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制度无锡市永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5.5管理制度目录1.计量管理主管部门、管理分级制度2.计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3.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制度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5.计量器具溯源检定(校准)证书使用前确认管理制度6.计量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制度7.计量原始数据、统计报表、证书标志管理制度8.计量人员培训、考核、任用、奖励制度9.计量技术档案和资料保管制度10.计量器具A、B、C分类管理制度11.产品(或商品服务)计量检测管理制度12.计量工作监督检查制度13.计量实验室工作制度一.计量管理主管部门与管理分级制度1.目的与范围严格执行本公司计量管理制度,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负责计量管理的主管部门及各级计量管理人员。
2.主管部门2.1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计量管理工作由质检部归口管理,并配备2名计量(兼职)管理员。
2.2计量管理员协助、监督计量管理工作。
3.管理分级3.1本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层次分为两级:a.质检部负责人,为计量管理工作的直接主管人。
b.计量管理员(兼职)接受公司负责人直接领导。
计量管理员在公司负责人的指示下协助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3.2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在本公司的宣传、贯彻、执行由公司负责人指定计量(兼职)管理人员实施,并对计量(兼职)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3贯彻、执行的培训工作由质检部经理负责组织、落实,计量管理员监督计量器具的检定申报等计量管理工作。
在计量检测过程中,当发生计量纠纷时,可以由计量管理员进行处理,必要时由质检部负责人负责处理,并应向公司负责人汇报处理情况。
3.4计量管理员负责本公司计量器具的周期检检定、资料档案、存放保养等计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计量管理人员应对计量器具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由具体负责(或兼职)的计量管理员向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汇报执行情况。
3.5计量(兼职)管理员应积极参加市、区计量部门组织的有关计量培训,不断完善、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对本公司员工应进行相应的计量知识、计量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全员的计量素质。
二.计量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为提高本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根据计量管理的需要,特制订本制度岗位责任制。
本责任制适用于本公司计量管理部门设置及其职责,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制度,做好计量管理工作。
1.部门及人员设置1.1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我公司指定质检部为计量管理工作归口部门。
1.2 根据本公司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部分计量管工作由各职能部门配合质检部完成。
2.人员设置2.1计量管理工作,由公司指定专人(可兼职)负责,受质检部领导。
3.总经理职责范围总经理负责全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指导全公司人员做好计量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计量管理纠纷。
4.质检部职责范围质检部负责全公司产品的质量检验,产品的出厂检验及全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
4.1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本部门的计量管理工作,指导产品出厂检定工作,指导计量管理员做好全公司的计量管理工作。
协调与其他部门所产生的计量管理纠纷。
4.2出厂检定人员职责范围4.2.1严格按产品标准、检定规程和出厂检验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检测,做好记录,填写好有关表格,实施产品出厂检定工作,并向有关人员及时返馈检测结果和判定结果。
4.2.2正确使用并维护保养检测设备。
4.2.3自觉学习和接受有关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检验、检测技能。
4.2.4检验、检测使用场所,应做到整洁、堆放整齐使用后应将场所打扫干净4.3计量管理员职责范围4.3.1在公司负责人的指示下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4.3.2熟悉与宣传相关的计量法律、法规,并贯彻、执行实施,接受上级的监督、检查。
4.3.3负责日常的计量管理工作,当发生计量纠纷时,可由计量管理员进行处理,必要时由所负责人负责处理。
4.3.4计量管理员负责本公司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资料档案、存放保养等日常计量管理工作。
4.3.5计量管理员应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不断完善、提高全所的计量管理水平。
对本公司员工应进行相应的计量知识、计量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全员的计量意识。
以上是本公司计量岗位责任制,希望各部门严格按照此岗位责任制执行,如有违反,则按照奖惩制度执行处罚。
三.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制度1.随着产品研发、生产的进展,高技术的更多应用,计量器具也将随之升级或要求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检测指标的计量器具适应产品研发、生产的需要,计量器具的采购应是根据预期使用要求,由计量管理人员提出具体采购计划,并填写“计量器具采购申请表”,质检部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领导批准,才可实施采购事宜。
2.购买的计量器具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附有合格证。
申请表中应写清“性能指标”、“预估参考价”、“制造厂家(属进口的应注明制造公司的所在国、代理商,并附有省级以上检定证书)”等内容。
3.计量器具采购后应由计量管理员进行外观、出厂合格证书、“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记等方面的验收后(有能力开展自检的应进行检定),办理入库手续方可入库,并填写“计量器具入库单”。
4.新采购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填写“计量器具登记台帐”、“计量器具历史记录卡”,并纳入周期检定管理,以保证在用计量器具在检定周期内使用。
