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1、你对民间艺术的理解?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人文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

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

意义:
2、民间艺术的意义?
民间艺术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已经走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民间艺术虽然因社会发展的种种原因,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但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的中华民族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离开它,就不能称其为中华民族了。

3、民间艺术的主题:
1)生殖崇拜是民间艺术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生殖崇拜的表现方式就是无处不在的
祈子活动。

2)宗教信仰特点
3)民岁时节令
4)辟邪祈福、趋利避害
5)民间故事
4、民间艺术的种类?
剪纸、泥塑、面塑、年画、风筝、皮影
●年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年画。

与很多民间故事一样,民间年画与
水路交通便利和商业繁荣有着依附关系。

任何民间的艺术都脱离不了当地地理环境和民风的影响。

民间年画是中国社会变迁史的缩影。

年画的丰富文化内涵变现在方方面面,它与文学艺术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是随处可见。

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的画诀则体现着刻工画匠的经验和审美思想。

年画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梁平、绵竹、武强)朱仙镇木板年画:有黑白画、套色画;阴刻、阳刻。

特点:线条粗犷,粗细相间,头大身小,构图饱满,左右对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门神神马多,严肃端正。

人物造型具有显著的地方戏剧特征。

桃花坞年画:采用木板套印、手绘两种色设方法。

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

构图丰富、色彩艳丽、装饰性强,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征。

●剪纸艺术的特点:有阴文、阳文。

剪纸艺术的特点?
1)线线相连与线线相断由此形成千剪不落,万剪不断圆、尖、方、锯、须
2)构图造型图案化在构图上,表现三度空间的形象,作对称、均齐、平衡、
组合、连续,层层垒高、隔物换景
3)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
4)色彩单纯明快在对比色中协调,少用邻近色
5)刀法要稳、准、巧
民间剪纸的风格特征:
1)依附性与独立性的统一
2)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3)变异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表现形式:窗花、门笺(流苏)、斗香花、鞋花、喜花
表现内容:人物、鸟兽、文字、鳞介、花木、昆虫、山水
剪纸艺术的鉴赏:
1)刀味与纸感
2)玲珑剔透
3)强调装饰
4)变形夸张
古村落的基本特征:
1)“天人合一,择吉而居,山水养人”
2)族规家法严格,保护环境,人养山水
3)以礼仪聚人,以文教育人
4)安全防御,自成一格
中国民居的特点:
首先,中国民居具有地方性、创造性的特点;其次,中国民居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中国民居还具有自然、质朴性。

中国民居的形式:
毡房、窑洞、碉房、干栏式竹楼、蒙古包、四合院、土楼、井干式民居、徽派民居、喀什民居
南方民居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片,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灵活,房屋的山樯形似马头,建筑多粉墙黛瓦,颜色淡雅,南方水资源颇为丰富,水从门前屋后流过,水也是一种景致。

北方民居的特点:
北方民居以北京四合院和黄土高原窑洞为代表。

北京四合院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正屋,冬暖夏凉。

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松、桃、枣、槐是居民喜欢的庭院树。

窑洞是向阳挖掘。

中国民间的南北差异:
(1)屋面的用料差异(2)外墙的用料(3)层数与层高的差异
人文环境对中国民间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2)封建等级、(3)外来文化、(4)社会环境、(5)不同民族的文化造就民居的丰富
隔行如隔山———艺术语言与技巧差异导致的隔阂。

隔行不隔理———艺术原理(理论)大致相通,形成各门艺术间融通的局面。

艺术理论是客观事物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理论是基础的实践,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艺术理论就是解释艺术实践、艺术活动、艺术现象和具体作品的理性认知。

艺术理论的任务就是对艺术进行全面的关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从归纳到总结。

实践与理论不能简单划等号
在这过程中艺术家应付出艰辛的努力。

实践出真知——要保持怀疑的态度
“伪科学”——不符合规律的理论
费德勒“艺术学之父”
艺术理论的三个层次:
(一)技法性的理论是艺术理论的最低的层次。

主要的目的是解决一切艺术变现上的技法问
题,所以称为“技法性理论”或“基础理论”如美术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和设计艺术的制图法、平面构成的立体构成等,又如音乐的基本理论。

技法理论多于自然科学的技术相沟通,或说是利用了自然科学的成果。

又如“艺用解剖学”和“医用解剖学”的关系。

艺术的技法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是需要一生的磨练。

然而技法的磨练仅是最基础的层次,技法理论无法解决创作上的问题。

(二)创作性的理论:即关于创作方法的理论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艺术家与生活的关系;
二是艺术家驾驭创造的能力;三是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家深入熟悉生活体现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由此积累生活素材,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功。

所谓驾驭能力,就是善于使用素材、处理素材、进而塑造形象、组织构图以致描绘创作。

艺术家的修养关系到艺术家的创作水平。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是自己的风格,也是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中所显示的艺术家的创造个性和艺术特色。

它是艺术家的思想气质、生活经验、审美情趣、艺术修养、技法特点等精神特点的综合表现。

法国启蒙思想家布冯称“风格即人”。

(三)原理性的理论即艺术的上层理论,由此进入人文科学。

例如,人类创作的艺术目的、艺
术的功能、艺术的种类以及艺术与美学。

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宗教学、经济学等科学的关系理论艺术学作为一门科学,主要目的是探讨艺术的规律,即艺术原理。

艺术原理是指有关艺术中最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1)艺术起源论
2)艺术的功能
3)艺术的种类
4)艺术的形态
5)艺术的审美
6)艺术的创作
7)艺术的风格
8)艺术的技巧
9)艺术的鉴赏
10)艺术的批评
研究方法:
1、广求
2、勤记
3、究源
4、连锁
5、类比
6、联想
7、推理
8、反证
9、辩物10、综和
中西方哲学观念和人的思维形式、审美情趣不同
西方绘画是以严谨的、科学的、具象的、写实的、遵循事物规律,来表现客观世界。

2、运用空实与虚实的构图。

中国绘画构图空灵、大胆留白、讲究虚实、疏密、集散、开合的对比。

以虚代实、让白为墨,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增强画面的气韵和活力。

西方绘画强调充实画面上每一个细小的局部真实透露客观存在。

3、采用散点与焦点透视。

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是自由移动的透视方法。

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受空间限制,时间……
4、墨韵与色彩
中国绘画的水墨运用浓淡、干湿、枯墨等不同层次,变化极为丰富,不仅表现层次关系还表
现物体意象。

墨,足以俱形达意。

西方绘画重视色彩综合分析与应用。

客观表达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其相互关系。

是自然光的真实写照和科学处理。

中国绘画是写意的抽象思维,主张“缘物寄情”“以形写意”强调主观。

中国画家描绘了理性的精神世界。

西方绘画主张对物体的真实写照,重视直觉,通过具象思维进行表现,强调写实性、科学性、客观性,是感性的表现感性的物质世界。

虽然中西方绘画两种表现形式各异,其终极目标都是表现美的形式。

都是表现生活中的审美情怀和追求超现实生活的审美感受,这种美得感受激励着人们去追求和拥护美得一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