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公司管线改造施工保护措施方案

XX公司管线改造施工保护措施方案

XX公司
XX管线施工保护措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公司
2019年9月17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依据及适用范围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总体施工安排 (2)
3.1、协调工作 (2)
3.2、管线保护目标 (2)
3.3、管线保护责任制 (2)
3.4、管线保护组织机构及成员 (2)
四、具体施工保护措施 (2)
4.1、既有管线防护措施 (2)
4.2、既有管线加固措施 (5)
一、编制说明、依据及适用范围
1.1、编制说明:因XX管线改迁工程位置原有管线分布较为复杂,为做好管线保护工作,使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尽量减少,特编制此管线保护方案。

1.2、编制依据:《XX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3、适用范围:本施工方案适用于XX管线改造工程防护及加固施工作业。

二、工程概况
2.1、项目名称:XX管网改造工程
2.2、建设单位:XX公司
2.3、施工单位:XX公司
2.4、监理单位:XX公司
2.5、设计单位:XX公司
2.6、工期要求:45天
2.7、工程内容:开挖土方,拆除原有XX管线,重新铺设XX 管线,安装、回填,及所有图纸范围内的工作内容。

2.8、工程难点:本工程涉及的工程范围内地面及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燃气、供热、电力、信息综合,数量多,交叉口多,容易与各单位施工工序发生冲突,施工影响大,同时被损坏的概率也较大,交通压力大,周边产权单位众多,人员稠密,作业空间局促。

三、总体施工安排
3.1、协调工作:工程范围内的地下及地面各种管线是城市生活通讯、燃气、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


以改迁供热管线工程要做好对各类管线的协调工作。

3.2、管线保护目标: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无地下管线责任事故。

3.3、管线保护责任制:本工程实行地下管线保护责任制,根据《管线施工现场设施安全保护协议》,管线权属单位的相关责任人对本工程的管线保护负责。

3.4、管线保护组织机构及成员:
责任领导:电话:
保护责任人:电话:
现场责任人:电话:
四、具体施工保护措施
4.1、既有管线防护措施
4.1.1、勘察单位在勘察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取措施保证各类管线、设施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4.1.2、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充分熟悉图纸和现场,并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工程施工及验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符合《XX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及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4.1.3、动工前,各专业施工队负责人应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会,将各种管线的详细情况对施工班组人员、机械作业人员做详细说明,施工工人、机械作业人员应服从工地管理人员的安排,有责任向有关人员详细了解施工范围内地下管线的情况。

4.1.4、项目部成立探沟开挖及管线保护施工队,配备破碎锤、挖机及铁锹等挖掘设备,负责桩基、管线沟槽及承台等沟槽
及基坑开挖前在施工范围内开挖探沟,以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管线情况。

4.1.5、桩基钻进、管线沟槽及承台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原有管线的探测和迁移工作。

进行施工部位的管线调查,包括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借阅图纸资料等,查清有无地下管线通过。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可能有管线的位置,及仪器探测出有管线的部位,再利用人工开挖探槽进一步证明。

在开挖探槽时,先由带破碎锤的挖机清除表面的沥青或混凝土面层,清理完毕后由人工用铁揪开挖,以免损伤管线。

承台探沟开挖沿承台横、纵中心线开挖,开挖长度以承台基坑开挖宽度为准,深度、宽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以保证工人能安全作业为准;管线沟槽探坑沿沟槽方向垂直于沟槽每10m开挖一条长度与沟槽宽度相匹配的探沟,探沟深度、宽度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以保证工人能安全作业为准。

基坑及沟槽开挖探沟时如有异常需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处理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施工,以确保不损坏管线。

4.1.6、在已探明各种管线结构的上下左右分别0.5米范围内禁止采用机械作业。

4.1.7、严格将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经管线单位认定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落实到现场,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安全标志牌,在管线外露处设置警告标志牌,必要时设置护栏防护。

