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绿色信用等级评价规范

企业绿色信用等级评价规范

企业绿色信用等级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绿色信用评价的基本原则、评级方法、评价内容及指标、等级确立方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企业绿色信用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116企业信用等级表示方法GB/T22117-2008信用基本术语GB/T22120-2008企业信用数据项规范GB/T CCA-002-2009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规范GB/T22118-2008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GB/T23791-2009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香港联合交易所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企业绿色信用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履行绿色规范的意愿、程度;二是企业自愿节能减排程度及能力。

3.2绿色信用评级对绿色信用主体在某一时期内的绿色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评价,并用特定符号标明其绿色信用状况的活动。

3.3绿色信用等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往来活动中,是否坚守绿色发展的标识,是企业绿色发展水平高低的量化尺度。

3.4绿色信用能力企业或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按照目前的绿色指引规范履行绿色发展义务的能力。

3.5绿色信用等级报告通过采集、加工、评价企业绿色发展指标形成的关于企业绿色等级情况的报告。

4绿色信用评级基本原则在进行企业绿色信用评价的过程中,企业绿色信用评价主体应遵照下列原则:——客观性:应对采集到的被评对象绿色信用信息进行尽职调查,并采取相应方法核实比对,务求真实客观反映其绿色信用状况;——独立性:应不带有任何偏见、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影响,独立、公正地反映被评对象的绿色信用状况;——审慎性:在对被评对象进行绿色信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尤其在被评对象提供的绿色信用信息不完备或不能核实的情况下,应持审慎态度;——前瞻性:在客观反映被评对象过去与当前绿色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应侧重对被评对象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履约能力与意愿进行分析与判断。

5评级方法5.1企业环境表现根据企业环境表现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企业绿色发展的程度得分。

5.2企业环境改善贡献度评估人员进行企业主体绿色评级时,首先应确定企业主营业务,判定企业主营业务所属行业环境改善贡献度。

5.3企业绿色等级综合企业环境表现和环境改善贡献度最终确定企业绿色等级。

对于存在未批先建,私设暗管排放、倾倒、处置水污染物,私设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等特定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采取“一票否决制”,直接评定为黑色等级。

6信用等级确立及表示含义6.1等级确立企业信用等级确立及表示含义见表1。

表1企业信用等级确立及表示含义环境表现得分环境改善贡献度等级G1(很大)G2(大)G3*(较大)G4(一般)其他行业90分及以上(优秀)深绿深绿深绿中绿中绿75~89(良好)深绿中绿浅绿浅绿黄绿61~74(一般)黄绿深蓝中蓝浅蓝红色60分及以下(差)黑色6.2等级划分及释义企业信用等级划分及释义见表2。

表2企业信用等级划分及释义颜色等级符号释义绿色深绿AAA绿色信用极好,绿色发展程度极强,无环境污染风险,主营业务对环境改善的贡献度高中绿AA绿色信用很好,绿色发展程度很强,无环境污染风险,主营业务具有一定的环境改善贡献度浅绿A绿色信用较好,绿色发展程度较强,环境污染风险较小,企业对环境贡献度较低黄绿A-绿色信用尚可,具备一定的绿色发展能力,未来改善情况乐观,环境污染风险较小非绿色深蓝BBB绿色信用一般,具备一定绿色发展能力,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环境改善贡献度大中蓝BB绿色信用欠佳,绿色发展程度不稳定,有较大风险;但企业主营业务环境改善贡献度较大浅蓝B绿色信用较差,绿色发展程度较差,有很大风险;企业主营业务环境改善贡献度一般红色C绿色信用很差,绿色发展程度很差,已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企业主营业务环境改善贡献度很小黑色D完全丧失绿色发展能力,已造成影响较重的环境污染事件7绿色信用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7.1行业环境改善贡献度分级行业环境改善贡献度分级方案参见附件A。

7.2环境表现评价内容7.2.1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管理对提升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持续节能降耗、防范环境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各项措施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7.2.2排放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污染物,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及其他管理手段和措施,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尤为重要。

运用国内外污染物排放标准判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可有效衡量企业在污染防治方面的行为表现。

7.2.3资源使用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企业运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资源使用,制定能源使用效益计划,减少业务活动对环境及天然资源产生的影响7.2.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应尽可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主动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区域。

7.2.5供应商绿色环境评价对供应商传递绿色发展要求是打造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追求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

7.3环境表现评价指标企业绿色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参见附件B。

附录A(规范性附录)行业环境改善贡献度分级方案行业环境改善贡献度分级要求见表A.1。

表A.1行业环境改善贡献度分级要求环境改善贡献度等级要求G1企业主营业务是绿色低碳业务,其创造的绿色价值远远高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度很大。

例如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天然气供气企业等。

G2企业主营业务是绿色低碳业务,企业可利用环境中的废弃资源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修复已污染的环境,从侧面增加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度。

例如资源回收处置利用企业、土壤/水体/大气污染修复企业等。

G3企业主营业务是绿色供应链范围内的企业,包括绿色原料、绿色加工、绿色产品、绿色仓储、绿色物流等(不包括绿色回收)。

企业利用自身的绿色技术打造绿色供应链,生产绿色低碳的产品和服务,为环境减负。

例如新能源汽车、环保纸、智慧低碳仓储服务等。

G4企业主营业务是提供绿色低碳发展咨询,以绿色低碳发展智库的形式为企业的绿色发展输出智慧,提供指导,带动企业绿色发展。

其他行业不属于以上范畴的企业为其他行业。

附录B(规范性附录)企业绿色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企业绿色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见表B.1。

表B.1企业绿色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指标类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环境管理(23分)环境方针及方案执行情况(9分)用于实施环境保护管理方针和方案的资源配置对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或方案的效率的监控与审核环境保护投入及成果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10分)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次数和程度对环境事故进行响应的时间已解决的和尚未解决的经确定纠正措施的比例审核合规的次数应急管理及应急演练次数环境保护公共关系(4分)对有关环境问题提出外部询问或意见的数量关于组织环境绩效的报告印刷数量用于支持当地社区环境项目的资源地方环境恢复活动的进展(地方清理、再循环计划)排放物(36分)温室气体(8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及密度(可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描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及所得成果污染气体(10分)按种类划分的排放物总量及密度描述降低污染气体排放的方法及所得成果有害废弃物(10分)按种类划分的废弃物总量及密度描述处理有害废弃物的方法、减低产生量的措施及所得成果无害废弃物(8分)按种类划分的废弃物总量及密度描述处理无害废弃物的方法、减低产生量的措施及所得成果表B.1(续)指标类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资源使用(29分)管理政策(10分)有效提升资源(包括能源、水及其他原材料)使用效率的政策措施及相关成果能源消耗(8分)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如电、气或油)总耗量(以千瓦时计算)及密度(如以每产量单位、每项设施计算)水资源(6分)总耗水量及密度污水排放总量及密度受排水或径流影响的水体产品包装(2分)制成品所用包装材料的总量(以吨计算)及(如适用)每生产单位占量产品回收(3分)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回收进料量及产品回收量生物多样性(6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及影响(4分)组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政策及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生物多样性的重大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分)组织所拥有、租赁、在位于或邻近于保护区和保护区外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管理的运营点个数受保护或经修复的栖息地个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种类个数供应商环境评估(6分)/使用环境标准筛选的新供应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采取的行动注:以上各指标结果若比去年同时期结果表现提升5%以上,则每项结果在现有得分基础上加1分,企业最终得分以基本得分+表现提升得分的计算总分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