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讲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随堂检测 鲁科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讲 金属材料 复合材料随堂检测 鲁科版

1.某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 .延展性B .导电性C .弹性D .导热性【答案】 A2.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材料是指金属及其合金,且合金的某些性能优于纯金属B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C .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D .C 60也是一种材料【解析】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Si 3N 4陶瓷、SiC 陶瓷)的主要成分不是硅酸盐。

【答案】 B3.我国古代“药金”的冶炼方法是:将炉甘石(ZnCO 3)和赤铜矿(Cu 2O)与木炭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热至800 ℃,即可炼出闪烁着金子般光泽的“药金”,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A .“药金”实质上是铜锌合金B .冶炼炉中炉甘石直接被碳还原为锌C .用王水或硝酸均可区别黄金和“药金”D .用火焰灼烧法不能区别黄金和“药金”【解析】 联想CaCO 3高温分解,可知ZnCO 3在高温下可分解为ZnO 和CO 2;联想到CuO 可被木炭还原,可知Cu 2O 、ZnO 也可被木炭还原,生成铜锌合金。

黄金溶于王水得无色溶液,而“药金”溶于王水后由于Cu 2+的存在而使溶液显蓝色;黄金不溶于硝酸,“药金”溶解,所以王水或硝酸均可区别黄金和“药金”。

黄金用火焰灼烧时无变化,而“药金”中由于铜的存在,用火焰灼烧时会变黑,所以用火焰灼烧法也可区别黄金和“药金”。

【答案】 BD4.现有CuO 和Fe 2O 3组成的混合物a g ,向其中加入2 mol·L -1的硫酸溶液50 mL ,恰好完全反应。

若将a g 该混合物在足量H 2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A .1.6a gB .(a -1.6)gC .(a -3.2)gD .1.6 g【解析】 金属氧化物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盐和水,根据氧原子守恒知,n(H 2SO 4)=50×10-3L×2 mol·L -1=0.1 mol 。

H 2SO 4→H 2O ,生成的n(H 2O)=0.1 mol ,n(O)=0.1 mol ,m(O)=1.6 g ,a g 金属氧化物中金属质量为(a -1.6)g 。

【答案】 B5.把①钢铁,②Cu,③陶瓷,④光纤,⑤氮化硅陶瓷,⑥金,⑦水泥,⑧合成纤维,⑨玻璃钢,⑩塑料等材料按分类填写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序号):(1)黑色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色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复合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机合成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2)②⑥(3)③⑦(4)④⑤10(5)⑨(6)⑧○6.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

A .明矾B .硬铝C .生铁D .铁粉和铝粉混合物(2)下列为四种金属的熔、沸点:金属Na Cu Al Fe 熔点/℃97.5 1 083 660 1 535 沸点/℃ 883 2 595 2 200 3 000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________。

A .Cu 与NaB .Fe 与CuC .Fe 与NaD .Al 与Na【解析】 (1)根据概念,结合俗名与化学式。

明矾是KAl(SO 4)2·12H 2O ,硬铝(含铜4%、镁0.5%、锰0.5%、硅0.7%)可结合铝质软判断,生铁是含碳量在2%~4.3%的铁的合金,而铁粉与铝粉混合物不是合金。

(2)根据概念,合金是熔合而成,则熔合时温度须达到两种金属中最高的金属的熔点,但又不能达到或超出成分中的最低沸点。

【答案】 (1)BC (2)AC(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相同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态【解析】A不正确,对于变价金属离子,较低价态的金属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B正确,因为金属元素的原子只具有还原性,故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C不正确,有变价金属元素;D不正确,少数金属在常温下为液态,如Hg。

【答案】 B2.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或冷却后的固体。

下表中金属难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二元合金的元素是(多选)( )A.Fe B.ZnC.Ag D.W【解析】若形成合金则需要两种金属有共同的熔化状态。

