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练习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填空题1.上阕中“狂”、“卷”二字及下阕中“挽”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倾城随太守”之语则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拥戴、赞扬和敬佩。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聊”的意思是:姑且,略微。

3.全词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4.词中有一个字贯穿全篇,这个字是”狂”。

5.词人以“太守,孙郎,魏尚”借指自己。

6.“黄”在词中的意思是黄犬。

7.“天狼”在词中意思是西夏。

8.“狂”在词中的意思是豪情。

9.“遣冯唐”在词中是指希望朝廷派人来,让他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10.“江城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1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文学常识:1.“江城子”为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弟苏,同为豪放词代表人物。

60篇中还包括了他的文章《黠鼠赋》、《记承天夜游》,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重要注释:1.聊:姑且。

2.狂:豪情。

黄,黄犬。

苍,苍鹰。

3.锦帽貂裘:这里指随从穿戴华美。

4.千骑:古代一人一马成一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5.太守:指作者自己。

6.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作者借以自指。

7.尚,更。

8.霜:白。

9.会挽雕弓如满月:会,会当,将要。

挽,拉。

10.天狼:隐指西夏。

典故:1.看孙郎:希望自己能展示像孙权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作品以“狂”字贯穿全文,上片写太守出猎的情景:“左牵黄,右擎苍”,写太守威武的形象。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倾城”更突出行猎时声势浩大的场面。

太守倍受鼓舞,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不凡的身手。

下片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接着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主旨:描写了作者做地方长官时一次出猎的情景,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二、选择题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C)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起句中的“狂”字贯穿了全篇,统摄了全词。

B、表达了作者希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C、体现了词人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的形象。

D、抒发了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锦帽”两句描绘了词人带领将士出猎的壮阔场面。

B、“酒酣”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

C、“持节”两句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信任的心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词的上片描写了作者一次冬猎的情景。

B、词的下片写出了词人向朝廷请战的豪情。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下片自比冯唐。

D、整首词感情纵横奔放,充满阳刚之美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C)(2分)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绘了出猎的雄壮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达诗人希望赶走冯唐的迫切心情。

D、本首词借出猎之行,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C)(2分)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热烈奔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贯穿全篇。

B、词人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明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片“卷”字,写出猎队武士乘马飞驰的勇武。

B、上片“亲射虎,看孙郎”,体现了作者身手不凡。

C、下片作者自比魏尚,感叹身世,抑郁不得志。

D、下片结尾三句抒发自己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抒写了诗人雄健豪放的磊落雄迈之气。

B、描写了密州出猎孙权射虎的壮阔场面。

C、表达了渴望得到重用、驰骋疆场的愿望。

D、抒写了杀敌立功、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12.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3分)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首词上阙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形象,反映出诗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诗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诗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出诗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三、解答题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答: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施展才干报效朝廷。

2.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答:“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

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3.苏轼这首词和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答:不一致,《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作者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与无限热爱。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远大志向?答:得到朝廷重用,保家卫国。

5.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出猎盛况下阕:报国情怀6.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答: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句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四、练习题【第一组】1.这首作品应属于宋词中派的代表作,他的作者苏轼,号。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生动地表现了出猎队伍的雄壮气势。

B.“鬓微霜,又何妨”一句中流露出作者过人的自信和豪迈之情。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冯唐自比,表达了想得到朝廷信任的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想为国抗击西夏的雄心。

(答案:1.豪放;东坡居士分析:错在作者是以魏尚自比)【第二组】1.这首词中的“狂”可解释为。

(2分)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千骑卷平冈”一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猎场面的壮观。

B.“亲射虎,看孙郎”理解时应倒置,即“看孙郎,亲射虎”。

C.这首词的上片着力抒发了作者的胸襟抱负和爱国热情。

D.“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词的题目。

(答案:1.豪情。

2.C 分析:上片着力描写的是出猎的阵势,勃发的豪兴,且并未写到爱国热情)【第三组】1.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盛况。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统领全文,抒发了作者胸中雄健豪放的气概。

B.“亲射虎,看孙郎”,是描写作者跟随孙权射虎的壮观场面。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虽有身世之感慨,实际上仍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D.词的末尾,作者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朝廷、强国抗敌的壮志豪情。

(答案:1.太守出猎。

2. B 分析:此句是借孙权自比,表达要展示像孙权射虎一样的胆识和不凡的身手的豪情。

)五、真题练习2011届一模卷C卷1.“天狼”在诗中是隐指(2分)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B.这首词的上阕展现了词人的意气风发和出猎的热烈场面。

C.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