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致青春观后感作文_观致青春有感

电影致青春观后感作文_观致青春有感

电影致青春观后感作文_观致青春有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致青春观后感1我觉得特别的巧合,昨晚我忽然兴起,把《张三的歌》反反复复的听了很多遍,因为有很多人都曾经翻唱过。

今天下午,在先锋书店看书时,先锋的讲座邀请了《张三的歌》的原唱和曲作者:李寿全。

我就坐在离他10米的地方,在下午听着他回答问题,讲故事。

我不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他在大家的要求下唱起了《张三的歌》。

我感觉特别巧合,也觉得特别幸福。

这份幸福也来自于早晨的另一件事,去看一部几乎没看成的,差点动摇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和论坛里的各位一样,我是带着一个看故事和编剧写法的眼睛走进的影院。

坐在第三排,前边一个人也没有,从开场广告一直看到电影最后一帧结束。

你们问我什么感觉,我说,我觉得很不错。

先说我的最直观的感受吧。

我是抱着赵薇导演的水平而看《致青春》的,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目的。

我小时候看《还珠格格》,特别迷“小燕子”,然后赵薇的《老房有喜》《情深深雨蒙蒙》《京华烟云》都是接连不断的看。

还有她出演的电影《画皮》《赤壁》,我就觉得赵薇长大,我也长大,我以后要是有机会见到她,我肯定要讲:“我是看着你的作品长大的。

”你们说,这样的赵薇,现在自己拍电影了,我的期待当然很大啦。

如果说我是带着期待去看的,那么我最后是带着满意回来的,所以很开心,很满意。

我没有看过辛夷坞的原版小说,也不打算看了。

因为电影已经给我充分的享受了。

下面是我个人的观影感受,如有中伤,请勿对号入座。

《致青春》的编剧李樯是整部电影里算得上败笔的地方,剧情写的碎掉了。

我承认开场的魔幻主义色彩动画达到了北美范的味道。

不过,大学生活结束后,剧情进入现实社会生活,倒是转场的干净利索,这是写过话剧剧本的编辑的一大特色,赞。

但是,社会生活的剧情,实在是过分的错综复杂,镜头切换和转场不够平滑。

我在想,如果出现了三角恋,如果还刨出了“郑微他妈和林静他爸”的故事,我就可以给《致青春》打上“雷人”的标签了。

好在,尽管后半段的剧情碎掉了,依然不妨碍大家去努力理解剧情。

此外,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前半段所有演员都在很卖力的表演,唯恐观众不知道这拍的是一部“青春十足”的电影,为了演戏而演戏的感觉实在太明显了,结果——后半段,主角们都走上社会了,一个个的都黑脸了,全部一本正经到深沉的不行。

这部电影,我要是导师,我就能高分给过。

因为学院派的风味真的很重。

我只是在电影院看了一遍,现在有些细节记不得了,简单举例子,比如:大学生活的场景,所有的运动镜头都很稳重,让观众几乎感觉不到陈孝正跑步时的运动感,许开阳从鸭子船上跳进水里时的冲击感,这一定是赵薇团队花了大力气做的稳定,至少斯坦尼康和轨道用的超级好。

长镜头的运用。

长镜头我印象里有一个场景运用的很棒,像极了香港电影的那种味道,可惜我忘记在什么桥段了。

这种长镜头运用到让人能够察觉到导演的拍摄意图,一方面比较失策,一方面又很值得称赞,毕竟这是赵薇的处女作导演,我要是她,也会痛痛快快的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电影技巧运用一下。

把《致青春》的缺陷这么说了一顿,也是为了好好赞美一下《致青春》,欲扬先抑嘛。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样的感受,杨子珊饰演的郑微,不论在外表上还是在性格上,蛮像当年的“小燕子”。

敢作敢当和率真的性格,被杨子珊演出来了。

虽然我觉得有的地方演过了,但是不妨碍她能吸引眼球。

整部电影多次配合郑微的人物形象进行接轨,也显示了电影中其他人物并不苍白。

郑微上台抢领导话筒唱《红日》时,那种全场高歌的确很诱人。

虽然疯狂,但是控制的很严格。

至于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真是完整的诠释了那句台词——“我们最终都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的精髓。

