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

二年级语文《寓言故事》精品教案【教材学情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狐狸和乌鸦、狐狸和葡萄、狐假虎威、狼和小羊……)2.寓言都很简短有趣,又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我们书中的第24课有两则寓言。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则——齐读课题。

3.这里的“苗”“助”“长”分别是什么意思?4.如果你想要禾苗长得快些,你会用什么方法呢?5.古时候的宋国有一个农夫,他为了让禾苗长大,就把禾苗稍稍往上拔高。

这里的”揠苗”就是——拔苗。

所以”揠苗助长”又叫——拔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1.拔苗真的能让禾苗长大吗?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读,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读好了吗?嗯,小朋友们读书的时候坐得非常神气。

而且读得也非常认真,真棒。

考考大家这些词语能不能读正确啦?这边的小朋友开火车。

出示:宋国巴望焦急纳闷枯死揠苗助长筋疲力尽兴致勃勃开火车读,再齐读。

3.生字词语小朋友都读得不错,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呀?谁来读第(一)小节?这位……第一个举手,老师就请你来读。

其他同学听她能不能读正确流利。

4.相机评价。

三、精读课文1.现在我们的小朋友已经把课文基本上读通顺了。

这农夫费了很大劲去拔禾苗,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呢?那还得从他种了禾苗后说起。

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2.指名一生读。

他的心情怎么样?(焦急)3.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圈画,你们是从哪儿看出他急着想让禾苗长大的?(学生认真的读书,圈画。

)4.交流。

点红“巴望”“天天”“总觉得”“十分焦急”等词中体会到的。

小朋友们真会读书。

巴望是什么意思呢?(非常希望、很盼望)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读词)那能不能把这个巴望换成盼望呢?为什么?出示对比句。

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看。

(巴望更能描绘出农夫那种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读出他心情的急切。

天天:是呀,农夫是多么着急呀!他每天都去。

他今天去了吗?明天呢?烈日炎炎的时候呢?大雨倾盆的时候呢?是的,农夫天天去田里看禾苗。

你们听到农夫在跟禾苗说什么吗?小朋友们真厉害,从“天天”一词中能体会到这么多,那谁能来把你们体会到的通过朗读出来呢?指名读。

老师过渡,引读:可他总觉得(引读第二句)此时的农夫心里“十分焦急”。

下面看老师写“十分焦急”的“焦”,看下面的四点像什么?(学生想象)咱们祖国的汉字多么形象,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呢。

在书上描红写一个“焦”字。

注意写好这四点。

5.我们再来读这一段,把他焦急的样儿读出来。

(齐读)。

你觉得禾苗是真的一点也没有长高吗?(不是的,因为天天去看,我们的眼睛就看不出来了。

)为什么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呢?(心急)6.是呀,农夫太着急了,他急于求成。

于是他开始想办法了。

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拔苗) 对于这个办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农夫不明白呀,他还以为这是个好办法呢。

他一想到这个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点红“筋疲力尽”)此时的农夫累成什么样子的?(累得腰酸腿疼,全身没有力气,有气无力的,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

)带着你的理解读词。

再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我们再来看“疲”这个生字,是不是很容易记?它是病字头的。

(师板书病字头)所以疲的意思是就像是生病一样的劳累。

(板书完整的疲)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内外两撇的长短是不同的。

今天农夫可真是累坏了,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第二小节。

7.此时的农夫虽然筋疲力尽,但是他的心情怎么样呢?(生答:高兴)所以他(引读)回到家里后,他兴致勃勃地说;“……”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他很高兴?(点红:兴致勃勃)(紧挨着“疲”字,范写“勃”字,并用彩笔标出“勃”字右半部分的“力”)这个勃也是个生字,注意,这个勃字中的子最后这一笔横要变成提。

(指着板书问)刚才农夫还是筋疲力尽的,现在哪来那么大的力气呢?(他以为禾苗能长高了,心里很高兴。

)8.谁能学着农夫的样子也来兴致勃勃地说一说呢?9.他可真得意呀!如果我们在读的时候加上一些手势,用手比划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

谁也想来读一读的?10.禾苗真的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长高了一大截吗?(不可能)对呀,他的儿子听了他的话后也很纳闷,他心中会想什么呢?(怎么可能一下子长一大截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第二天,他赶忙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1.我们来试想一下,当农夫知道这个结果后,他会怎么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昨天明明都长高了,今天怎么都死了呢?)12.聪明的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能告诉农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你把禾苗的根拔出来,它吸收不到营养就死啦。

)(禾苗是靠根吸收水分禾营养的,现在根都被你拔出来了,禾苗吸收不到养分就死了。

)13.出示:听了儿子的话,看着眼前枯死的禾苗,农夫叹了一口气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原来拔苗不能让禾苗长得更快呀!以后我要吸取这个教训啊)14.是呀,禾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在土壤中慢慢长大,这是禾苗生长的规律。

农夫他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出示道理)读。

(贴卡片:急于求成适得其反)15.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把这个道理牢牢地记在心间。

齐读全文。

四、拓展1.《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学问家孟子写的,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孟子的原文只用了短短41个字,可有意思了。

听老师吟诵古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今天学的寓言就是根据这篇古文来的。

自己对照我们今天学的课文读一读,再看看下面的解释。

一定能读懂许多。

(学生练读古文。

)2.你读懂了哪些呢?五、作业同学们,从远古时代起,许多国家,许多民族中就有了寓言,像我国的古代寓言,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俄国伟大作家克雷洛夫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写的《拉封丹寓言》等等,充满智慧的人民又创造了许多现代寓言故事。

(展示书籍),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了智慧的故事和话语。

有兴趣的,课后可以多找一些来读。

出示:推荐阅读的书目《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板书设计:揠苗助长急于求成适得其反【教学反思】《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一、新旧知识链接,首尾相呼应。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说出来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是比较难的,而且绝大多数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可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怎样让学生既明理又会表达呢?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语言故事,告诉他们语言故事都很简单,但是我们却能从里面懂得一个道理。

通过“联系旧知导入--初读了解大意--品读感悟寓意--点明寓意拓展”的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揭示故事的寓意。

二、品词炼意,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

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感悟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住“巴望、天天、总觉得、十分焦急”等品味农夫的“急”,抓“一棵一棵、一直、筋疲力尽”体会农夫的“傻”,以及帮助禾苗的快快长大。

期间融入“焦”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农夫的着急、体会寓意。

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农夫天天去看禾苗,但是禾苗却没有“长高”,他会说些什么?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农夫会说什么?你又会对农夫说什么?等等,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形式太单一,重点语句读的不够透彻,如:在体会农夫帮助禾苗长高时(第二小节部分),对农夫拔苗时的动作、神态没有抓好,学生理解的不够到位。

2.生字书写教学过于集中,可适当置于文本教学过程之中,音、形、义相结合,而且老师最好应该在黑板上直接板书,不要让学生看着课件,这样更好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