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对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加快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体系,保证各立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支能教学、能研究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总则
1.学校教职工参加国家、省、市、校级课题研究,旨在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优秀教育教学经验,运用科学研究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凡我校教职工,均可通过一定程序,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项目。

申报课题研究项目的研究单位,可以以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为团体,也可以个人申报。

3.获得批准的立项项目,必须接受本管理办法的管理,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

三、课题的申报和立项
1.由教学管理服务中心牵头,成立以教研组长、专家教师或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论证小组,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研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确定选题范围,并负责申报课题的论证和立项审核。

2.课题申报人应为课题的实际主持人,并在课题研究中担负实质
性工作。

课题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组教研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每个课题负责人不能超过两人,负责人在同一时间段内负责的课题不能超过两项,所负责课题未结题前,不得在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3.课题组成员一般不超过5人,分工负责课题研究方案、阶段性研究报告、结题成果报告、相关论文论著的撰写。

4.课题申报必须填写课题申报表,由课题组向学校教学服务中心提交书面申请、课题组成员及任务分配单、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研究工作计划等材料,经学校教学管理服务中心审核通过,报学校领导审批,经审批通过后确定为校级科研课题。

市级以上课题必须从校级课题中择优推送。

5.学校监督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组要按时提交阶段性课题报告和成果(论文、开发的课程资源等)供学校审核,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课题组,学校给予督促、警告或撤消处理。

6.开展优秀科研课题、优秀教研团队、教科研积极分子的评选,鼓励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事理论结合实际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人人有课题,问题即课题”的浓厚科研氛围。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一)国家、省、市课题管理办法
1.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

2.课题立项后开展实验研究。

课题负责人向教学管理服务中心提交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目标备案,学期末将课题研究过程档案材料、
阶段性研究成果、阶段性研究报告交给教学管理服务中心评估。

3.规范课题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课题分类管理档案,形成课题申报—审批—校级课题—市级及以上课题,分步、分类、分级别的课题档案管理体系。

①计划选题阶段:调查报告(问卷)、方案论证、开题报告、立项申请书、审批手续。

②研究(实验)阶段:研究中的各种原始记录、照片、工作日记、会议记录、研究方案及修订情况,经验总结研究效果测评资料、阶段成果报告。

③总结鉴定阶段: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论文论著、结题验收申请、鉴定(评审)会议记录、验收或成果鉴定报告、结题证书等。

④成果运用推广阶段:推广情况、教育教学效果反馈的文本材料等。

4.科研过程监督与经费管理
①各课题组的课题开展情况,要随时接受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和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检查。

对没有开展或开展得不好的课题项目做撤项处理。

②课题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报教学管理服务中心和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审批。

经费对课题负责人发放,由负责人统一支配。

(二)学校小课题管理办法
1.每学期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学校小课题申报,申报课题以
应用类为主,不接受理论研究课题的申报。

2.小课题的选题要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性强、课题研究的范围小,可操作性强,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期。

3.课题管理小组对提交的评审,凡是具有实践针对性、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的课题均可立项,有教学管理服务中心审批备案。

4.课题研究要有过程性记录,每月至少一篇案例观察报告、一份研究随笔。

5.结题阶段要有结题报告,报告后面附有论文、案例分析等形式的文字材料,反映课题研究成果。

五、课题奖励办法
每学年评选出优秀课题,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奖励办法参见《淄博柳泉中学教育科研奖励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