过去的陈孝正反感别人吸烟,去花园见郑微,都要用书本垫在屁股下,洁癖十足。

留美归来的陈孝正,与郑微在篮球场的看台见面时,毫不在乎的坐在石台上点烟,恍如隔世的那种穿梭感的确有。

不过,赵又廷的风格驾驭陈孝正,差一些火候。

尽管依靠发型、服装和眼睛,能够展现学霸陈孝正的风姿。

但是,这个呆萌的样子在很多时候真的很傻很天真。

没有人能够在郑微向陈孝正表白后,陈孝正那句“你神经病吧”后不大笑的。

阮莞死的.时候,俩闺蜜的表现其实不抢眼球。

倒是坐在一旁的阮莞的未婚夫和前男友戳到我了。

阮莞前男友赵世永痛苦的撕扯自己头发痛苦的神情,和已经被击垮的阮莞未婚夫吴江面如死灰一样坐在那里,却丝毫没有去教训赵世永的松散,对我的冲击很大。

最后就是,我不想点评这里面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被爱。

张天然暗恋阮莞,一直默默送上满天星,这份爱一直陪伴阮莞长眠于地下,如果有人不感动倒也无所谓。

但是,这么一部电影,不必去猜测分析解剖谁与谁的爱。

总有能触动到你的。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味道,我给打8分。

我真的很感慨赵薇这么多年的变化,想到我第一次看到《还珠格格》里的那个小燕子,到现在她自己就能指导电影,已经15年过去了。

每每想起这15年,就让人不由的哼唱起《张三的歌》中的那句:我们要飞到那遥远地方,望一望这世界还是一片光亮。

最后,我想说,我从《搜索》里的杨守诚,就喜欢赵又廷了。

我好喜欢他呀!!!!致青春观后感2这世间男女,青春年少之时,大都会预想一个命里的人,所以会等,等他/她出现,然后芳心暗许,喜结连理。

有时候,以为是等到了,于是痛下决心,誓死相随。

那时候年轻单纯,以为能与子偕老,百年好合,谁知道沧海桑田太匆忙。

不是劳燕分飞,有缘无分,就是中途倒戈,投奔他人怀抱。

郑薇遇见陈孝正,老张遇见阮莞,阮莞遇见赵世勇,不胜枚举。

如果你抓不住这弹指间的年华,就不要轻易爱上一个人。

人心难测,但若实在没忍住,也千万不做先爱的那一方,“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没有激烈爱过的人,不能解这其中味。

“当我再见你的时候,我还爱得起吗“,多年后,郑微在面对陈孝正卷土重来的时候,她慌张而惶恐,可是爱像覆水,难收。

电影里,年轻就是资本。

年轻的时候,郑微可以为爱痴狂,为爱越过千山万水,排除千难万险,在所不辞。

可是年华匆匆,青春太短暂,没人允许她们一直年轻。

人心总会在年华消失中,变得坚硬起来。

就像原小说里写的那样,我们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陈孝正伤害过郑微,尽管这样,郑微恨他吗?也许曾经恨过,而现在呢,估计不恨了。

那么,阮莞呢,她恨赵世勇吗?可能观众恨的最多。

对于阮莞来说,爱情无可奈何。

就这么一个小男人,不值得爱,可就是爱上了。

一旦爱上了,就希望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哪怕被欺骗百次,依然相信自己没爱错过,是不是太傻?这样的傻人很多。

爱情,没有对错,哪怕是痛彻心扉,也总期待奇迹发生,期待对方回心转意。

女人在这点上,比男人更能海纳百川。

这话说给阮莞听的。

她在这场爱情里,失魂落魄,丢了尊严,令人扼腕。

女神总是没有好归宿,不是被猪拱了,就是香消玉殒,孤老一生。

“阮莞,我愿意成为你生命中的配角,无悔这一生”,这是老张的爱情观,多么伤感和可惜。

爱要表达出来才好,可老张没说出口,他没有郑微的勇气,但不见得不好。

不说就是不改变,永远不说就是永远不改变。

暗恋的人才最伟大。

那林静又该何去何从,回过头去爱施洁吗?可是爱,到底是说还是不说。

说了像郑微那样吗?不说,那就像老张那样吗,一辈子站在你背后,看着你远去的背影无能为力、默默叹息?还是干脆就像黎维娟一样,有了金钱,爱情它算个屁!人太容易输给爱情了。

