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技纸杯娃娃听课心得体会

劳技纸杯娃娃听课心得体会

劳技纸杯娃娃听课心得体会篇一:探索活力劳技课堂的点滴体会探索活力劳技课堂的点滴体会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陈健滢【内容摘要】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劳动与技术课程,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如何有效实施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构筑充满活力的小学劳技课堂是顺应新课改、实施新课程的有效举措。

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劳技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并能促成学生自我发展,文章中笔者着重从“活化教材”、“激活主体”、“创新评价”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筑充满活力的小学劳技课堂。

【关键词】小学劳技课堂教材激活评价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的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是随新课程应运而生的,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而构筑充满活力的劳技课堂则是顺应新课改、实施新课程的有效举措。

所谓“活力课堂”,是一种全方位激发活力,全过程优化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大限度实现师生共同价值取向的教学理论体系,简言之,活力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活起来。

“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学生积极性高,能全面参与设计、制作与评价过程;综合努力得到有效培养??”这些都是评价劳技课堂是否有活力的基本要素。

正如叶澜教授说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把小学劳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上,让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才是我们努力的最终方向。

一、活化教材,打造活力课堂的坚实基础《浙江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倡导:在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依托、尊重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学生的思维状况等,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力求使原有教材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焕发其生命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做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但不迷信教材,能够适当活化教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用好,用活。

1、创新改进教材在编排上,劳技课题大多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并对这些项目的制作过程进行了详细分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懂教材,明确项目的整体制作方法和步骤;但教材中介绍的制作过程不一定是最快捷的,或者说不一定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如《水晶笔简》的筒身的制作过程,教材中展示的步骤是先将胶片做成圆筒,然后再粘贴上下、内外固定的纸片,但这样的操作步骤,学生感觉比较困难。

为此,教师可以做改进:先粘贴纸片,再圈圆筒,学生做起来就简单多了,这样一变,学生剪纸时还可以少剪一张,学生的制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另外,在劳技教学中,教材所给出的项目,对学生来讲大多数是模仿制作,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完全停留在模仿上,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如在三年级的《茶垫》教学,在圆形茶垫模仿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配色,挤压等方法,创造出正方行、花形、动物头型等各种形状的茶垫,这样学生的思维和制作能力又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2、合理开发教材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它给我们留出了很多的创新空间和余地,所以我们要善于领会和发掘教材意图,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学校的重大活动,某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教学中一个有趣的环节??都可能成为劳技教学的良好契机。

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抓信这些教学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训练学劳动技能。

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学校少先队倡导同学们“给妈妈送惊喜”,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讨论“妈妈什么时候最累?”接着组织学生调查和记录妈妈一天所干的家务活的件数以及所花的时间,进而分析、讨论出哪些事可以由“我”来帮忙做,然后进行学做家务的家政课教学,在学到本领后进行独立完成家务实践。

3、有效整合教材在劳技课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系列的教学内容。

为了便于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我把同一年级的这些系列内容进行了归类,采取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对教材的顺序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提高了课时效率。

例如,三年级的有很多节课是利用皱纹纸进行教学的,有做纸花的《春的美景》,有学编织的《编纸绳》,还有制作贴画《我的小名片》、《我爱吃的蔬菜》等等,我就把这些系列的课程放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系统地掌握这些技能。

另外三上的家政课《洗红领巾》、《煮鸡蛋》和可以和三下年级的《整理房间》合并;废物利用手工课《迷你课桌》、《有趣的蛋糕灯》、《卡通储蓄罐》、《纸杯娃娃》也可以合并。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教学的一种资源,一个线索,在小学劳技课的教学内容上,还可以尽可能地推陈出新,尽可能地加上更多更新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让劳技课堂凸显生命的活力。

二、激活主体,打造活力课堂的核心关键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学生的耳、目、手、脑并用,因此,小学劳技课堂教学更应激活学生这一主体,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构建劳技知识,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去形成劳技意识,培养技术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

《纲要》指出:“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是技术探究的主体。

”可以说,没有激活学习、实践主体的劳技课堂不是合格的课堂,也是没有生命力而不可持续的课堂。

1、激发兴趣,使其乐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尽管是“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但是创设教学情境仍然十分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例如,《水果拼盘》的教学中,老师通过招待客人的情境导入,接着用课件出示精美的水果拼盘图片,然后再端出一盘自己做的水果拼盘,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立刻抓住学生的眼球,这是最重要的。

又如三年级的《茶垫》一课,课始老师设疑,家里来客人了,怎样才能把一杯热茶不慌不忙的端给客人,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教师适时引出纸绳茶垫,并展示各式漂亮的纸绳茶垫作品,在学生的惊呼声中,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了,制作的需要也自然产生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乐于参与的。

“乐”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学中一个有效的乐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产生“乐”的感觉,可以让他们自觉地去感受,自主地去体验,并萌发动手的愿望与乐趣。

2、发掘潜能,鼓励创新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在劳技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分层教学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设计,让部分学生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在教学《春天美景》时,我设计了小树和小花的制作过程。

学生了解方法后发现制作时首先要进行图案设计,然后用纸绳由通过剪,盘、组合等方法进行打底,最后再进行粘贴。

学生开始做后,我发现学生作品多样、形状各不相同,充分显示了学生的精心设计和动手能力。

特别有一位同学设计的春天美景图,他还在各个图案的外周用七彩的纸绳进行了装饰,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有的同学还做了小动物、小汽车等等,整个作品就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了。

这种教学既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因为“只要是自己亲手做的,有想法的,就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以此鼓励学生多尝试“无中生有”的创新,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

三、创新评价,推动活力课堂的持续发展教学评价是一堂活力劳技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和强化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新课程纲要》中提出:“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再一次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而长期以往,课堂上对学生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是唯一的“评判家”。

学生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麻木被动状态,这种评价显然是违背“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的;而且,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学生之间的互评,更是教师评价的补充,它能使评价更趋于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能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评价时机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在劳技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互动式作品评价:一般就是由合作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小组的作品,并作自我评价,期间,其他小组可以加入提问式点评,教师也可参与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种互动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参与评价的范围广,积极性高,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但是,在劳技课堂中,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的作品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怎么办,评价环节该怎么进行,我们的教师往往只看重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造成只有个别学习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因此,在劳技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用是否完成作品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我们还要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行动是否符合要求,合作是否有效。

而且学生个体的发展的独特性和不均衡性,决定了在一节劳技课的学习活动以及动手实践中,每位同学所获得的体验与结果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通过多个角度,由单一的的学业评价转向全面评价,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持续学习的信心。

在缝纽扣的活动中,小女生A第一次红着脸,小心翼翼的举起了手; B作为能干的小组长,井井有条的安排好了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安排;大个子C虽然在刚开始选择合适的缝衣针时,与同伴闹出了一点点的小误会,可他在结束时默默主动整理好了针线包,以及纽扣袋;小男生D虽然是第一次缝纽扣,但却是有板有眼,认认真真的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缝纽扣的任务,获得了组内的一致好评??因此,看似简单的一次缝纽扣活动,其中却能包含很多可评价也值得评价的因素,所以,在活动之前我特意设计了《缝纽扣活动评价表》,评价是由自评,小组互评与老师总评完成的。

《缝纽扣》活动评价表班级姓名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顺利完成活动,另一方面,更有效的综合反馈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正确传授知识、实现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具体实施,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

激活课堂气氛不是为了图表面的热热篇二:劳动技术案例纸杯娃娃纸杯娃娃蔡节完小五年级樊栋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 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