周,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提前收到了2017年的“新年礼物”——国家发改委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显示,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正式获批。

因此江铃集团成为第七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每一张的出现,对于未获得牌照的车企,都相当刺激。

新能源牌照也称新能源车的“准生证”,意味着拿到牌照的公司才可以开始生产其通过测试的新能源车型。

因此对于众多想要发展新能源的车企,拿到牌照就如同结婚证一样,否则就没有资格“生产”。

据了解,目前排队等待评审,或者样车正在进行检测和通过检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多达二十多家。

如果说如同传闻的一样,剩下三张牌照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据悉,获得准入条件一共包含17项条款,包括技术条件、资金规模、融资能力、研发实力等。

其中,17项中有8项为“否决条款”,只要超过2项“否决条款”未达标,则该企业不符合“准入条件”。

直播“谢谢宝宝们的点亮。

”——这句萌萌哒直播金句,竟然出自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就在2016年9月北汽BJ20的上市发布会上。

那场发布会,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接近了300多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形成了庞大的移动用户规模,网络直播作为新兴的社交方式已经引发新一轮的媒介革命,迅速发展为新媒体内容营销的新阵地。

而要论2016年最火爆的互联网产品,那无疑非直播平台莫属。

2016年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从一个个冰冷的手机应用,变为充斥在年轻人休闲时光的热门话题;主播们从逼仄狭小的直播间走上大雅之堂,成为每场发布会不可或缺的角色;直播也从美女成群结队举着自拍杆到车企高管亲自上阵。

不得不感慨一句,汽车营销风起云涌,变化快得惊人。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直播平台数量超过300家,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且数量还在增长。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有研究甚至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

“直播”就这样成为2016年最特别的存在,没人能说清它凭什么这样红,也没人能准确预测它能红到什么时候。

平台在一拥而上,资本在推波助澜,土豪在一掷千金,网红在抓紧整容。

如果一款新车上市没请网红直播,那简直称不上是一次“成功”的上市活动。

而一次性邀请百位网红直播的新车上市活动,更是前无古人。

不过,在2016年,直播这把火烧得真快,变冷也是同样快得不可思议。

在一波又一波的严苛政策面前,没有许可证的平台讲话不再大声,浓妆艳抹的主播悄悄拉高了衣领,摇旗呐喊的资本已经掉头。

据报道,“在直播”的运营和公关团队已经离职,而直播大军的死亡名单也在不断加长: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猫耳直播、咖喱直播、熊抓直播,这些名字还没来得及被人记住,就已经被大众遗忘。

罚单人常说,时间是消磨伤疤最好的武器,那么即使是伤疤好了,在心里留下的阴影又怎样消磨呢?所以说哪有什么破镜重圆、重归于好,和解无疑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法。

只不过是罚款满足了“受害方”利益而已。

2016年度最引人注目的和解,无疑是大众汽车的“排放门”事件。

大众汽车坦承在美国柴油引擎排放测试中作弊且此手法性质多年。

在丑闻爆发一年后的2016年10月25日,美国联邦法官批准了大众就其柴油车排放造假丑闻所提出的147亿美元和解协议。

法院和解协议显示,大众汽车将向美国47.5万名大众及奥迪品牌2.0升柴油车车主进行赔偿,总金额将高达100亿美金。

此外,大众方面还必须提供近50亿美元来支持环保项目、减少排放并普及零排放车辆。

近日有报道称,大众有望与美国再次达成3.0升柴油车的和解协议。

知情人士表明,3.0升柴油车的全部和解协议所涉及到的准确价值并不确定,因为成本与多少车主选择回购有关,但最终成本至少超过10亿美元。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大众自2015年丑闻被曝光以来,一直处在事件的“阴霾”当中,如果说罚款能挽回百年德系品质的金字招牌倒还好,但是不诚信的产品伤害消费者的心,是永远无法花钱来“和解”的。

此外,欧盟委员会对几家卡车制造商开出了创纪录的29.3亿欧元罚单,因为他们操纵卡车价格长达14年。

戴姆勒被罚10.1亿欧元。

DAF被处罚金7.527亿欧元。

沃尔沃/雷诺和依维柯的罚金分别为6.704亿欧元和4.946亿欧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