在青春的光影里,爱情、友情、亲情,三情并立。

多年后再回忆,一定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我们感叹一遇杨过终身误,也感叹擦肩而过即一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爱情,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

致青春观后感3严格地说,《致青春》是两个人的作品。

导演赵薇的乐观、活泼以及小小的恶作剧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戏;编剧李樯的细腻、敏锐,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戏。

今天已经高度社会化的大学校园,过早地培养出了不少“成熟”的学生。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校园之墙还是一堵防卫线。

《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来呈现出走后的坍塌感,然而青春还有余烬之热,在催促着人们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电影后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时期是最适合激烈表达感情的时候,而有过这种激情燃烧之后,就再也不会心生涟漪——看看郑微后来是怎么对待重新回来找她的陈孝正,看看韩庚饰演的林静如何对待他的追求者。

赵又廷与韩庚,一个为出身贫贱而自卑,另一个因看到父亲爱上郑微的妈妈蒙上心理阴影。

在青春的两头,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后面是中年无法面对之尴尬。

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没心没肺、敢爱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热情的岁月。

但青春却如篝火,燃烧得越旺盛,成为灰烬的速度就越快。

所以,形容青春用“终将逝去”这样的描述再合适不过。

按照目前电影市场最流行的喜剧元素来看,《致青春》一个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营造、戏剧冲突的设置、角色表现完成度等方面,均体现出不错的水平。

如果想在影院获取一场欢笑,《致青春》不会令人失望。

赵又廷饰演的陈孝正呆板、严肃的外表与其孩子气的言行,制造了差异感很强的“笑果”;客串午夜电台主持人的韩红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领神会……《致青春》完全可以采取《泰囧》式的喜剧狂欢,把搞笑进行到底,最后来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这样似乎更符合观众的期待。

但这部电影还是试图把社会的切面呈现出来。

在后来的情节里,《致青春》放弃了继续逗观众笑,转而去思索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以及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

郑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陈孝正以回归救赎内心,林静以努力想换回爱的能力,朱小北以遗忘告别过去……他们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无法用成败来形容。

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于残忍之中奢侈地品尝点滴甜蜜。

致青春观后感4闲来无事,看新闻无意中发现赵薇导演的《致青春》不需要付费观看,于是点击再次看,也想探探每次观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感受。

故事的开头,跟我们上大学时候有很多的相似,学长迎新生、加入社团、翘课、文艺汇演、食堂、盥洗室,还有贯穿全局纠葛的爱情故事。

回想连篇,在故事中找寻生活的影子。

郑薇,敢爱敢恨,有追求爱情的勇气,但最终因为爱情被摧残得遍体鳞伤。

她的爱情是深刻的,是可赞的。

因为爱情,她可以在众目睽睽下演唱追忆青春的《红日》,也许她是为唤起陈孝正对她的关注,当他默默离开是她心中有莫名的失落;也许是不满曾虞同陈孝正的亲密无间,故意在曾虞面前展示她的勇气。

爱情,在她年轻时看来,是永远值得追求的东西。

然而,她的勇往直前最终没有让她收获爱情,在毕业之际同大家一样面临的是分离,或者说是“被分手”。

看着她我在不禁一同落泪,陈孝正成功了,她看到杨澜的采访,默默关掉电视。

是的,他的生活与她无关。

只不过后来的陈孝正凭什么要争取郑薇的爱情,因为现实而抛弃她,本就没有资格再来寻求再爱的机会。

把设计室取名《微观世界》根本就不配。

而林静确因为过不了自己的关,确放弃了她,又是一个薄情寡义的男人,全篇最看不东懂的人物就是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