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

微生物检验(完整版)名解微生物: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群体在进化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微生物学: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特性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微生物之间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一门科学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细菌素: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在宿主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的方法防腐: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指没有货的微生物的存在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也是环状闭合的双联DNA分子比染色体小存在于细胞质中可自主复制突变: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的机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所致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给后代基因转移:外源性物质由供体菌转入受体细胞内的过程基因重组:供体菌的基因进入受体菌细胞并在其中自行复制与表达或矛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复制周期:病毒的增殖被人为分成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与释放七个步骤的完整过程缺陷病毒:是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必要成分等则病毒无法合成自身成分不能够装配和释放子代病毒的现象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指注射含某种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的免疫血清等一系列细胞因子是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半数致死量: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程较短一般是数天或数周局部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局限就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病变的一种感染类型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毒性症状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毒素也可有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培养基:是指人工方法配制的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CFU:菌落形成单位细胞病变效应(CPE):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组织细胞后正常生长的梭形细胞变圆变性坏死溶解及从培养瓶壁脱落细胞堆积形成葡萄状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形成包涵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在入院前已开始或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填空●根据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分类等级与其他生物相同依次为:界、门、纲、目、科、种、属其中种是最基本的分类●细菌的基本机构是由各种细菌共有的节后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细菌L型的只要生物学特性:多形性普通培养不声张可返祖可致病●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繁殖以2的N次方数量增长●细菌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细菌产生的色素有两类: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进行水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时一般以大肠埃希菌作为水被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大肠菌群数来判定水源被污染的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的标准是:1ml水肿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cfu●空气中的细菌一般以甲链作为指示菌●热力灭菌法又分为:干热灭菌法(包括焚烧烧灼干烤法)和湿热灭菌法(主要高压蒸汽灭菌法间歇灭菌法巴士消毒法煮沸法)●热力灭菌法的原理是:高温加热●影响消毒剂的因素:消毒剂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温度与酸碱度环境中化学拮抗物质的存在●噬菌体的结构:由头部尾部两部分组成头部外壳为蛋白质内含核酸;尾部由尾领尾鞘尾髓尾板尾词和尾丝组成●真菌的变异三种表现形式:真菌形态、机构变异真菌菌落变异真菌抗药性变异●外毒素:具有菌种特异性毒性作用较强具有组织选择性良好的免疫原性不耐热易被酸和蛋白水解酶灭活●细菌全身感染在临床上常见的有下列情况几种情况: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3类: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程序:调配溶化矫正PH 过滤澄清分装●细菌在液体培养基的生长现象:浑浊沉淀菌膜●细菌菌落一般分为下列3种类型:光滑型粗糙型黏液型●HCV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球形对氯仿、甲醛、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问答1.微生物的特点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B,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C,繁殖快,代谢强D,适应强,易变异,易人工培养E,种类多,分布广,观察和研究手段特殊2.微生物命名国际上多采用拉丁文林奈双命名法,又属名和种名组成,a,属名在前,名词,首字母大写;b,种名在后,形容词,均用小写;两者用斜体表示。

3科赫法则:a,在同样的疾病中可发现同一病原菌b,这种病原菌可在体外获得纯培养c,将纯培养接种的易感动物可发生相同疾病d,从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可重新分离到该菌的纯培养。

4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条件a,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b,研究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等方法,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c,选择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的最佳检验方法,探讨各种病原微生物的鉴定程序,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d,执行国际标准操作程序和方法,进行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e,研究医院感染的特点,发生因素,实验室检测和控制措施,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f,各种微生物检验快速诊断和药敏试验的自动化,微量化设备的使用g,正确进行检验结果分析,实验方法及临床意义的评价h,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卫生微生物调查分析以及院内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已达到卫生学要求5.微生物学检验的原则a,确保临床标本可靠b,全面了解机体正常菌群c,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d,保证检验质量,快速,准确提供信息e,加强与临床联系,了解患者临床信息,以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

6.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a,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b,物质交换作用c,屏障作用d,免疫作用e,致病作用f,鞭毛运动的支点7.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a,选择性通透作用,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转运与交换b,参与细胞的呼吸,与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有关c,细胞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其膜上的合成酶与细胞壁,荚膜和鞭毛的合成有关d,分泌细菌胞外酶8.细菌鞭毛的作用和意义a,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b,与细菌致病性相关c,与细菌鉴定,分类及分型有关9.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a,充足的营养物质b,适宜的酸碱度c,合适的温度d,必要的气体环境10.细菌生长曲线的四期a,迟缓期: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此期的细菌几乎不繁殖,但代谢活跃,体积增大,积极合成各种酶,辅酶及代谢产物,为其后繁殖做准备b,对数期:对数期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较典型,对外界因素的作用也较敏感,所以这个时期的细菌常用作观察研究细菌的大小形态染色性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等c,稳定期:该期的细菌形态,生理特性常有变异,细菌的芽孢也多在该期形成d,衰亡期:细菌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速度越来越快,活菌数越来越少,死菌数超过了活菌数;此期的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多形态的衰退型甚至菌体自溶,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这些变化可影响对细菌的鉴定11.正常菌群在人体中的作用a,生物拮抗作用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抑癌作用12.条件治病菌的特点:a,寄居部位改变b,免疫功能下降c,菌群失调d,种类,数量的改变13.紫外线的杀菌机制:细菌DNA吸收紫外线以后,同一股DNA上相邻的胸腺嘧啶通过共价键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的分子构型,从而干扰DNA的复制,导致细菌变异甚至死亡。

14.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a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b影响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活性c损伤菌体细胞膜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改变核酸类型抑制核酸合成15.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a,消毒剂: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不同b,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c,温度与酸碱度d,环境中化学拮抗物质的存在17.质粒的特征:a,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b,可决定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c,可从宿主细胞中消失d,具有转移性e,相容性和不相容性18.真菌性中毒的特点:真菌中毒与一般细菌性或病毒感染不同。

真菌是在粮食中产生毒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发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但没有传染性,不引起流行。

19.干扰现象发生的原因:a,某一病毒作用于宿主细胞,诱导其产生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称为干扰素。

b,第一种病毒破坏了宿主细胞的表面受体或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等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过程。

c,缺陷病毒的干扰。

20.干扰素的作用特点:a,具有广谱抗病作用,但只是有抑病毒作用而无杀病毒作用b,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属性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最高c,具有调整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21.干扰素抗病毒机制:干扰素无直接杀伤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是通过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触发宿主细胞的信号传递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诱导基因转录并翻译出抗病毒蛋白由抗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作用22.外毒素的主要特点;a,具有菌种特异性b,毒性作用极强c,毒性作用具有组织选择性d,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e,多数外毒素不耐热f,外毒素都是蛋白质23.内毒素的主要特点;a,产生于革兰阴性细菌;b化学性质是脂多糖;c对理化因素稳定;d毒性作用相对较弱,且对组织无选择性;e内毒素不能被甲醛溶液脱去毒性成为类毒素;24.革兰染色的染色原理:a,渗透学说:革兰阳性菌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含脂质少,脱色时乙醇不宜渗入,反而使细胞壁脱水,通透性下降,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宜渗出;革兰阴性菌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含脂质多,易被乙醇溶解,使细胞壁通透性增加,胞内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溶解溢出而脱色。

b,化学学说:革兰阳性菌含大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碘牢固结合,而不易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体内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故易被脱色。

c,等电点学说: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阴性菌的低,在相同的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比革兰阴性菌所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合牢固,而不易脱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