而B的熔点过低,D的熔点过高,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共熔物(即合金)。

【答案】 BD3.现代建筑的门窗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

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试剂均过量),由此可以推知硬铝的组成可能为(提示:Si +2OH -+H 2O===SiO 32-+2H 2↑)( )A .Al 、Mg 、Si 、ZnB .Al 、Fe 、Zn 、NaC .Al 、Na 、Cu 、FeD .Al 、Cu 、Mg 、Si 、Mn【解析】 通过反应①知合金中必须含有排在金属顺序中H 之前的金属和H 之后的金属;由反应②知合金中必须含有Si 及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H 之后的金属或其他非金属。

【答案】 D4.下列事实能说明金属甲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是( )A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甲原子失电子数比乙原子多B .甲的阳离子的氧化性比乙离子强C .甲的氢氧化物只有碱性,乙的氢氧化物为两性D .在甲、乙、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甲为负极【解析】A不正确,金属活动性越强,则金属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和失电子数目无关;B不正确,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C不正确,如Cu(OH)2具有两性,但显然铜的金以碱性为主而Al(OH)3属活动性小于铝;D正确,在原电池反应中,活泼金属作负极,被氧化腐蚀。

【答案】 D5.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

由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因此选用的冶炼方法也就不同。

你认为这些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依据( )A.金属在自然界里存在的形式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C.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D.金属熔点的高低【解析】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是利用还原剂将金属从其矿物中还原出来。

根据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不同,而用不同的方法,如不活泼的金属一般采用热分解法(如Hg的冶炼)、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如Na、Mg、Al的冶炼)、介于活泼金属与不活泼金属之间采用热还原法(如Fe 的冶炼)等。

【答案】 C6.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A .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 B .Al 2O 3+3H 2=====△2Al +3H 2O C .Fe 3O 4+4CO=====高温3Fe +4CO 2 D .2HgO=====△2Hg +O 2↑ 【解析】 Al 应该用电解法冶炼。

【答案】 B7.某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为增强体、金属钛为基体复合而成的。

估计这种材料( )①耐高温 ②不耐热 ③导电、导热 ④不导电、不导热 ⑤可用于飞机机翼 ⑥可用于导弹的壳体A .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C .②③④ D.③④⑤【解析】 以碳纤维为增强体、金属钛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强度高、导电性好、导热性好、不吸湿和不易老化等优点。

【答案】 A8.当三份Cu 粉分别与过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三份Cu 粉的质量比为(不考虑NO 2转化成N 2O 4和反应生成气体的溶解)( )A .3∶1∶2 B.3∶2∶2C .1∶1∶2 D.2∶6∶3【解析】 由3Cu ――→稀HNO 32NO ,Cu ――→浓HNO 32NO 2,Cu ――→浓H 2SO 4SO 2知,当生成气体的体积相等时,稀HNO 3、浓HNO 3、浓硫酸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之比(即质量之比)为3∶1∶2。

【答案】 A9.某化学小组为测定一定质量的某铜铝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Ⅰ: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A 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方案Ⅱ:铜铝混合物――→足量溶液B 充分反应测定剩余固体的质量下列有关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A 和B 均可以是盐酸或NaOH 溶液B .若溶液B 选用浓硝酸,则测得铜的质量分数偏小C .溶液A 和B 均可选用稀硝酸D .实验室中方案Ⅱ更便于实施【解析】 铜和铝组成的混合物遇到盐酸或NaOH 溶液时,有铝与二者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气,铜都不反应,故A 项正确。

当B 项选用浓硝酸时,铝常温下遇浓HNO 3发生钝化,表面氧化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故称剩余固体铝的质量时,使铝的质量偏大,因此铜的质量偏小,故质量分数偏小,则B 正确。

当C 项选用稀HNO 3时,二者都与HNO 3反应,方案Ⅰ可以,而方案Ⅱ不行,故C 错。

D 从操作性判断,方案Ⅱ实施性更好。

故不正确的选C 。

【答案】 C10.将Mg 、Cu 组成的2.64 g 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还原产物NO 气体0.896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 mol·L -1 NaOH 溶液60 mL 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

则形成沉淀的质量为( )A .4.32 gB .4.68 gC .5.36 gD .6.38 g【解析】 由题意知2.64 g 混合物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NO 3)2和Cu(NO 3)2,加入NaOH 后,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