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2.4地理高考的审题与答题策略
2012.4地理高考的审题与答题策略
自主命题3年——模式稳定 利用河流的综合性:
地形 气候 植被
河流
综合判读地图、统计图 并非初中选入的区域
自然环境 农业 工业、交通、城市 区域发展
(一)构建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分析框架
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 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 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布 说明其成因。(7分)
地下水位下降
河流 径流量 影响 自然环境 减少
水文 本身
河口断流 海水入侵 来沙减少
水质变差 土地盐碱化 海岸侵蚀加剧 土地肥力下降 近海渔业资源减少
气候——更加干旱 湿地——减少——生物栖息地环境恶化 生态——荒漠化
——哪些可迁移平时架构,哪些要临场构建?
框架变式 同样得分
径下
流游
量自
减 少
然 环
农业条件 自然状况
地形 气候
延伸出来
水文
审读:灌溉——并非课标要求细分的地理概念
灌水
气候
排水
地形(生态环境退 化)
审读: 系统——并非课标要求了解的地理概念 储水工程
工程系统 引水工程(灌水工程) 排水工程
审读:建设原因——并非课标要求全面的地理成因
必要性
气候、农业
可行性
地形、水文
启示 要大力加强辨证审题的能力
第三国需要 度
生产因素
资源 区
人力 分 科技 度
保障因素
运输条件 区
政治环境
分 度
角度新颖——取材金融危机
综合全面——尚未充分利用
(四)构建非常规的综合分析框架
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l6世纪期间西非萆原上蘩荣的贸易帝国图l2示
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自然灾害 难度可能有所上升
环境保护
一头一尾——选择题开头题组、选修题 ——分数占比1/4
审好题,做好题——轻松得分
三、综合题重在“构建”
综合题——37题——37分——分数占比大 综合题——综合题程度高——难度大 综合题——小题多——区分度大 “建构主义”——学会“构建”——应对综合分析
自主命题历年逻辑思维能力的构成
不难(得一半分)
虽然只宏观看岸线形状有点问题,什么问题?
海峡西岸海岸类型的复杂化 基岩 相间(林观得) 滩涂
不过——答基岩能得分就行 但——不要忘了滩涂——题(2)不丢分
(2)海岸带利用——包罗万象
参考答案尚未完全列出
渔业 能源
都可得满分
然而晒盐——晴天多——与东岸比有点问题?
自主命题3年:
公认最难的选修课程——海洋地理——并无难题 中上考生——不选可惜 今后若对包罗万象的答题加以限制——
启示
要联系社会实际情况审题 不要理想状况 先解决孩子,再解决票子、房子
二、容易的题目先做、快做、做足
举轻若重
浪费时间而丢分
自主命题降低难度 开头题稳定军心
易题占比较大 易题开头
要相信
选做题属易题
适当“送分”
举轻若重
平均用力
事倍而功半
(一)万事开头易 抓住开题分
低产山坡地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
东北师大袁孝亭教授: 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地理规律不同 构建迁移框架——注意尺度规律
(二)构建整体的综合分析框架
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下游地区年降水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是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 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布说明其成因。 (7分)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9分)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3分)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13分)
思维能力\ 分值
综合分析 归纳 演绎 比较 判断 ∑
2009
50 8 18 8 12 96
2010
50 4 10 8 18 90
2011
44 12 10 10 20 96
高考能力测试的实质
(1)能力的内涵是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科高考实质——逻辑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都占分值的90%以上 (2)不同题型思维能力有所侧重 非选择题——以综合分析、推理能力为主,也有
报告提纲
一、审题错误是失分的首要原因 二、容易的题目先做、快做、做足 三、综合题重在“构建” 四、审定能力类型 五、把握命题趋势 六、审题解题典型错误分析 七、规范答题评分争取得分 八、提高审题解题能力的建议
一、审题错误是失分的首要原因
(一)不理解关键词——失去主要分数
审读: 灌溉系统——并非课标要求掌握的地理概念
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增
多
递
规律不是两个极端
减
少
分析原因 也不难 但要有个思路框架
分解 由南向北 由东南向西北
由海向陆
太阳辐射变化 洋流影响
因此只答
南北 东西
丢一半分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 产生的影响。(6分)
——难么?分数多么?