5.因生产任务调整而暂不使用的计量器具,应向质检部提出停用申请,经核实后贴上停用证予以封存。
若需重新启用,应办理启用手续,并经重新检定后方能使用,办理停用、启用手续时,应填写“计量器具停用、启用单”。
6.凡不合格的在用计量器具,必须送具有《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单位进行修理,修复后经检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7.确实不能修复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员提出并填写“计量器具报废申请单”。
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予以报废。
报废的计量器具由计量管理员统一存放处理,在明显位置贴上报废标志,严禁投入使用。
8.本厂所有计量器具的使用均限于该计量器具的使用部门的人员,外部门人员需要使用的须经得该部门负责人同意。
9.各部门的计量器具均只能在本部门内使用,不得随意拿到别处使用。
如工作原因确实需要拿到部门外使用必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并且办理借用手续。
借用人员在计量管理员处填写“计量器具借用登记表”,使用完毕后应办理归还手续,计量管理员应在“借用登记表”上注明归还日期。
在借用归还计量器具时应给计量器具通电,验明计量器具属正常状态。
10.计量管理员应不定期(但每月不得少于二次)对本厂计量器具进行巡检,以保证所用计量器具都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
11.计量管理员有权临时对计量器具的使用进行调配,以保证计量器具处于良好流转状态。
四.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1.计量管理员在每年年初制订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送各使用部门,经该部门负责人认可签字后,送公司负责人审批,并按其执行。
2.计量管理员在各计量器具计划送检日期到期前提前一至二周发出“送检通知单”,通知该使用部门,由该部门负责人签署回执。
3.各使用部门在收到“送检通知单”后,由部门负责人合理安排工作,以免由于计量器具的送检而影响工作。
如果发现因为特殊原因计量器具的送检将较大的影响工作,由部门负责人及时通知计量管理员。
计量管理员安排计量器具的提前或延后检定,也可以在各部门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周转借用。
4.计量管理员在规定的日期到该部门提取计量器具并签收,然后将该计量器具送检定机构进行检定。
5.本公司收到检定机构检定完毕的通知后,由计量管理员应尽快将该计量器具及检定证书取回。
6.计量管理员领回计量器具和检定证书后,填写“计量器具历史记录卡”,按检定结果给计量器具贴上“三色”检定标记,填写好有效期和检定单位,将检定证书保存好。
7.计量管理员将检定完毕的计量器具送回原使用部门,使用部门签收。
8.若检定不合格,计量管理员将情况上报主管负责人,由负责人根据情况做出是否修理还是报废的决定。
五.计量器具溯源检定(校准)证书使用前确认管理制度1.每年年底,技术科计量管理员应将制定的下一年度的“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表”报质检部负责人。
2.每月月底,对计量器具有效期在下一月份到期的,质检部计量管理员应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检定通知单”,并发至各有关使用部门,以便组织实施周期检定(校准)。
3.本公司所有需要进行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经质检部部长批准后,由计量管理员统一送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
4.计量器具送检结束后,负责送检的计量管理员应及时取回送检的计量器具及检定(校准)证书。
5.对送检取回的计量器具,在使用前由技术科计量管理员,进行状态检查,确认其功能是否正常,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计量器具历史记录卡中。
6.对取得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溯源证书,在使用前由计量管理员,按《量值溯源检定(校准)证书确认记录表》的要求进行证书符合性确认和记录,并报技术科负责人审批。
7.量值溯源证书符合性确认应包括下列内容:(1)证书的有效性确认。
如证书应有检定或校准或检测人员、复核人员、批准人员的签名,证书的有效期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证书应加盖证书专用印章等;(2)证书数据的符合性确认。
如证书出具的器具准确度、量程、参数、数据等结果,应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3)溯源机构的溯源有效性确认。
如溯源机构应具有检定或校准的有效资质,其标准器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本公司的预期使用要求。
8.证书数据符合性确认的判定方法和判定准则,应符合以下规定:(1)量值溯源为检定的,溯源机构出具检定证书的则判定“符合”;溯源机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的则判定“不符合”。
检测准确可信的计量器具,(2)量值溯源为校准的,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判定:1)当溯源机构出具的校准证书中具有校准结果符合技术规范性判定结论的,则按溯源机构的判定结论进行符合性确认;2)当溯源机构出具的校准证书中仅给出测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没有符合技术规范性判定结论的,则应根据证书给出的测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对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按本条第3款、第4款规定的方法进行符合性判定。
3)对照溯源仪器进行溯源时所依据的技术规范进行符合性判定时,其测量值包括测量不确定度未超出技术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则判定“符合”;其测量值本身已超出技术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则判定“不符合”。
4)对照溯源仪器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所依据的技术规范进行符合性判定:a.如果测量值包括测量不确定度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之比小于1/3,则判定“符合”。
b.如果测量值本身已超出技术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则判定“不符合”。
c.如果测量值本身未超出技术规范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而测量值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已超出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此时判定的方法应采用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进行稳定性测量,并依据前几年的稳定性测量数据所作的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进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