4.1.8、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管线资料不符,或出现危及管线安全的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现场研究,商议补救措施,在未作出统一结论
前,不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

4.1.9、遇到燃气管等管线设施,设置警告牌,严禁大型机械通过。

当施工管线横跨其他线路时,因施工外露部分,采用人工挖开,提前采用砖砌支墩托护,防止管接头破裂或管体移位,必要时采取打钢板桩等加固措施;当施工管线与其他线路平行时,考虑到基础施工期间的影响,在管线与基础之间挖一条防振沟,以减少施工时土层挤压对管线的影响,避免事故的发生;对燃气、电力管道,施工期间要与产权单位的专业抢修队配合进行加固施工,以防发生严重事故。

4.1.10、在地上电力电缆等架空线路下,安全高度不足地段严禁自卸汽车卸料作业,严禁挖掘机、装载机以及各种起重设备作业。

现场采取设立警告牌,派专职安全员值班等措施,以防触电和破坏地上设施。

对净空高度不足的弱电、照明线采取加高等措施;整个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四周管线及建筑物的检测工作,对检测的结果及时加以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

4.1.11、由项目部主管施工员、电工和安全工程师组成管线应急抢修组。

一旦发生电缆、光缆挖断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技术员在10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紧急联系人。

组织人员,按照管线所属单位专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到最小。

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24小时畅通。

4.2、既有管线加固措施
基坑开挖后,接近暴露的管线,应提前做好准备,及时
予以防护。

根据管线的种类、材质、走向和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防护,现场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

4.2.1、隔离法。

通过钢板桩、树根桩、深层搅拌桩等形成隔离体,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挤压或振动管线。

这种方法适合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桩基础或基坑的情况。

对于管线埋深不大的也可采用隔离槽的方法,隔离槽可挖在施工部位与管线之间,即将管线挖出悬空。

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管线底部以下,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震动力的作用。

4.2.2、悬吊法。

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较大位移而用隔离法将管道挖出的,中间不宜设支撑,可用悬吊法固定管线。

要注意吊索的变形伸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应不受土体的影响。

悬吊法管线受力、位移明确,并可以通过吊索不断调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

4.2.3、支撑法。

对于土体可能发生较大沉降而造成管道悬空的,可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点来支撑管线。

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如打设支撑桩、砖支墩、沙袋支撑等;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设置时要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对于后者一般结合永久性建筑物进行。

4.2.4、土体加固法。

顶管、沉井施工中,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而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可以采用注浆加固土体的办法。

一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二是施工结束后对管壁、井壁的松散土和空隙进行注浆充填加固。

此外,在砂性土层,且地下水位较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为防止流砂发生,也可用井点降水法。

4.2.5、选择合理施工工艺。

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可采用分段间隔开挖、分段间隔施工的方法,使管线每次暴露局部长度不会太长。

对于桩基工程,可以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如临近管线的桩先打,沿着远离管线的方向打桩,以减少对管线的挤压。

还可考虑调整打桩速率的方法,如间歇打桩,减少土中的孔隙水压力。

或者打桩四周设置排水沙井、使孔隙水压力较快减小,减少挤土效应。

顶管工程施工,对临近管线区域,可以放慢顶进速率,以及减少一次顶进距离的办法,做到勤顶勤挖,减少对土体的挤压力。

顶头穿过管线区后,勤压膨润土,以充填顶头切削造成的管壁外间隙,减少地面沉降。

有些地下工程还可采用逆作法施工保护管线,对管线可起固定作用的部位先施工,再施工其他部位。

基坑回填时分层夯实,钢板桩拔除时及时用砂充填空隙并在水中夯实,尽量缩短管线受影响区的施工时间等。

4.2.6、对管线进行搬迁、加固处理。

对便于改道搬迁,且费用不大的管线,可以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搬迁改道,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增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以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使用功能。

4.2.7、卸载保护。

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荷载。

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及周围的土体上的荷载减弱,减少土体变形和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