要答到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吗?
其实不必 并没有问原因——比(1)难一点 只是简单的海-气关系(沿用洋流温、湿度影响)
技术协作——图中没有个案可以归纳——不适用
工序联系——图中分析不到工序层面——不适用
物质循环 产业联系
图中可以归纳的个案多——适用
选择题 关联清楚 关联度大 综合分析
也采用联系图 “关联键” 核心企业 区分因素
区分度 没有歧义
市场竞争 技术协作 工序联系 产业联系
工序 企业次序
优 选
技术链 产业链
——这样的表述好吗?
题2的4个选项中: A.企业集聚——避免市场竞争 B.技术协作——带动企业集聚 C.工序联系——形成企业集聚 D.物质循环利用——形成一、二产业联系
——哪是考判断(是非—Y/N)能力? ——哪是考比较、推理、分析能力?
A.企业集聚——避免市场竞争——错 B.技术协作——带动企业集聚——不错 C.工序联系——形成企业集聚——不错 D.物质循环利用——形成一、二产业联系—不错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4.为了社会和谐,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A.环卫人员 需要 但环境要求不高 C.技术人员 需要 但高新就业不多 D.建筑设计师 需要 但住房要求不急 B.中小幼教师 需要 且刻不容缓
所给材料 选项C
坡地 坡度大
首选法(首选C)
再略微扫视其它选项 容易发现 干扰度不大: 或与坡地无关 ——或与施肥无关
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分布示意图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 东北 B.②华北 C.③华东 D.④华南
资源优势
选A、B
市场优势
选B
资源比市场容易 先看资源
需要/可行 自然/人文 灌/排
灌溉行为/灌溉工程
储/输
综合题——这样拉开区分度——是值得提倡的
命题 高于课标 但是课标的自然延伸
启示
对于课本或参考资料中出现过的地理概念 凡与课标重点内容有关 要理解深透
(二)把选择题当作判断题——受到干扰而丢分
选择题只能考判断能力吗? 3个选项错误,1个选项正确就是选择题吗? 选择题的题干“下列……中正确的是”
地理高考审题答题策略
袁书琪 谢欢芳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读硕士
国家中小学教师培训首批专家 国家地理高考考试说明编者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核心成员 国家地理教材人教版分册主编 福建省地理高考自主命题专家组长
2012.4 福州
附录: 福建省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挑战
高中教师不大了解初中地理 地理教师之间缺乏统一的话语权 地理知识结构和解题思路五花八门 对教辅的依赖程度偏高 地理教研室的职能不如年段集备体制 自己精编试题缺乏 教学性价比低 对当前地理科学研究的进展很不了解 对地理学科逻辑不大熟悉 对地理高考的进一步改革缺乏思想准备
古国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古国兴盛原因(历史地理)
古 国 兴 盛 原
地形平坦 气候适宜 河流水丰富
农业
草原辽阔
较发达 畜牧业
贸 易
兴
因
交通要道
国
与现代农业区位因子相比 少了哪些因子? 突出哪些产业?
再仔细看B.②华北 覆盖辽宁
更加确定
(二)莫忘选做题 抓住结尾分
40.A.【选修2 海洋地理】 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分布示意图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 并分析原因。(7分)
新概念 海洋锋 不必探究 沿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 套用必修1 洋流与渔场
比较、判断能力 选择题——以判断、比较能力为主,也有综合分
析、推理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占绝对优势
(1)综合分析能力最能体现地理课程特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突出能力的综合性 地理课程——综合性特点 综合分析能力分值——占逻辑思维能力的一半 (2)综合分析能力的知识对应性 综合分析——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 综合分析框架——不完全套用现成知识结构 据图文资料和新的问题情境——构建综合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