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A 、B 是电场中的两点,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 A 、E B ,则E A 、E B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E E >B. A B E E <C. A B E E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详解】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由电场线的疏密可知,A 、B 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所以A B E E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故选B 。
【点睛】关键是知道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强弱,电场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牛顿首先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 卡文迪许首先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数值D. 牛顿首先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答案】C 【解析】【详解】A 项: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故A 错误; B 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 错误;C 项: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故C 正确;D 项:亚当斯和勒威耶发现了海王星,克莱德汤博发现了冥五星,故D 错误。
3.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视为点电荷),带异种电荷,带电量绝对值之比为1:7,相距r 。
将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原来的A. 47 B. 37C.97D.167【答案】C 【解析】 【分析】考查库仑定律,根据库仑定律直接计算可得。
【详解】设两个小球带电量分别为q ,-7q ,由库仑定律可得212277q q q F k k r r⨯==两小球接触后带电量都为3q ,由库仑定律可得2222339 q q q F k k r r⨯==则2197F F = 故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点睛】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相互接触后带的电量,若为同种电荷电量之和均分,异种电荷时先中和再均分。
利用库仑定律计算时电量只代入绝对值。
4.甲、乙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2,角速度大小之比为3∶2,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 1:2B. 2:1C. 3:4D. 3:2【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a=vω,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4,故ABD错误,C正确.5.如图所示,在静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场强E A>E B,电势φA>φBB. 将电荷+q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C. 将重力可忽略的电荷+q从A点移到B点,加速度变小D. 将电荷–q分别放在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E p A<E p B【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知:电势φA>φB.由图知,a处电场线疏,b处电场线密,而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相对大小,则场强E A<E B.故A错误。
+q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小于90°,则电场力做正功,故B错误。
将重力可略的电荷+q 从A点移到B点,所受的电场力增加,则加速度变大,选项C错误;根据负电荷在电势高处电势能小,在电势低处电势能大,则电荷-q在A处电势能小,B处电势能大,即E pB>E pA.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电场线的两个物理意义:方向表示电势高低、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正电荷在高电势点的电势能较大,负电荷相反.6. 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3所示。
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A. 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做功B. 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C. 整个运动过程中小朋友的机械能守恒D. 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 【答案】D 【解析】【详解】A .下滑过程中小朋友受到的支持力与运动方向垂直,支持力不做功,A 错误。
B .下滑过程中,小朋友高度下降,重力做正功,其重力势能减小,B 错误。
C .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小朋友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C 错误。
D .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故D 正确。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7.a ,b 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设它们抛出的初速度分别为v a ,v b ,从抛出至碰到台上的时间分别为ta ,tb ,则( )A. v a >v bB. v a <v bC. t a >t bD. t a <t b【答案】AD 【解析】【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有212h gt = ,得2ht g=因为h b >h a ,所以t a <t b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有x =v 0t ,由图知x a >x b ,所以v a >v b ,故BC 错误,AD 正确;故选AD.点睛: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8.如图,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I,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轨道Ⅱ上,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 在轨道I上,卫星在P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C. 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I进入轨道ⅡD. 在轨道I上运行的过程中,卫星、地球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答案】BC 【解析】【详解】第一宇宙速度7.9km/s是所有环绕地球运转的卫星的最大速度,则在轨道Ⅱ上,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选项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轨道I上,卫星在P 点的速度大于在Q点的速度,选项B正确;从椭圆轨道Ⅰ到同步轨道Ⅱ,卫星在Q点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卫星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所以应给卫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
所以卫星在Q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故C正确;在轨道I 上运行的过程中,只有地球的引力对卫星做功,则卫星、地球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选项D错误;故选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卫星如何变轨,以及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决问题的思路。
卫星变轨也就是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根据提供的万有引力和所需的向心力关系确定。
9.如图所示的虚线为电场中的三条等势线,三条虚线平行且等间距,电势分别为10V、15V、20V,实线是仅受电场力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a、b、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粒子在c点处的电势能为20eV,粒子在b点的动能为20e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粒子在c 处加速度大于在b 处的加速度B. 粒子带正电C. 粒子从a 运动到c 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加D. 粒子在a 点的动能为25eV 【答案】BD 【解析】 【分析】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规律,根据电场力做正负功判断动能、电势能变化。
【详解】A .由等势线可以画出电场线,因等差等势线间距相等,说明电场为匀强电场,粒子在c 处加速度等于在b 处的加速度,故A 不符合题意。
B .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电场力指向轨迹内侧,说明粒子带正电。
故B 符合题意。
C .粒子从a 运动到c 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动能不断减小。
故C 说法不符合题意。
D .粒子在C 处电势能为20ev ,C 点电势为20v ,由PE q ϕ= 得粒子带电量为e ,带电粒子在b 处电势能为15ev ,则粒子动能、电势能之和为35ev ,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粒子的动能、电势能之和不变,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为10ev ,则动能为25eV 。
故D 符合题意。
【点睛】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力一定指向轨迹内侧,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粒子动能、电势能总和不变。
根据等势线可以画出电场线,电场线垂直等势线,且从高电势指向低电势。
10.某同学将质量为m 的一矿泉水瓶(可看成质点)竖直向上抛出,水瓶以5g4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水瓶往返过程受到的阻力大小不变.则A. 上升过程中水瓶的动能改变量为54mgHB. 上升过程中水瓶的机械能减少了54mgHC. 水瓶落回地面时动能大小为14mgHD. 水瓶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落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 【答案】AD 【解析】 【分析】考查功能关系、功率计算,根据相关规律计算可得。
【详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54g F ma m ==由动能定理可得,54W FS mgH ==上升过程中水瓶的动能改变量为54mgH 。
故A 符合题意。
由f+mg=54mg 可得 f=14mg ,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14f W mgH =上升过程中水瓶的机械能减少了14mgH ,故B 不符合题意。
C .从最高点到时最低点,由动能定理可得14K mgH mgH E -=水瓶落回地面时动能大小为34mgH ,故C 不符合题意。
D .上升过程中加速大于下降过程中加速度,上升过程用时较少,上升、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大小相等,由WPt可得水瓶上升过程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落过程重力的平均功率故D符合题意。
【点睛】理解功能关系,动能变化只取决于合外力做功,合外力做正功(负功),动能增大(减小),机械能变化取决于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功,该力做正功(负功),机械能增加(减小)。
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1.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利用钢球从斜面小槽滚下,在竖直的白纸上记录小球经过的位置,然后得到运动轨迹.(1)实验中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白纸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其中器材______是用来调整木板是否竖直,保证小球的轨迹平面与板面平行.(填字母序号)A.刻度尺B.秒表C.天平D.弹簧测力计E.重垂线(2)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C.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相同D.毎次必须从静止开始释放小球.【答案】 (1). AE (2). E (3). BCD【解析】【分析】考查平抛运动实验,根据实险原理分析可得。
【详解】(1).[1] [2] 本实验不需要测小球运动时间,小球质量,不需要测力,所以不需要秒表、天平、弹簧测力计,该实险要测运动位移,要判断竖直坐标轴是否竖直,所以要用刻度尺、重垂线。
故AE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3]AB.研究同一次平抛运动时,要保证小球离开端口时速度水平,每次大小一样,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轨道不光滑,每次重力、阻力做功相同,离开端口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